今年以來,淄博市淄川區政協堅持建言資政與凝聚共識雙向發力,構建“點線面”立體化協商格局。
“3+100”聚焦黨政工作“中心點”
9月14日,一場以“實施‘四新’產業倍增行動,聚焦聚力產業品質提升”的專題協商會議在山東凱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舉行。與會委員提出的落實紓困惠企政策、積極應對市場風險挑戰等23條建議,得到區委、區政府重視並採納。
“作為此次調研組成員,我們先後3次深入一線摸實情,與職能部門、企業、相關界別委員和部分群眾近百人座談交流,收集意見建議110餘條。調研深入了,情況摸准了,建言就更有底氣。”談起這次協商活動的過程與收穫,淄川區政協委員蘇翱深有感觸。
摸實情才能出實招。淄川區政協緊緊圍繞區“五大指揮部”等中心工作,確定19項重點協商議題,創新實施““3+100”工作機制,即每次協商活動前,至少3次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確保與100名左右政協委員、群眾代表聯繫溝通、交流座談。
機制創新帶來實效。淄川區政協提出的開發聊齋文化旅遊線路、引進培養高水平物業管理隊伍等系列“金點子”,得到職能部門採納。所提報的推進“三變三聯兩個共同體”改革、統籌安全生產和經濟發展、加快文旅融合發展等10篇調研報告,均得到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批示肯定。
“6+N”串起協商於民“主題線”
在淄川區雙楊鎮,提起區政協委員馮英嶺,可謂有口皆碑。作為淄川建材城“有事多商量”協商議事會客廳召集人,馮英嶺會同鎮村和住地政協委員,先後化解鄰里矛盾5起,通過協商並解決淄川建材城基礎設施提升改造、鳳凰小學門前道路交通安全等問題。
一枝一葉總關情,拳拳之心繫民生。今年以來,淄川區政協認真踐行協商於民、協商為民要求,在鎮(街道)和村居打造了35個精品“有事多商量”協商議事會客廳,創新實行“6+N”模式,“6” 包括召集人、群眾代表、利益相關方、界別委員、基層自治組織代表及相關職能部門代表,“N”為特邀人員,包括行業專家、法律顧問等。
一招棋妙,滿盤皆活。依託“有事多商量”平台,今年淄川區政協為民協商有聲有色,共開展協商活動110餘次,98個問題得到解決。西河鎮閆仕紅木“有事多商量”協商議事會客廳圍繞“遊學西河”品牌建設協商議事,確定鎮域內15個遊學點;崑崙鎮奎三村“有事多商量”協商議事會客廳成功化解該村孫某某因錢財丟失引發的家庭矛盾;金尚健康科技“有事多商量”協商議事會客廳成功化解張相湖片區一起施工矛盾糾紛事件。
“1+5”擴大廣泛協商“覆蓋面”
在協商工作實踐中,淄川區政協創新實施“1+5”機制,積極探索“大協商”“全協商”新路徑,變“要我來協商”為“我要去協商”。
“1”是建立了區政協主席會議成員聯繫專委會、界別、常委、鎮(街道)政協工作聯絡室,常委聯繫委員及委員聯繫群眾制度,每月開展一次走訪聯繫、協商交流活動;“5”是組建鄉村振興、科技助農、愛心義診、文化助力、法律5支志願服務隊,下基層、進村居、走企業,送政策、作宣傳、促發展。
通過實施“1+5”工作機制,今年以來淄川區開展各類“微協商”“特協商”“泛協商”75次,收集社情民意信息320餘條。五支志願服務隊深入村居、企業開展“微協商”9次,幫助解決具體問題30餘個。
“‘大協商’格局的形成,促進了協商議事的日常化、常態化。我們將進一步搭好台唱好戲,強化主責主業意識,培育協商文化,推動成果轉化,為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淄川區政協主席周恆學說。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佳聲 通訊員 李偉 翟文天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