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年前拍攝紀錄片公開王室生活,反遭更多批評,女王如何重建王室形象?

昨天我們說到,為了宣傳英聯邦的成立,更為了建立一個和睦的國家聯盟,伊麗莎白女王決定與丈夫菲利普親王一起,開展一場行程遍布英國本土和英聯邦所屬國的外訪。那麼,這場為期5個月的訪問,會起到怎樣的作用呢?

1953年的出訪

贊比亞,一個非洲中部的國家,也是英國的前殖民地。這個國家曾經一度發起活動,宣稱要抵制女王到訪,但它如今還依然在英聯邦之中。這本《一個真實的伊麗莎白》中有前贊比亞肯尼斯的一段回憶性文字:“事實證明,在女王統治的初期,聯合王國成為英聯邦無疑是十分英明的……而且我認為,這一切完全是因為女王的個人魅力,沒有她,我們可能早已選擇離開。”由此可見,伊麗莎白女王成為了英聯邦之間最堅固的黏合劑。

出訪非洲

1969年,白金漢宮里陸陸續續架起了電視記者的“長槍短炮”。發生了什麼呢?原來他們都是女王特意邀請來的客人。她要拍攝一部反映王室生活的紀錄片。

反映王室生活的紀錄片

女王為什麼會有這樣破天荒的想法呢?原來,大眾對古老神秘的王室充滿了好奇與想象,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好奇,光鮮亮麗的女王和王室家族背後,究竟發生着什麼。民眾的獵奇心理催生了街頭小報的虛假報道,不少精心杜撰的王室故事充斥其間,對女王和王室形象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因此,經過再三考慮,女王決定通過紀錄片公開王室生活,給謠言最有力的反擊。

反映王室生活的紀錄片

這部紀錄片播出之後,超過3700萬觀眾首次看到了白金漢宮裡最真實的生活狀態。這部紀錄片確實改善了王室與民眾之間的關係,這是民眾第一次看見王室家庭的生活。民眾看見他們吃早餐、野餐跟他們在自己家裡做的事情一樣。

但是,讓女王想不到的是,播出之後,如暴風雨般猛烈的批評聲朝着王室席捲而來。一些評論家就女王的生活方式提出質疑。他們的理由是,王室成員沒有實權、卻擁有特權,他們自己不掙錢、卻花着納稅人的錢。他們雖然外表親民、可是他們的生活卻與人民完全脫節,這樣一個王室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呢?種種爭議給王室造成了極大的震蕩和恐慌。在這樣的輿論氛圍中,英國政府的態度就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工作中的女王

在1964年的大選中,48歲的哈羅德·威爾遜勝出,成功入主唐寧街10號,成為第69任英國首相。那麼,哈羅德·威爾遜對王室的態度是怎樣的呢?

要想知道他的態度,我們首先要來了解一下英國政壇的狀況。英國政壇主要有兩大黨派,一個是保守黨,而另一個就是工黨。這兩個黨派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保守黨是維護君主制,但工黨則希望打破舊殖民統治,廢除貴族院,簡單來說就是反對王室的激進派。而新上任的首相哈羅德·威爾遜,恰恰就是工黨領袖,白金漢宮裡的老人們都開始擔心這位首相能否與王室好好相處。

哈羅德·威爾遜

在英國有個傳統,就是歷任首相每周二都要去白金漢宮與君主進行一次會談。在多次交流之後,新任首相評價女王說,“她能夠從戰略的眼光討論問題,常常是質疑多於建議”。而女王也通過這樣的交流,接收到了更多新領域的信息。

兩人的關係開始變得越來越融洽,哈羅德甚至跟同僚表示他非常期待每周二的會談。


女王與哈羅德首相

但是,民眾無法像首相一樣,能與女王直接交流,加深了解。那麼,女王要如何重建王室形象呢?就第二年,女王準備出訪。新西蘭政府提出,希望女王能以一個更輕鬆、不拘束的方式進行訪問活動。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如果處理得當,那就能為女王加分不少。可是,怎樣的形式才能既不出格,又輕鬆愉快呢?

這個時候,女王身邊的工作人員想到,以往女王出訪都是坐在車裡,沖人群揮手致意。如果這一次,女王能走下車,和人群親密互動,那豈不是能很好地消除王室和平民的距離感?女王聽到這個提議,也感到很有興趣。在與工作人員在反覆確認過安保問題後,他們很快就定下了一套名為“徒步旅行”的新方案。

徒步旅行

所謂“徒步旅行”,就是把原本乘車遊街的部分,改成步行。這樣不僅可以拉近百姓與女王的距離,還可以讓大家得到與女王直接對話的寶貴機會。果然,當女王和丈夫菲利普親王從車裡走出來時,惠靈頓大街兩旁的人群嘩一下沸騰了,那從前都沒有過的更大聲的歡呼,女王沿路漫步在惠靈頓的街道上,時不時的會走到旁邊和人們握手、交談,有時候還會和人們進行短暫對話,傾聽他們內心的想法。

徒步旅行

這樣形式的巡街受到了所有人的好評,當地百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說:“王室家族再也不是脫離現實生活的,遙不可及的人了。原來他們和我們一樣熱情。”從那天起,但凡女王出訪就都用了這樣的形式。

除此之外,女王每年都會貼心地為英國國內的百歲老人寄去一份賀信;每一對“鑽石婚"伉儷也都收到,女王也會寄去賀函,所有接到女王信函的人都會為得到國家最高統治者的祝福而無比榮耀。伊麗莎白二世還把“王宮花園聚會”這項從維多利亞時代就開始的舉辦的貴族聚會變成了親民活動,受邀的人從貴族變成了普通人民。

伊麗莎白二世在人民中的支持率節節攀升,每個英國人都愛極了這個開明、親民的女王。1981年7月29日,王室的一場世紀婚禮,把伊麗莎白二世和王室家族,在英國人民中的支持率推到了最高位。而這場看似完美的婚姻,恰好又是另一個危機的開端。

更多詳情,我們明天繼續為您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