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爆發後,歐洲因為盲目追隨美國對俄羅斯發起制裁,特別是在自己最為依賴的能源領域“自斷手腳”,從而導致能源價格暴漲,各國民眾叫苦不迭,像英國甚至出現“支付不起電費”的窘況。本來經過兩年多疫情肆虐後,歐洲經濟已經處於下降通道中,而在能源引進上的折騰,則更是讓經濟下降開始加速。
作為罪魁禍首,大洋對岸的美國自然也逃不掉,最近美方就聽到一個不妙的消息——歐洲經濟衰退有可能外溢,並傳染給美利堅。說出這個話的不是別人,而是美國財長耶倫。
據來自觀察者網的報道,在已經過去的8月份,美國通脹繼續,並且高於預期達8.3%,在華爾街,更是三大股指暴跌。而且在目前的美國,高物價、美元貶值、供應鏈不健全依舊沒有得到多大改善,再碰上歐洲的盟友們也出現經濟衰退,在這樣的現狀下,就連此前還對美國經濟持“樂觀”態度的財長耶倫,也對外發出了警告,稱歐洲經濟衰退,有可能“外溢”至美國。
觀察發現,美國經濟下落,從上任總統特朗普時期就已經開始了,當時人們更多將其歸結到疫情的影響上,認為一旦疫情過去,美國經濟仍將恢復常態,繼續穩步前進。
但一方面,美國恐怕也沒想到,新冠疫情帶來的影響會長達兩年多,而且到現在為止,都沒有結束的跡象;另一方面,美國社會出現深度分裂,種族歧視事件時有,槍擊事件頻發,兩黨為了奪權只為選票而戰,根本沒時間改善民生。在這樣的背景下,經濟不下落才怪。
對此,美國政府又是怎樣“抓藥”的?特朗普高舉“美國優先”大旗,瘋狂打壓競爭對手。以中國為例,美方對華強征關稅,打起了“貿易戰”,企圖用“搶劫”的方式,強補美國經濟;對盟友們,美國則到處“薅羊毛”,收“保護費”,反正就是大家都要向美國“交錢”,企圖以此來穩住下滑的美國經濟。
但是,特朗普任期結束後,美方一算總賬,發現在特朗普政府打壓下,中國對美出口不僅增加了,而且貿易順差還創了歷史紀錄,在採購中國商品時,美國民眾多花了1290億美元。
這也說明,美國實施的對華貿易戰徹底失敗了。而針對盟友“薅羊毛”的後果是,不僅美國經濟沒有因此獲利,還導致盟友們敬而遠之,美國在國際社會的領導力開始急劇下降。
對此,拜登早在競選時就指出,一是強征關稅根本沒傷及中國,都轉嫁到了美企和美國民眾頭上,反而捆住了美國的手腳;二是希望重新團結盟友,讓美國回到領導位置,並以此為基礎,來重塑國際秩序和經濟規則,讓美國經濟回穩。
不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拜登如今已上任近兩年了,美國經濟仍在下落通道中運行,沒有任何的改善,這也引來了特朗普的大聲諷刺。
客觀講,如果非要問診美國經濟下滑的原因,疫情確實算一個,但是一來疫情時間畢竟有限,二來只要美國找到正確的應對方法,還是能夠扭轉經濟疲態的,但諷刺的是,自詡“世界第一強國”的美利堅,在疫情面前就硬是沒能抬起過頭,總計確診近億人不說,死亡人數還超過100萬,這樣低下的疫情治理能力,也直接拖累了經濟,即便疫苗出現後,也沒有得到絲毫好轉。
另外一個,就是俄烏衝突帶來的衝擊,但這也怨不了別人,因為美國就是始作俑者。不僅對俄羅斯實施制裁,還施壓歐洲盟友們,要在能源領域打擊俄羅斯,因為這是俄方外匯的主要來源,也是俄羅斯支撐戰爭的主要經濟來源。只是,美國低估了歐洲對俄能源的依賴有多深,最後的結果是歐洲國家遭遇“反噬”,不僅經濟下滑,生活水平也開始急劇下降,“煤炭時代”已重新回到了歐羅巴。
盟友是美國的重要依仗,這就跟美國一傷風,他們就感冒一樣,如今歐洲經濟面臨坍塌,美國想要獨善其身,同樣也難以做到,畢竟在經濟上聯繫太緊密了。這樣一來,恐怕就不是靠打壓中國,防中國崛起就能保住霸權了,美國的霸權大廈,恐怕會自己拆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