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沙尼亞出“餿主意”:把波羅的海變成“北約內海”


文/虎符

在過去的20多年,北約進行了五次東擴,北約每一次東擴,都是對俄羅斯和世界的“擠壓”。為了遏制北約東擴普京採取“先發制人”的方式,在烏克蘭展開特別軍事行動。問題是,北約不僅不收斂行為,而且試圖把長期“中立”的瑞典芬蘭拉入陣營,希望他們成為遏制俄羅斯的“棋子”,切斷俄羅斯戰艦的出海口。

前不久,美國總統拜登批准瑞芬加入北約,並呼籲其他國家儘快讓瑞芬成為北約的一員。在這種背景下,北約小國愛沙尼亞開始給老大美國出“餿主意”!據俄羅斯《觀點報》網站報道,愛沙尼亞新任國防部長漢諾·佩夫庫爾稱,愛沙尼亞和芬蘭應當建立聯合導彈防禦系統,他還提議在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後,關閉波羅的海,讓其成為“北約內海”。

北約吸收瑞芬為成員國,愛沙尼亞又提出上述議題,究竟意味着什麼呢?這反應了北約東擴的勢頭不會減弱,而拉入芬蘭和瑞典會給俄更大的戰略壓力。要知道,瑞芬在地理上靠近俄,尤其是芬蘭距莫斯科並不遠,北約若在芬蘭部署戰略武器,自然會起到震懾效果。

當然,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不僅僅是受到美國的鼓動,更多是出於歷史因素。要知道,二戰期間爆發蘇芬戰爭,芬蘭丟掉了4萬多平方公里的國土,10%的國人失去了家園。芬蘭對蘇聯充滿了仇恨。繼承蘇聯基因的俄羅斯更是讓芬蘭坐卧不安,芬蘭擔心俄會像蘇聯那樣入侵自己,為了自身安全,芬蘭決定加入北約,尋求安全感。

不過,俄羅斯對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一事,反應並沒有那麼強烈。一方面,俄目前深陷俄烏衝突當中,沒有足夠的精力開闢新的戰線,不願與美國全面對抗。另一方面,芬蘭瑞典與北約的合作“點到為止”,畢竟,俄是一個核大國,若芬蘭做得太過分,勢必引起俄的報復措施。

至於愛沙尼亞防長提出上述建議,完全是在慫恿芬蘭和瑞典採取激進措施,加劇北約與俄羅斯的衝突。愛沙尼亞是一個小國,在北約和歐盟陣營中的存在感不大,提出上述建議,可以向美國邀功,展示自己的反俄立場,贏得美國的戰略重視。說白了,愛沙尼亞希望在西方陣營中佔有一席之位,而不是“默默無聞”。

其實,愛沙尼亞此舉與自己的鄰國立陶宛炒作台海話題,以及波羅的海三國退出中國+東歐合作機制,從根本上來說,動機幾乎如出一轍。問題是,美國會把這樣的小弟當回事嗎?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尚且不敢出兵幫助烏,愛沙尼亞和立陶宛的戰略價值遠不如烏克蘭,兩國真以為美國會重視他們,給予他們好處!其實,在美國的戰略部署當中,它們都是棋子,隨時能為美國的霸權利益而犧牲。若他們不聽話的,反而會遭到美國的戰略敲打。

芬蘭和瑞典的正式加入,將填補北約歐洲版圖上剩餘的最大空白。隨着北極冰層的融化和北極附近航運的增加,近年來該地區的空中和海上活動也在增加。俄羅斯船隻到達大西洋的最短路線——波羅的海的絕大部分將被北約盟國控制。一旦波羅的海變成“北約內海”,勢必導致北約與俄羅斯“硬碰硬”,最後的結果可能是核大戰。當佩夫庫爾出這個“餿主意”時,難道不知道後果有多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