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剛一出手,歐盟就躺下了!俄方:反制還沒用全力

隨着俄烏衝突的進一步發展,歐洲反而成為這場戰爭的主要受害者:一方面要資助烏克蘭將戰爭維持下去,一方面還有從俄羅斯採購天然氣——即便如此,歐洲仍然不忘展示自己的“強硬骨氣”!

(俄烏打架 歐盟遭殃)

在過去幾個月里,歐洲國家對俄羅斯發動了一輪又一輪的制裁,目前已經是第六輪,而且重點針對的就是歐洲高度依賴的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在這些歐洲國家中,又以波蘭立陶宛等東歐和波羅的海國家的反俄情緒最為高漲,甚至完全不顧自身利益,一副“就算拼了老命也要打敗俄羅斯”的架勢。

儘管外界對歐洲在一輪又一輪的制裁中,展示出來的政治智慧、危機應對能力和“自殺”的魄力都讓人潸然淚下,但是俄羅斯確實受到了損失,當然要進行反擊;只是俄羅斯驚訝地發現:自己還沒怎麼用力,對方就倒下了。

俄新社報道,俄羅斯外交部經濟合作司司長博里切夫斯基(Dmitry Birichevsky)日前接受採訪時警告稱,歐洲國家必須明白,俄羅斯還沒盡全力反制,對俄制裁的後果會“非常痛苦”。

俄新社援引統計數據稱,自“特別軍事行動”開始以來,歐洲對俄羅斯的制裁名目就越拉越長,制裁措施已經達到了數千項,而且還在不斷增加。然而俄羅斯到目前為止,最主要的反制措施只有一項:盧布結算令;即便如此,已經讓歐洲國家叫苦不迭,尤其是在歐洲能源需求對俄羅斯高度依賴的現實情況下。

在俄烏衝突前,歐洲41%的天然氣、46%的煤炭和27%的石油都需要從俄羅斯進口;即便是歐洲國家想盡辦法,但是最終都無法完全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進口,甚至還要捨近求遠,從美國進口昂貴的石油、天然氣,進而導致歐洲國家普遍陷入高通脹的經濟危機中。

(歐盟低估了俄羅斯能源的重要性)

前段時間,波羅的海三國中的立陶宛對俄羅斯發動了“背刺”,試圖切斷俄羅斯本土與飛地加里寧格勒的交通聯繫;但是換得的結果卻是歐盟搶先發難,要求立陶宛當局放棄這個危險的動作。

就在13號,歐盟委員會表示,俄羅斯貨物可以通過鐵路運輸方式中轉過境歐盟,但通過公路運輸的貨物不被允許。俄羅斯《消息報》當天也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歐盟和俄羅斯已經就加里寧格勒物資過境事宜達成了相關協議,歐盟提供了一份讓俄羅斯“完全滿意”的文件。於是在歐盟的壓力下,立陶宛外交部當天也發表聲明稱,將遵守歐盟建議,允許俄羅斯貨物中轉至加里寧格勒。

歐洲之所以投降,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無法指望美國。眼下美國似乎正在想方設法解決能源危機,但是他手裡的籌碼實在太少了;此前在七國集團峰會上,馬克龍告知拜登沙特沒有多少剩餘產能”的時候,拜登還表示“準備親自走一趟”。

就在這兩天,他確實動身前往中東,第一站是以色列,第二站是沙特。但是人還沒有到,沙特先把話放出來了——“想談剩餘產能,沒門兒”!這就意味着華盛頓試圖通過中東地區解決能源危機的想法從一開始就破產了。

(拜登前往中東 依舊無法解決能源危機)

歐洲國家經濟實力的總和,是俄羅斯的好幾倍;歐盟自以為能夠通過制裁讓俄羅斯陷入崩潰局面,這種自信源自於它們的傲慢;然而事實證明,歐洲自認為掌握了交易的規則,但是俄羅斯手裡的卻是硬通貨——這從側面反映出西方主導的經濟體制是不公平的,而且也是非常脆弱的!

事實就是,俄羅斯還沒有用力,歐洲就倒下了;這是一個非常淺顯的道理:用金融堆砌起來的財富,永遠抵不上真金白銀的硬通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