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的父母,10後的孩子

這兩天看了一本書《東京貧困女子》,看後還是有些意外的,沒想到是這樣子情況。

以前只是了解日本是低慾望社會,經濟長期低迷,好工作機會不多,但是基本的社會保障福利還是比較完善的,所以基本都可以維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但沒想到貧富差距還是蠻大的,內卷也是比較嚴重的。

貧窮家庭出身的學生,父母很多是個體戶、被裁員失業的等社會底層或者是從中產滑落到底層的人,往往是脾氣不好、行為喜歡不好,沒有為孩子打造一個溫馨充滿愛的家庭氛圍,家庭關係一般比較緊張,或者是在離婚單親家庭長大。

多年以來,日本企業招聘高中學歷的需求量大量減少,即使貧困家庭也不得不考大學或者專門學校,而大學學費則持續走高,從1996年只要1.2萬日元的國立大學學費已經漲到了近期的55萬日元左右,直接翻了44倍。

而家庭的平均收入則是從1994年的664萬日元下降到現在的560萬日元。

2016年助學金大學生使用比例已經將近50%,關鍵還是變相的有息貸款,無疑讓大學生畢業就背負了大量負債。

所以很多貧困女大學生不得不通過做風俗女來掙錢,以補貼日常學習生活費用,或者用來償還助學貸款。

書中還介紹了其他很多各種不同生活境遇的女子們。但前面這些案例介紹無疑對我的衝擊很大,引發我很大思考空間。

以前還看過一本書《掃地出門——美國城市的貧窮與暴利》,是描寫記錄美國貧民窟里的貧窮群體的。同樣印象深刻。

不再延伸了,我想談談我對國內經濟社會的一點思考。

自從2014年首次提出經濟新常態,意味着我們逐步走入經濟下行、低增長發展階段。

尤其2019年以來的疫情衝擊,經濟增長減速、就業機會減少、企業裁員頻繁、工資增速降低。

我直接說結果:造成越來越多中產家庭返貧,而主要集中在40歲上下的中年人父母,那麼自然他們的10後孩子,則會面臨生活質量的落差,對他們的心理、消費習慣甚至世界觀價值觀等可能都會帶來很大的影響。

那麼,不管是從教育從業老師們,還是社會企業機構及人士,希望給予較大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