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跑步加入歐盟”,離“撞線”還有多遠

當地時間6月23日,歐洲理事會決定,給予烏克蘭摩爾多瓦歐盟候選成員國地位

向長河(國際問題學者)

6月23日,歐盟夏季峰會決定,給予烏克蘭和摩爾多瓦歐盟候選成員國地位。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當天在社交媒體上說,這是一個歷史性時刻,標誌着烏克蘭和摩爾多瓦在通往歐盟的道路上邁出關鍵一步。

消息傳出,一些樂觀的聲音湧現出來,似乎烏克蘭正“跑步加入歐盟”,成為正式成員國指日可待。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這是烏克蘭與歐盟關係“獨特和歷史性的一刻”,“烏克蘭的未來在歐盟”。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很多事情不能只看一時的熱熱鬧鬧,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

早在新世紀之初,烏克蘭就表示想加入歐盟。2004年第一次“橙色革命”之時,倒向西方加入歐盟就成為橙色陣營一大政治訴求,但終歸是剃頭挑子一頭熱,歐盟絕不鬆口響應加入歐盟的訴求。在澤連斯基當年出演的喜劇電影中,他扮演的“總統”接到歐盟准許入盟電話時欣喜若狂的場景讓人印象深刻。不過,隨時俄烏衝突爆發,包括澤連斯基本人在內的許多烏克蘭人都認為,加入歐盟的歷史契機已經出現,電影中的黑色幽默有可能真的變成現實。於是,高調“火線申請”加入歐盟的場面通過網絡傳遍世界。

幾天前,法、德、意、羅等歐盟四國領導人聯袂訪問烏克蘭首都基輔,承諾給予烏克蘭歐盟候選國地位。而今,歐盟峰會無疑是給這一承諾“封印”。不過,儘管“特事特辦”以加急模式讓烏克蘭獲得起跑參賽資格,但入盟進程是一場馬拉松,從獲得候選國地位到最終入盟成為正式成員,有很長的路要走。其間,烏克蘭要闖過一道道政治的、技術性的關口,只有最終“撞線”才算是成功。

1957年,由創始老六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組成的歐盟前身歐共體成立。1973年,英國、丹麥愛爾蘭加入,1981年,希臘成為歐共體第10個成員國。1986年,伊利比亞半島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1995年,奧地利瑞典芬蘭等三個“中立國”加入。2004年5月,歐盟經歷了歷史上最大一次擴大,馬耳他塞浦路斯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等10個國家加入歐盟,絕大多數是中東歐國家。2007年1月,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加入歐盟,自此基本確定了歐盟向東擴大的邊界。2013年,巴爾幹的克羅地亞加入歐盟。

從這些歷程可以看出,歐盟擴大首先是出於政治戰略考慮,其次才是經濟因素。歐盟起初擴大是意識形態和經濟上與自己認同的對象。其後,出於對抗俄羅斯的戰略考慮,一口氣把東歐10國拉入自身懷抱。2010年之後,融合西巴爾幹的前南國家(幾乎被歐盟成員國包圍)是歐盟擴大的戰略重點。由於經濟疲軟實力下降,歐盟擴大進程過快已經導致自身“消化不良”,英國“脫歐”對歐洲一體化打擊的陰影遲遲未消,歐盟早已不再追求擴大。

拿入盟重點方向西巴爾幹地區來說,塞爾維亞阿爾巴尼亞北馬其頓、波黑、黑山等國多年前就不同程度地開啟加入歐盟進程,但進展緩慢。目前,進展最快的是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國最早有望於2025年成為歐盟的新成員國;其次是北馬其頓和阿爾巴尼亞,歐盟成員國今年3月達成一致,擬啟動兩國入盟談判。阿爾巴尼亞總理拉馬日前對烏克蘭發出忠告,別對快速加入歐洲聯盟抱有“幻想”。

加入歐盟還是個“技術活”,歐盟可以通過一個個“技術參數”,控制候選國的入盟進程。按程序,成為候選國之後,第一關是要努力爭取啟動入盟談判,第二關是入盟談判本身,這涉及自由市場經濟、穩定的民主法治和與歐盟法律銜接等諸多方面,哪一項“技術參數”不符合歐盟標準,布魯塞爾就會開出“整改條件”,直至達標方可進入最後入盟環節。

土耳其是最典型的例子。早在1987年土耳其就正式提出申請,1999年成為候選國,然而遲遲不能啟動入盟談判。2005年10月初,歐盟各國在盧森堡就是否啟動入盟談判熬夜吵架,據稱是在美國打招呼的情況下,才最終同意開啟入盟談判。此後十幾年裡,歐土關係風波不斷,歐盟聲稱土耳其未能“達標”,入盟談判事實上已經停擺,何時重啟談判至今未明。

歐洲輿論普遍認為,歐盟快速給予烏克蘭候選國地位只具象徵意義,體現了從政治上“聲援”的姿態。現階段,歐盟內部就意見不一。分析家認為,一些西歐國家擔心烏克蘭加入會導致歐盟的權力平衡進一步向東偏移,還有一些國家擔心烏克蘭加入會分走大量歐盟預算。葡萄牙總理科斯塔甚至明確表示,處於交戰狀態中的國家不符合加入歐盟的條件。

所以,烏克蘭入盟路阻且長。俄羅斯前總統梅德韋傑夫稱,烏克蘭到本世紀中葉才有可能真的加入歐盟,屆時歐盟可能都消失了。這或許並非只是調侃。供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