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2.0”?不要低估美國,美對華加征關稅的可能性很大

10月3日,根據包括新加坡《聯合早報》在內的多家外媒的報道,美國政府表示,美國貿易代表戴琦,將會在美國東部當地時間10月4日早上十點,公開就拜登政府的對華貿易政策發表相關演說。

針對這場對華貿易演說,美國貿易代表戴琦已經公開表示,美國拜登政府可能對中國徵收額外關稅。很多人對此不是很相信,認為目前美國國內已經出現了通脹情況,美國還要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美國這不是在給自己找麻煩嗎?

01、美國是“精英的美國”——對華商品加征關稅,對目前的美國來說仍然可以接受;

很多人都認為,目前美國國內已經出現了物價上漲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還要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豈不是會加劇美國國內的通脹情況,美國人有這麼愚蠢嗎?

大部分讀者可能在中國境內呆久了,認為現在的美國擁有和中國一樣的集體意識,但實際上,目前的美國,確切地說是一直以來,美國都只是“精英的美國”

以美國的新冠疫情為例,現在的美國因新冠死亡而死亡的人數已經突破70萬,但美國人好像沒什麼感覺。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大部分美國人都覺得這都是“別人家”的故事,沒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就是沒事,現在部分旅美華人/華僑也有這種感覺。

對於美國的“精英”來說,自己擁有完善的新冠防疫措施和治療保障,“與新冠共存”並不是什麼問題。勞動力不足了?美國把邊境牆打開,大量年輕移民就會快速補充進來,這就是目前美國作為移民國家的現狀。

沒錯,現在美國如果再對中國加征關稅,美國社會的通脹情況會更加嚴重,但掌握着美國最多實力的美國“精英階層”並不會受到多大的影響。一顆雞蛋如果從1美元漲到10美元,對普通美國人來說是災難性的,但對於美國“精英階層”來說影響並不大。

美國精英階層根本不怕這種幅度的通脹

至於美國的貨幣超發,美國的“精英階層”有房產、股票等各種其他資產來“兜底,但窮人什麼都沒有,大水退去之後,美國可能會損失一大堆的美國窮人甚至是中產階級,但是“精英階層”還在,憑藉移民國家的特性,美國很快又能補充勞動力,這就是美國現在最大的依仗。

所以,對於美國來說,在原本特朗普政府時期的基礎上,再度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並不是不能接受的問題。

02、“貿易戰2.0”的規模可能會比“貿易戰1.0”的規模更大——美國已經從多個方面開始做準備;

就像我之前所說的,看中美競爭和博弈,永遠不能只單單看一條新聞。我來給大家梳理下過去一段時間內,美國為“中美貿易戰2.0”做了哪些準備:

1、9月24日,在“美日印澳”四國峰會上,宣布要組建“新興技術和網絡空間上建立夥伴關係
2、9月29日,美國與歐洲宣布成立“美歐貿易和技術理事會”,目標則是“加強半導體供應鏈,遏制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並採取更統一的方式來監管華為等大型國際科技公司”;
3、9月30日,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強制要求台積電、三星等芯片製造商,交出客戶名單和機密數據。同時,呼籲“美國和歐洲必須聯合起來,共同努力以拖延中國的科技創新速度!

美國很顯然吸取了“貿易戰1.0”中的教訓,在對華加征關稅前,首先嘗試和歐盟聯合起來,打算切掉中國在自主創新方面的發展路徑。同時,對芯片供應領域下手,打算完全掌握芯片生產節奏,藉此來向中國施壓。

美國“貿易戰2.0”的目的就一個——讓中國為美國的美元超發買單,讓美國為即將到期的巨額美債買單。

對於我們來說,絕對不可以因為“貿易戰1.0”扛住了美國的進攻,就對“貿易戰2.0”不上心。從現在的情況上來看,“貿易戰2.0”的範圍和強度,甚至有可能超越“貿易戰1.0”。

我們要做的東西也很多,首先是加快產業升級。比如最近的“拉閘限電”,不算什麼“大局牌”,但絕對是正常的“陽謀”。因為無論怎麼樣,我國的電力供應結構肯定是要逐漸減少對煤電依賴的,只不過某些企業自己不注意控制全年“碳配額”,結果最終導致影響到部分地區的民生用電。

很多企業上半年就把“碳配額”給用完了

其次,我們要加強對全產業結構的把控。加強和東盟、歐盟的聯繫。歐盟不會那麼容易被中國爭取,但也沒那麼容易被美國爭取,所以美歐經貿夥伴關係不會牢固到堅不可破。

其實現在最麻煩的還是芯片問題,這也將會是“貿易戰2.0”的重點戰場。如果中國能夠打破美國對中國芯片產業的限制,那麼以後美國就失去了這張“對華王牌”。所以,在新一輪的中美貿易戰中,就要看華為以及一系列科技企業的努力了。

圖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