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經貿磋商機制,這是從談一次到談判常態化的重大升級
□作者 馬雪(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近日,中美髮布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本次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取得實質性進展,大幅降低雙邊關稅水平。此舉緩解了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間的貿易緊張關係,讓市場一掃此前暗淡和悲觀的情緒。儘管關稅降低有利於緩和中美經貿緊張,但貿易分歧仍存,後續談判面臨芬太尼、市場准入等複雜問題。
在暫時削減關稅的情況下,中美貿易量仍會減少。雙方將關稅暫時降至10%,而美國仍保留以芬太尼為由徵收的20%關稅,同時,中方相關反制措施也仍然有效。由於特朗普關稅政策反覆無常,不少企業可能難以制定長期計劃。在關稅暫緩期,美國依賴銷售假日產品或銷售醫療健康產品等關鍵商品的公司,可能會利用這個時機補充庫存。但日常用品、家用電器等不會就此湧入,相關企業在不確定下可能不願投資新廠房和設備,也不願增加工人。
中美經貿摩擦降溫,難保美國經濟一帆風順。儘管中美暫時削減關稅為市場帶來樂觀情緒,但削減後的關稅仍將推高美國物價,對美國經濟增長產生負面衝擊。中美貿易協議或能鬆綁兩國間實際上處於“貿易禁運”的狀態,但如果因暫停關稅引發的運輸擁擠還可能導致運費飆升,美國消費者將面臨商品價格的進一步上漲。關稅最終可能會使美聯儲青睞的通貨膨脹指標(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通脹指數)今年上升約1個百分點,令美聯儲更不願降息,預期三季度美國經濟仍會放緩。
從中美談判關切看,與芬太尼相關的關稅或成為下一階段談判焦點。美國雖降低了部分關稅,但仍保留這20%的“芬太尼關稅”。美國借芬太尼問題,對中國相關商品刻意加20%關稅,旨在施壓和與其他國家關稅相區別。5月1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芬太尼是美國的問題,不是中國的問題,責任在美國自身。對中國無理加征“芬太尼關稅”,嚴重衝擊中美在禁毒領域的對話與合作,也嚴重損害中方利益。美方應以平等、尊重、互惠的方式同中方對話。
從中美談判的機遇看,中美聯合聲明釋放積極信號,為後續談判注入動力。中方使用“達成重要共識、取得實質性進展”,美方用了“取得實質性進展、富有成效”來形容會談。這是罕見的、偏正面的措辭,說明雙方在核心議題上已找到對話基礎。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還稱,“我們能夠如此迅速地達成協議,說明或許雙方之間的分歧並不像原先想象得那樣大”。此次中美間所傳遞出的潛在信息是,特朗普政府想要緩和一場危及美國經濟的經貿摩擦。
雙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經貿磋商機制,這是從談一次到談判常態化的重大升級。該機制明確了就雙方在經貿領域的各自關切保持溝通,也修復了雙方此前中斷的貿易溝通渠道。不過,暫停期90天後的情況仍存在不確定性。根據特朗普第一屆政府時期的談判先例看,達成全面貿易協議通常需要更長時間。當前,特朗普政府試圖推動與多個國家的貿易談判,但通過極限施壓、基於強權的脅迫,只考慮美國自身利益,不顧及他國訴求,難以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既容易引發其他國家社會的反感和抵制,也增加了美國與其他國家談判的難度,使談判更可能陷入僵局。
與此同時,與多國同時進行談判,美國貿易談判的技術官員也面臨較大挑戰。當企業利用關稅暫停期較低的關稅稅率補充庫存,美國對外貿易逆差可能擴大,也會限制美國想達成協議的動力。
市場更為關切的關稅最終額度,大概率不會回到特朗普執政前的水平。特朗普執政團隊推動加征關稅出於不同的考量:一是為了增加財政收入,以支持減稅政策;二是為了補償美國在軍事保障,以及維持美元全球儲備貨幣地位方面所提供的全球公共產品;三是國會中有部分議員希望,通過此舉來遏制中國作為戰略競爭對手的發展。
如果通過貿易協議來大幅降低或取消關稅,可能削弱特朗普在未來談判中的籌碼,並有損他希望通過減少對外國製造商品的依賴來實現美國製造業迴流的長期雄心。此外,美國國內特朗普的反對派,可能會抨擊其退縮和讓步,也會限制特朗普達成協議的動力。
(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媒體立場)
編輯 趙瑜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