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既然開打,就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一定不認慫,打到底,直到對方先走到談判桌前,直到對方先認慫。
中國有哪些方面被美國卡脖子呢?是芯片還是半導體?是ai還是機器人?是大飛機還是光刻機?是抗癌藥還是醫療設備?
好像卡脖子的招數他們都早用了,最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我們已經慢慢的挺過來了。美國真沒有什麼能卡死我們的。
而我們製造的日用品因為關稅漲價,卻能讓美國底層居民的生活成本大幅提高,讓他們賣血次數大幅度增加。
我們製造的飛機配件,汽車配件,工程機械配件,因為加關稅漲價,卻能讓美國的整機廠競爭力變差。
我們對稀土和各種小金屬的禁運,卻能讓美國高端裝備製造缺乏使用的材料,減少他們的產量。
關稅戰,無非就是少出口一點,減少了一些就業崗位,事實上,製造業都用機器人了,提供的就業崗位越來越少。
現在的極端壓力之下,正好讓國內調整一下產業結構,把更多的資源用於擴大消費,在第三產業上增加就業崗位。
沒有哪個國家,在佔世界35%工業產值之下,還要持續增加,沒有哪個國家需要一年1萬億美元的順差,本來就不該這麼依賴外貿的,本來就該調整產業結構,擴大消費的。
關稅戰,不僅讓我們投入更多的資源促進消費,還為中國的高端裝備國產替代騰出了空間。總體上 ,是利大於弊,打贏了,就打掉了美國的霸權,為我們的未來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過幾年回頭看,關稅戰,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根本都不算啥,因為我們有最大的產能,最多的工程師,最勤勞的人民,有什麼不贏的理由呢?
中國真正的挑戰,只有一個,就是結婚率、生育率的快速下跌,這樣持續下去,會沒有未來的。
最終決定一個國家長治久安,飛速發展的是人口,我們的工程師搞出來再多的高科技,建立了再先進的產業,最多持續兩代人,生育率降下來了,後繼無人了,還有未來嗎?
日本、韓國因為生育率的快速下跌,面臨的頹勢,值得我們警惕。而我們的出生率下降的遠比他們快速,持續下去,會更麻煩。
是該早點重視起生育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