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3月27日在伊拉克南部米桑省哈法亞油田內拍攝的哈法亞天然氣處理廠一隅。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新華社巴格達4月5日電 通訊|為伊拉克應對“氣荒”增加“底氣”——訪中企投建哈法亞天然氣處理廠
新華社記者李軍 段敏夫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透底格里斯河畔的薄霧,住在伊拉克南部米桑省哈法亞油田附近的村民海德像往常一樣來到廚房。他輕輕轉動燃氣灶旋鈕,藍色火焰“噗”地一聲竄起。“這藍色的火焰,就像阿拉丁神燈里的精靈,給我們帶來了希望。”他一邊煮茶一邊說,“現在做飯方便多了,夏天也不用擔心停電。”

這是3月27日在伊拉克南部米桑省哈法亞油田內拍攝的哈法亞天然氣處理廠一隅。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由中企投建的哈法亞天然氣處理廠,正在悄然改變着千千萬萬個像海德這樣普通伊拉克人的生活,也幫助伊拉克破解能源困局。
伊拉克雖然油氣資源豐富,但石油煉化和天然氣處理能力較弱,造成戰後“氣荒”和“電荒”困境,長期依賴從伊朗進口天然氣和電力。隨着美國今年3月終止伊拉克進口伊朗電力的制裁豁免,並施壓要求其停止進口伊朗天然氣,能源自主已成為關乎伊拉克經濟民生的緊迫課題。

這是3月27日在伊拉克南部米桑省哈法亞油田內拍攝的哈法亞天然氣處理廠球罐區。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哈法亞天然氣處理廠的投產恰逢其時。由中國石油工程建設有限公司承建的這座天然氣處理廠去年6月正式投產,是伊拉克首個成規模的油氣聯動項目。該天然氣處理廠每年可處理約30億立方米的油田伴生氣,向下游電站供應約22.5億立方米商品天然氣,實現50億千瓦時的發電量,可滿足當地400萬戶家庭用電,有效緩解當地的電力短缺。該處理廠每年還可生產近86萬噸液化石油氣,通過罐車直接供應米桑省及周邊地區,有效改善當地民生。同時,工廠每年還產出約90萬噸輕質原油以及1.5萬噸工業級硫磺,大幅提高整體社會經濟效益。
中國石油工程建設有限公司中東地區公司總經理蔣峰表示,哈法亞天然氣處理廠的建設採用了大量世界一流的中國技術和產品。“我們不僅帶來了技術,更帶來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看到一輛輛罐車排成隊,滿載着液化石油氣運往各地,天然氣正轉化為驅動經濟發展的‘黃金資源’,我們打心眼裡高興。”伊拉克當地員工扎伊娜布臉上難掩興奮。

3月27日,在伊拉克南部米桑省的哈法亞油田內,一名伊拉克工程師在哈法亞天然氣處理廠進行巡檢。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哈法亞天然氣處理廠項目是伊中合作的典範,為伊拉克有效利用天然氣和保障電力需求提供有力支撐。”伊拉克總理蘇達尼去年出席項目投產儀式時親自轉動閥門,高度讚賞中方作出的貢獻。
在哈法亞油田深耕15年來,中方企業始終秉持綠色發展理念,特別是在環保方面採取了多項措施。哈法亞合同區塊向東南方向延伸至受《濕地公約》保護的哈維宰濕地,生態環境高度敏感。

3月27日,在伊拉克南部米桑省的哈法亞油田內,中國工程師在哈法亞天然氣處理廠中控室工作。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據中國石油(伊拉克)哈法亞公司總經理方甲中介紹,中方嚴格執行環保標準,為濕地生態保護進行了大量投入,定期開展水、土壤、大氣和生物多樣性的監測,有效保護了候鳥棲息生活的“樂園”,得到了伊拉克政府和當地民眾的高度認可和讚揚。

3月27日,在伊拉克南部米桑省的哈法亞油田內,運輸車輛在哈法亞天然氣處理廠裝運液化石油氣。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中國企業的環保意識令人欽佩。”扎伊娜布說,“他們不僅在油田開發過程中減少了碳排放和污染,還積極保護濕地環境,這對伊拉克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這是3月27日在伊拉克南部米桑省哈法亞油田內拍攝的哈法亞天然氣處理廠產出的硫磺。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夜幕降臨,哈法亞天然氣處理廠的燈光與遠處村莊的萬家燈火交相輝映。這座工廠,正在為伊拉克的能源自主與綠色發展增強“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