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楊蓉】
放話要對歐盟商品徵收25%關稅,還說歐盟成立就是為了“搞”美國,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其首次內閣會上的一番發言,激怒了大西洋彼岸的盟友。據“政客”新聞網歐洲版28日報道,歐盟委員會農業和食品委員克里斯托夫·漢森表示,布魯塞爾已準備好對美國動用其最強有力的貿易武器——“反脅迫工具”(aci)。
“我們有‘反脅迫工具’(aci),我們將不得不使用它。”漢森27日在法國國際農業博覽會上說。報道指出,漢森的威脅相較歐委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馬羅什·謝夫喬維奇上周首次訪美時的表態有所升級。謝夫喬維奇當時在華盛頓表示,動用aci只是一個假設的可能性。
如果歐盟真的對美國採取這一措施,這將是布魯塞爾首次動用aci。
資料圖:漢森 歐洲新聞台
歐盟2023年通過《反經濟脅迫條例》,歐盟可依據該法單方面認定第三國“經濟脅迫”,並採取關稅、外國投資限制等廣泛手段加以反制,被喻為歐盟在貿易戰中的“火箭筒”。aci最初醞釀於特朗普首屆政府期間,旨在應對華盛頓的經濟霸凌。
就在漢森發表上述言論的前一天(26日),重返白宮的特朗普威脅要對歐盟的“汽車和其他所有產品”徵收25%的關稅。在當天舉行的內閣會議上,特朗普指責歐盟“佔美國便宜”,以各種理由“拒絕接受美國的汽車和農產品”,聲稱美國和歐盟之間有高達約“30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
“歐盟的成立就是為了搞美國。”特朗普說,“這就是其目的。他們確實做得不錯,但現在我是總統。”
這很快在大西洋彼岸激起不滿。在“政客”新聞網歐洲版看來,特朗普的最新表態觸碰到了歐洲的底線。“歐盟不是為了搞任何人而成立的。”波蘭總理圖斯克在x(原推特)上回應道,“恰恰相反,歐盟的成立是為了維護和平,促進各國之間的尊重,建立自由公平的貿易,並加強跨大西洋友誼。就這麼簡單。”
報道發現,被認為表態一向溫和的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主席貝恩德·朗格也說:“我們不會任人欺凌,無論是關稅還是對我們立法的威脅。”該委員會副主席卡特琳·范布雷姆特則敦促歐委會“迅速採取反制措施”,“屈服於這種霸凌行為不是一種選擇,我們現在必須保護歐洲公司和家庭免受美國措施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特朗普對歐洲這個傳統盟友大肆批評的24小時之前,法國總統馬克龍剛剛在白宮同他會面,還接受美國保守派媒體福克斯新聞台的獨家專訪,宣揚“美國的首要任務是向中國加稅”。
“馬克龍的魅力攻勢在周四讓位於嚴峻的現實主義。”“政客”新聞網歐洲版28日說,法國財長隆巴爾警告說,如果特朗普確認徵收關稅,“歐洲也將採取同樣的行動”。
由於aci的啟動將需要歐盟27個成員國中的15個支持,布魯塞爾內部有聲音認為,歐盟可能需要更快的報復措施。 “速度是關鍵問題之一,我們必須比上次更快地做好準備。我們必須更加團結,行動更快。”法國外交部主管外貿和海外僑民事務的部長級代表洛朗·聖-馬丁說。
輿論認為,在aci之前,歐盟針對特朗普關稅威脅可以祭出的首要手段就是恢復此前的懲罰性關稅。2018年,作為對特朗普政府鋼鋁關稅的回應,歐盟花了3個月通過了對總額28億歐元美國商品徵收25%的關稅。范布雷姆特27日指出,這項關稅措施的暫停期將於今年3月底到期。與之相比,加拿大和墨西哥在美國宣布關稅後,只用了幾小時就發布了報復措施。
特朗普主張歐盟要為其與美國的巨大貿易逆差付出代價,但歐洲媒體認為,美歐貿易逆差並沒有特朗普所言這麼大。根據歐盟的數據,2023年美歐貨物貿易逆差為1558億歐元,但在服務貿易方面,美國實現了1040億歐元順差,即美國對歐整體貿易逆差約為518億歐元。還有分析認為,歐洲之所以進口美國農產品偏少,主要是因為兩邊食安標準不同,且歐盟出口的大多是高附加值農產品,而美國主要出口大豆等低價值大宗商品。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