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台後,國際格局出現了很大的不確定性。這不禁讓歐盟國家很是擔憂,美國的亞太盟友們也紛紛前往美國,試圖從特朗普口中探出點消息來。於是在繼日本首相石破茂之後,印度總理莫迪,也在近日去了趟美國。
(特朗普和莫迪)
在這次會晤中,兩國領導人主要聚焦於雙邊貿易關係和關稅問題的討論。
就在會談前幾個小時,美國總統特朗普公開批評了印度的商業環境,並宣布計劃對所有進口美國商品徵收關稅。這一強硬立場似乎為即將到來的會談增添了一層緊張的氣氛。
然而,印度總理莫迪表現出了極大的合作意願,他直接提議降低對美國商品的進口關稅。此外,莫迪還承諾將增加印度從美國進口石油和天然氣的數量,以幫助美方成為首要供應國。莫迪所希望的,就是通過這些措施,來顯示印方希望通過積極的經濟合作緩解雙方的貿易摩擦的意願。
面對如此有誠意的莫迪,美方的回應也是相對友好和務實的。美方表示,將實行互惠政策,即印度對美國如何收費,美國也將採取類似的收費標準。同時,美方還同意向印度提供f-35隱形戰鬥機,這不僅是對印方軍事實力的支持,也暗示着兩國在防務合作上可能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總之,從整個會談來看,莫迪的此行收穫頗豐,不僅在貿易領域取得了一些讓步,還在戰略軍事合作上邁出重要一步。
(f-35)
然而,美方的這一系列承諾,似乎也並沒能讓莫迪安心。在和特朗普的對話期間,莫迪還發現,中美之間的關係,似乎仍存在出現轉機的可能。
印方表示,在和莫迪見面前幾個小時,特朗普還曾接受媒體的採訪,並多次提及中國。
首先其表示,自己和中方領導人“關係良好”,且非常期待與中方會談,在不久後的將來,也就是事態順利解決後,首先希望舉行的會晤,就是和中國的會晤。
其次,在談到核軍控會談時,特朗普也表示,希望能和中俄展開合作,讓三國都能把各自的巨額國防預算削減一半,到時候美方便可以把錢花在那些更有成效的東西上。
此外,在和莫迪就俄烏衝突展開對話時,特朗普也感慨稱,中國在世界上充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並且可以幫助我們結束俄烏之間的這場戰爭。
眼看着美方頻繁提到中國,印方這邊也着急了。一名印度專家就表示,儘管印方對於和美國達成協議非常有信心,但同時也非常擔心,美國之後會選擇和中國,達成一項將印度排除在外的協議。那麼到時候,印度恐怕沒有辦法應對。
(中印邊境)
對於印度而言,其之所以有這種擔憂,主要源於以下幾個層面的考量:
首先,在地緣政治和戰略平衡方面,美國近年來把印度視為“印太戰略”的核心夥伴,希望藉此制衡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印度擔心的是,如果美中實現突然和解,那麼印度可能會失去這個戰略支點地位,從而導致其在區域事務中的話語權被削弱。
此外,中印之間的邊境爭端尚未得到徹底解決,一旦美國在安全議題上對華作出妥協或讓步,印度將會感到更加孤立無援。
其次,在經濟利益和貿易競爭方面,特朗普時期的美國外交政策傾向於進行雙邊交易,這使得印度擔心美國與中國談判時,可能會忽視印度的經濟利益。在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內,美中之間的關稅戰相當激烈。然而,如果兩國達成貿易協議,則可能導致美國調整其全球供應鏈,這對印度出口產品來說將形成更大的競爭壓力。這種變化不僅可能影響到印度的國際市場份額,還可能對其國內經濟發展產生長期影響。
最後則是地區安全架構的變動上,中美關係的變化可能會影響整個亞太地區的安全態勢。如果美國為了自身利益,與中國達成某種戰略妥協,這將會打破當前的地區力量平衡,讓印度面臨新的安全挑戰。
並且隨着中國在南亞的影響力持續增強,印度對潛在安全隱患的擔憂也在加劇,這促使印度必須重新評估其在地區安全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與主要大國之間的關係。
總之,印度擔憂的本質,實際上是其對大國博弈中“被工具化”的警覺。而特朗普不可預測的外交風格,加劇了印方的恐懼。
(印度製造)
至於中美之間,兩國經濟聯繫極為緊密,任何激烈的貿易摩擦,都有可能對兩國甚至全球經濟造成衝擊。所以可以肯定,未來兩國必定會在貿易和關稅問題上展開深入的對話和磋商。但最終會達成什麼結果,還是一個未知數。
在這樣的背景下,印度應該做的,並不是單一地依賴美國,而是要建立多元化的國際關係,保持與主要大國的良好互動,這才是被排除在風險之外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