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一年,崇明堅定不移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全力實施生態島建設第五輪三年行動計劃,以實幹實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着力推動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呈現回穩向好態勢,世界級生態島建設邁出堅實步伐。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實施世界級生態島建設第六輪三年行動計劃的開局之年。新的一年,崇明將緊緊依靠全區人民,咬定目標、聚力攻堅,真抓實幹、勇毅前行,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崇明綠色發展篇章。
區“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個個精神飽滿,認真審議討論《政府工作報告》,他們心繫民生,聚焦社會發展和百姓關切建真言、獻良策、抒心聲、繪願景,為崇明未來發展集眾智、匯眾力。
緊抓發展機遇,激發人民城市發展新動能
環境質量穩定向好,生態能級持續提升;現代綠色農業創新發展,先進制造業集聚發展;鄉村建設提質升級,城市更新穩步實施……回望2024年,全區上下接續奮鬥、砥礪前行,交出了一份殊為不易的發展答卷。站在新起點上,代表、委員們愈發感受到“使命”二字的分量,兩會期間,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助力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成為現場熱議的焦點。

軌交22號線(崇明線)東灘站建設現場
陳家鎮地區作為崇明發展建設的“橋頭堡”,正處在加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報告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為我們未來的工作指出了更為明確的方向。新的一年,我們將振奮精神、紮實工作,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區人大代表施洋建議,進一步加大對陳家鎮農村地區建設支持力度,持續深化和美鄉村建設,不斷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加快推進陳家鎮高教園區及周邊區域公共設施和商業配套建設,加強城市化功能改造,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作為城市建設的參與者和城市安全運行的保障者,區政協委員蔣華對城市建設工作尤為關注。她說:“報告中提及的城市更新行動、韌性城市的建設,為我們工作方向提供了指南。特別是在全力維護城市運行安全過程中,既有機遇又有挑戰,我們將以更滿的熱忱、更高的責任擔當,推動城市更新、城市精細化、城市安全運行等各項工作高效落實,為崇明高質量發展添動力。”

位於長興島的一處人才公寓
經濟社會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區人大代表馬艷紅建議,要聚焦人才隊伍建設,在人才引進和高等教育建設等領域持續發力,同時也很期待能進一步完善醫療、住房、出行等人才支持政策,健全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以高質量人才隊伍建設賦能世界級生態島建設。
因地制宜興產業,唱響農文體旅“融合曲”鄉土村落的文化脈動與生機活力,吸引着越來越多遊客。近年來,崇明立足資源稟賦和特色優勢,積極探索農文體旅融合發展路徑。一個個特色產業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一處處美麗鄉村建設日新月異……如今在崇明,廣袤土地正涌動着發展活力。

2024環崇明島自行車騎游大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深化商旅文體融合升級,聚焦‘商業+’‘文旅+’‘體育+’,積極打造消費新場景。”區人大代表路月穎建議,進一步探索新業態融合發展,如圍繞“音樂+”“演出+”,盤活既有基礎設施資源,打造文化體育一體式場地,通過籌劃舉辦多種文娛活動,努力實現聚能引流。區政協委員鄧詩芹提出,要不斷順應人民需求日益多樣化、個性化趨勢,整合多種資源,更好推進多元載體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同時推動文旅產業數字化轉型,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生態旅遊體驗;加快智慧化旅遊建設,進一步提升旅遊服務效率與質量,以滿足群眾多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上海交大長興海洋實驗室“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要求,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報告里的這一表述引發代表委員共鳴。區政協委員何鑫建議,着力打造船海產業集群,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協同,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積極布局無人船、智慧碼頭等新賽道,搶佔先進技術“新高地”;同時不斷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勞動力市場健康發展,為船海產業持續注入活力。代表、委員們還就打造綠色低碳新名片、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着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推動生態休閑產業融合發展等方面,展開熱烈討論。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為群眾辦好一件件實事
“兩會”,一頭連着發展大計,一頭連着民生要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直面民生熱點、焦點、難點,一系列惠民舉措令代表委員感到溫暖和振奮,真正做到把民生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報告字字句句詮釋了實幹擔當,我們深受鼓舞,信心倍增,也對未來規劃充滿期待。”區人大代表朱小法建議,要不斷優化資源配置和城鄉功能布局,積極盤活低效用地;因地制宜出台物業管理政策,進一步提升動遷安置小區綜合治理水平。

三星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設PICC導管護理門診
醫療是民生之需,是群眾最關切的民生問題之一,與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深化醫養結合,不斷提升養老服務水平”,“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深化疾控體系改革”。區人大代表楊歡說,這些關於民生福祉、社會保障等舉措和部署內容,令她印象深刻,幹勁滿滿。她建議,進一步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力水平,切實增強群眾就醫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人們更多更好地享受便利的健康服務。
一件件民生小事,牽連的就是群眾的心頭大事。區人大代表侯雲龍建議,在完善樞紐配套工程、改造老舊供水管道等方面持續用力,提升群眾生活品質。如持續開展老舊隱患供水管道改造,進一步增強供水管網輸水能力,提升供水質量,確保居民用水安全,辦好群眾關心的“關鍵小事”“民生實事”。

“鄰家媽媽”為結對留守兒童輔導功課
區人大代表沈紅妹將目光聚焦到留守兒童身上,她建議社會各界共同關注並參與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形成合力,全力護航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統籌資源,根據其需求適時提供心理諮詢、生活保障等服務,讓他們在成長道路上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和關愛。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代表、委員們紛紛表示,新時代新征程,必將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履職盡責,聚焦改革發展“大主題”,瞄準群眾關切“小話題”,獻睿智之策、鼓實幹之勁、謀惠民之舉,以實幹開拓進取,努力交出更加精彩的高質量發展答卷。
記者:季佳倩、秦浩
編輯:李琳
責編:朱競華、李琳
特別聲明:本文經上觀新聞客戶端的“上觀號”入駐單位授權發布,僅代表該入駐單位觀點,“上觀新聞”僅為信息發布平台,如您認為發布內容侵犯您的相關權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