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走前留下235人,嚴防特朗普上位後胡作非為。
美國參議院日前確認了兩名聯邦法官的提名,拜登4年任期內任命的聯邦法官總數達到了235人,超過了特朗普第一屆任期內任命的234人。
【拜登4年任期內任命的聯邦法官總數達到了235人】
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查克·舒默親自主持了投票,為拜登的提名保駕護航——這是今年美國國會休會前最後一次確認法官提名的機會,明年1月,參議院的控制權就將轉到共和黨手中。
對此,查克·舒默表示,民主黨將依靠拜登任命的235名法官來保護其政治遺產“免受特朗普的破壞”,聯邦司法部門將成為對抗特朗普的“堡壘”,成為阻止特朗普胡作非為的“最強大的屏障”。
舒默坦言:“比特朗普任命更多的法官是一項艱難的工作,但我們還是做到了,超過四分之一的聯邦法官是由我們的總統和參議院任命的。”
【查克·舒默表示,民主黨將依靠拜登任命的235名法官來保護其政治遺產】
美國聯邦法院系統目前總共有209個法院,1770名法官,其中890人是根據美國憲法第三條任命的法官,任期為終身制,由總統提名,參議院投票通過後即可就任。
別看是終身任職,但大部分到了年齡都會退休,加上就任的時候歲數一般都不小了,所以更換頻率很高,而這就導致每一屆美國總統在這方面都能充分發揮其人事任免權,影響美國的司法。
其實在美國兩黨政治極化還沒有那麼嚴重的時候,總統任命聯邦法官還不是那麼與政治傾向強相關,最多就是體現在幾個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任命上。
【舒默聲稱,從小布什開始,共和黨就開始明顯傾向於任命保守派法官】
但最近幾年情況發生了變化,聯邦法官的任命越來越受政治影響。舒默在談到拜登任命235名聯邦法官時,就把鍋甩給了共和黨,聲稱從小布什開始,共和黨就開始明顯傾向於任命保守派法官。
過去4年,拜登任命的聯邦法官中,近三分之二是女性,絕大多數是有色人種。最引人注目的是2022年拜登任命的自由派大法官凱坦吉·傑克遜,她是美國首位非裔女性大法官。
拜登寄希望於這235人守護自己的“政治遺產”,而特朗普要做的,就是儘可能削弱這些人在司法領域內的影響力。
實際上,共和黨掌握的眾議院已經在行動了。本月12號,眾議院通過了一項法案,要擴大聯邦法院的規模,增加66個法官名額,理由是“人手不足”。
【本月12號,眾議院通過了一項法案,要擴大聯邦法院的規模】
這項法案獲得了數百名聯邦法官的支持,他們指出,自上一次1990年擴大聯邦法院規模以來,聯邦案件的數量增加了超過3成,但同時聯邦法官的總人數卻幾乎沒有變化。
實際上今年8月,民主黨控制的參議院就投票通過了這一法案。當時他們的想法是,如果哈里斯能贏,那麼66名法官的人事安排自然也就笑納了;而就算哈里斯贏不了,那麼利用拜登的剩餘任期,拜登和參議院是能趕上任命首批25名法官的。
結果在參議院通過議案後,共和黨控制下的眾議院就一直拖着不投票,直到特朗普獲勝後,眾議院議長約翰遜才慢悠悠地把法案安排進投票議程中。
民主黨對此非常憤怒——共和黨連25個人的名額都不願給自己,足見鬥爭程度之激烈。拜登已經表示,他將動用總統的權力否決該法案。而共和黨則怒斥拜登“不考慮美國人民的需要”,強調“這不應該是一個政黨問題”。
【參議院通過議案後,共和黨控制下的眾議院就一直拖着不投票】
但從現實角度出發,拜登動用總統的否決權不過是“最後的掙扎”,只能拖延時間罷了。明年1月特朗普上台,共和黨控制兩院,這項議案該過還是得過,攔不住。
民主黨的噩耗不止於此。早在特朗普勝選後,民主黨就把目標對準了最高法院,利用自己在參議院51比49的微弱優勢,換掉一位身體欠佳的自由派大法官——今年70歲的索尼婭·索托馬約爾。
索托馬約爾7歲便確診患有1型糖尿病,權威的醫學調查報告顯示,患有該病的女性平均壽命只有68歲,這也是為什麼民主黨對此倍感焦慮:如果她在特朗普的任期內退休,那麼最高法院保守派對自由派大法官的比例將來到誇張的7:2。因此在大選結束後不久,便有民主党參議院向索托馬約爾施壓,讓她主動辭去職務,但遭到後者堅決拒絕。
另外,目前在任兩位保守派大法官托馬斯和阿利托也分別到了76歲和74歲,如果兩人選擇在未來4年退出,那麼特朗普參與任命的大法官人數將佔最高法院超過一半。
兩黨在司法領域的激烈鬥爭,充分反映出了目前美國政治極化的程度,而在這個過程中,不論最高法院是否屬於保守派佔優勢,共和黨目前都處於上風,民主黨指望235名法官來守護所謂“拜登的政治遺產,更像是一種自作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