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高層已經抵達德黑蘭,與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會談。對話期間,佩澤希齊揚鄭重表示,伊朗將致力於履行中伊25年戰略合作協議,並擴大與中國和俄羅斯的合作,“共同對抗美國主導的單極秩序”。
不過所謂的“中俄伊大三角對抗美國”,這個概念對中國並沒有什麼吸引力。中國、俄羅斯與伊朗共同推動多極格局,是因為三國在這個方向上有廣泛的共識,但還談不上“對抗美國”的程度。
【佩澤希齊揚表示,會與中俄聯手“對抗單極霸權”】
俄羅斯與伊朗或許有這方面的需求,但中國就不一定了。歸根結底,順應歷史趨勢推動多極格局,跟與美國對抗並不存在必然的聯繫。如果硬要將兩者扯上聯繫,很可能會落入陣營對抗的話語陷阱。
更何況,別看佩澤希齊揚表現得態度很堅決,但是否要對美國強硬到底,伊朗政府這段時間也是舉棋不定,在外交上的風向頗有些搖擺。一方面持續推進與中俄的戰略合作,一方面也對未來4年的美伊關係有了更多想法。
儘管特朗普上個任期,早就已經對伊核協議亮明了態度,並不妨礙伊朗對與美國談判,重返伊核協議有所幻想。
特朗普當選後,伊朗內部一直在爭論,要不要與特朗普接觸,為美伊對話做鋪墊。有些人主張繼續談,反正伊朗如今的局面也不會更糟糕了,能談終歸是件好事。
【所謂的“中俄伊大三角”,伊朗似乎也很感興趣】
但一些人對這種觀念持保留態度,覺得完全是浪費時間,不要說美伊談判會給伊朗帶來什麼潛在的好處,就連可行性都存疑。
伊朗強硬派就講,美國的計劃,是在未來4年內,和伊朗好好算一番舊賬,而且錯過這次就沒有機會了,隨着伊朗在上合與金磚的成員國地位越發穩固,美國還想拿伊朗開刀,就要付出更多的代價。
所以特朗普對伊朗的壓力只會變本加厲。至於談判,不過是美國那邊用來拖延時間,迷惑伊朗政府的緩兵之計,核心目的是對伊朗發動心理戰。
順便補充一句,特朗普給自己找的中東問題顧問已經對媒體放風,稱特朗普將重啟對伊朗的“極限施壓”,但與此同時,新政府依舊對外交持開放態度,準備與伊朗政府進行“認真”的談判。
【伊朗與俄羅斯的戰略協議也只剩臨門一腳】
乍一看錶態自相矛盾,但在特朗普的邏輯體系中,這兩者完全可以兼得,極限施壓是認真談判的前提。
但對伊朗來講就不一定了,美國的極限施壓,意味着談判不存在相應的政治基礎,伊朗這邊能討價還價的空間十分有限。
我們也知道,特朗普上個任期,單方面退出了伊核協議,對伊朗施加一系列制裁,對伊朗的經濟造成了重創,也讓促成伊核協議的改革派喪失了在伊朗的政治空間,隨後就是強硬派的崛起。
不過即便是強硬派,也希望重返伊核協議,再次與西方做生意,這裡主要說的是歐洲。無論是強硬派還是改革派,都同意伊朗與歐洲的關係很重要,只是對美國的態度存在顯著的溫差。
【特朗普右手邊就是他給自己找的中東問題顧問】
不與美國對話,並不意味着伊朗能單方面地把特朗普政府排除在外。強硬派的觀點是,伊朗最好的行動方案是說服歐洲,不要被美國利用,這樣伊朗在外交上能有更多進退的餘地。
但歐洲在外交政策上對美國的依賴一目了然,當年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歐洲也是為之震動,畢竟這影響到了歐盟在伊朗的商業利益,紛紛找上門,希望特朗普謹慎考慮,但見到對方軟硬不吃,歐盟除了追隨美國也別無他法。
伊朗之所以對特朗普重返白宮後的美伊談判心存僥倖,或許是因為在備戰總統大選的時候,特朗普對伊朗的口吻相對緩和,說自己的條件很簡單,伊朗不能有核武器,只要不越過紅線,他就不打算“傷害”伊朗。
不過從這番措辭我們也能看出,特朗普始終是以一個居高臨下的姿態,看待美伊互動的框架,至於特朗普的“紅線”在哪,解釋權顯然在他自己手中。伊朗如果一味迎合特朗普,就勢必要以自己的核心利益作為交換。
【特朗普當年退出伊核協議,各方都措手不及】
在這種局面下,伊朗就需要通過與中國和俄羅斯的戰略關係進行對沖。美伊談判一直沒有下文,中伊25年戰略合作協議一直在按部就班地推進,俄羅斯與伊朗的戰略協議近期也有了更多眉目。
伊朗與美國日後究竟是對抗還是對話,如今的態勢並不明朗,至少伊朗這邊是如此認為的。而與中俄的戰略合作反而具有強勁的韌性,有穩定的長遠前景,於是就成了伊朗外交戰略最為重要的保險機制。
說得更直白點,美伊對話,與中俄戰略合作同時推進,是伊朗新政府在做的兩手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