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逼公務接待合規,以公開為基層減負

2024年06月27日23:23:08 國際 1224
倒逼公務接待合規,以公開為基層減負 - 天天要聞

“某縣政府直屬部門2023年國內公務接待超過300批次,平均每個工作日需接待1次以上”,日前,央視網記者在部分區縣採訪時,不少基層幹部向記者倒起公務接待的“苦水”,傾吐接待不周的焦慮、接待費用的尷尬、接待標準的無奈以及接待次數的茫然。

報道似乎呈現的只是一地的現象級問題,個案的針對性或有不足,但從輿論反饋看,相關情況似乎有一定的普遍性。外界感嘆,怎麼會有那麼多公務需要接待?一個縣區、一個鄉鎮,作為相對基層的國家治理單元,工作人員疲於應付來自上級各部門、看起來師出有名的各種檢查、調研、考察和督察,來時一堆人,吃時人一堆,到底能不能發現真問題暫且不說,卻結結實實暴露出公務接待這種久治不愈的制度性頑疾。

從社會治理到行政監督,再到區域、部門的交流學習,跨區域公務行為有其必要性,但並不一定會產生接待問題。相當一部分公務完全可以在工作時間內完成,接待可能就只是某種可有可無的配套待遇。十八大以來,中央印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明確規定對無公函的公務活動不予接待;2013年10月出台的《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更是從用餐陪同人數、用餐次數等多方面提出非常細緻、明確要求,為公務接待畫出紅線。

《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要求,縣級以上地方黨委、政府應當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市場價格等實際情況,按照當地會議用餐標準制定本級國內公務接待工作餐開支標準。而普遍人均幾十元的餐標又似乎被公務接待雙方都認為“很難安排出一桌像樣的接待餐”。公務接待強求“成桌”、上檔次,此類鋪張慣性必須得想辦法遏制住。

倒逼公務接待合規,首先就需要自上而下一同摒棄那種“盒飯拿不出手”“必須擺一桌”的陳腐思維,讓厲行節約真的貫穿公務行為始終。據西部某縣機關後勤服務中心的公務接待數據,2023年公務接待總量270餘次,公務接待總費用82萬餘元。從公務活動的內容來看,迎接上級檢查、調研兩類活動的數量排名前列。可也就在2023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還曾出台專門性指導意見,以推進跨部門綜合監管,要求兩個以上部門對同一監管對象實施不同行政檢查,且“可以同時開展的”,要求原則上應實行跨部門聯合檢查。

自此之後,“綜合查一次”制度實踐在各地陸續鋪開,不過這種操作所輻射時間段、綜合度依然存有騰挪空間。每個月隨便幾個單位就聯合來一回的檢查,客觀上可能並不足以從總量上降低頻繁檢查給接待部門造成的壓力。

公務接待有人力重擔,更有經濟壓力。地方公務接待作為“三公”經費的一部分,接受人大預算監督本身是題中之義,而人大監督的剛性運作,對接待經費的嚴格審查、把關乃至否決,也可能形成對降低公務接待水準的某種制度倒逼。

不僅如此,依託中央“無公函的公務活動不予接待”的剛性要求,對於公務接待過程中生成的公共審批、報備信息,也不妨考慮以信息公開的方式,督促接待方、被接待主體雙向主動公開,誠懇接受社會監督。特別是一些檢查、督察類公務活動,本身就有以公告方式徵集線索的措施,增加信息公開容量,同步將公務活動的住宿餐飲標準公之於眾,來接受公眾監督,也與基層年度向人大報賬信息形成呼應,用徹底的信息公開謀求公務接待乃至公務活動的透明可視,以公開為基層減負,也以透明為公務活動正名。

公務接待一條繩,攸關人大預算監督、執法監管模式迭代以及政務信息公開等現代權力全鏈條運行邏輯,值得系統籌謀、協同發力。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馬來西亞一旅遊巴士翻覆2名中國人遇難,當地:司機曾無證駕駛 - 天天要聞

馬來西亞一旅遊巴士翻覆2名中國人遇難,當地:司機曾無證駕駛

新京報訊(記者慕宏舉 閆沫琛)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6月29日,一輛載有21人的旅遊巴士在馬來西亞彭亨州雲頂高原翻覆,導致2人死亡。新京報記者從當地警方獲悉,兩位死者均為中國男性公民。29日晚,彭亨州警方發布警情通報稱,據初步調查,涉事巴士司機曾接獲27張涉及各種違反交通條例的罰單,包括無照駕駛。6月30日,馬拉...
巴菲特最新遺囑:去世後不再向蓋茨基金會捐贈,1300億美元資產留給兒女打理 - 天天要聞

巴菲特最新遺囑:去世後不再向蓋茨基金會捐贈,1300億美元資產留給兒女打理

實習記者 | 章宇璠記者 | 張一諾當地時間6月28日,巴菲特在《華爾街日報》專訪中罕見地透露了最新的遺產安排。巴菲特表示,他已經多次修改過遺囑,在看到孩子們變得更加成熟後,他制定了目前的計劃。《華爾街日報》專訪在最新的安排中,巴菲特把去世後所有剩餘的財富捐贈給一個新設立的慈善信託基金,由他的女兒蘇珊·巴菲...
瑞士向中國彙報烏克蘭峰會結果,大國的意見很重要。 - 天天要聞

瑞士向中國彙報烏克蘭峰會結果,大國的意見很重要。

瑞士向中國"彙報"烏克蘭峰會結果!這就是大國實力根本繞不開。6月28日,據外媒報道,瑞士外交部對外發布消息稱,關於6月15號~6月16號的在瑞士布爾根斯托科舉行的烏克蘭和平峰會,瑞士方已經把此會議的結果與中國方面進行了溝通和討論。
中國技術相比德國技術依然遙不可及,事實是什麼? - 天天要聞

中國技術相比德國技術依然遙不可及,事實是什麼?

中國技術相比德國技術依然遙不可及,事實是什麼?中國經濟發展取得巨大的成就,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甚至於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超過整個歐洲聯盟,特別是中國的工業總產值是歐盟加美國還要多。事實上,這些還並不能完全體現出中國經濟發展所取得
造謠生非!民進黨不要臉捏造事實,終有一天反噬害了自己 - 天天要聞

造謠生非!民進黨不要臉捏造事實,終有一天反噬害了自己

另外一個案子是最近曝出來的,某位北京市政協委員是滙豐銀行出身的,去拜訪了所謂政策研究員兼所長蘇子云先生,結果民進黨的回應說這是間諜行為,既然是間諜,那個人敢跟間諜碰面,那把他抓起來,那個人又不是第一次來台灣,他已經是多次來到台灣,為什麼不抓
合力促發展,臨沂醫養公司與五家單位組建黨建聯盟 - 天天要聞

合力促發展,臨沂醫養公司與五家單位組建黨建聯盟

6月27日,臨沂醫養公司黨支部與南坊派出所、臨沂第十二中學、南京路小學、朱夏小學、西南坊社區等5家單位黨組織共同組建黨建聯盟。會上,臨沂醫養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李佳昕首先致歡迎辭並介紹臨沂醫養中心項目基本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