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2024年05月20日06:20:36 國際 1092

1948年5月15日,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數十萬巴勒斯坦人被迫逃離家園,淪為難民。

後來,5月15日被巴勒斯坦人作為民族“災難日”。76年後的“災難日”這天,大多數巴勒斯坦人仍在逃難,甚至面臨著一場更大的災難。

本周,儘管國際社會一再警告和反對,以色列仍執意繼續推進加沙攻勢,升級在拉法的軍事行動。

英國《衛報》直言,持續7個多月的新一輪巴以衝突進入了新的“血腥階段”。

5月14日,加沙中部的努塞拉特難民營,一名小男孩從四層樓房的廢墟中被救出。

當天凌晨,人們還在熟睡中,以軍空襲了這棟住宅樓,許多人被壓在混凝土板下面。

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 天天要聞

加沙記者 薩塔里:一夜之間就有三十人喪生,其中一些人被找到,另一些人仍被埋在廢墟下。人們瘋狂地試圖找回親人的屍體。

據稱,超過100名巴勒斯坦流離失所者在這棟建築里避難,遇難者很多都來自同一個家庭。

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 天天要聞

巴勒斯坦民眾:我的孩子們,兒子女兒都在廢墟下,還有我的妻子、我的父親,我們在睡覺時遭到了襲擊。

廢墟之上,人們不停地徒手挖着,期待能看到生還的奇蹟。

但與此同時,以色列的無人機仍在他們的頭頂飛過,以軍在加沙的血腥空襲和炮擊仍在進行。

5月14日,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哈加里報告了最新戰況。

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 天天要聞

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 哈加里:目前,以軍三個師在加沙地帶的北部、中部和南部三個不同地區作戰,僅在陣亡將士紀念日和獨立日期間,我們就在加沙消滅了大約100名恐怖分子。

值得一提的是,5月14日是以色列1948年建國以來的第76個獨立日,而獨立日的前一天,也就是5月13日,被設為“陣亡將士紀念日”。

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 天天要聞

從5月12日晚上8時開始,以色列全國響起一分鐘警笛聲並默哀,特拉維夫等地還舉行了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的首個陣亡將士紀念日活動。

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 天天要聞

以色列民眾 西蒙:當然,這不是一個常規的紀念日,因為這個國家如今的局勢非常複雜。

在這個充滿戰火與殺戮的獨立日,不少以色列人慶祝之餘,也陷入反思。

當天,在耶路撒冷,以色列警方在默哀後逮捕了一名帶領一群孩子焚燒以色列國旗的男子。

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 天天要聞

實際上,以色列“獨立日”的第二天,5月15日,是巴勒斯坦人的“災難日”。

這一天的約旦河西岸,同樣是警報拉響,持續76秒,紀念第76個“災難日”。

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 天天要聞

牧師 尤利奧:我們仍處於一場持續的災難之中。在加沙和整個巴勒斯坦土地上發生的事向所有人證明,巴勒斯坦的災難正在持續,自1948年以來一直在持續。

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 天天要聞

今年“災難日”的口號是:“儘管我們被殺戮,但是我們依然存在;儘管我們流離失所,但我們終將回歸”。

5月15日當天,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數千名民眾參與遊行,他們高舉象徵巴勒斯坦人民回歸權的鑰匙和象徵沾滿鮮血的援助物資的道具,高呼口號,要求結束以色列佔領以及巴勒斯坦人回歸故土。

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 天天要聞

拉姆安拉市民 哈桑:我們現在所處的情況,特別是加沙人民所遭受的“大災難”,是一場更加悲慘的“大災難”,是毀滅、饑荒和殺戮。他們(以軍)試圖再次將人們從加沙地帶原來的家園驅逐。

也是在當天,以軍公布了在拉法東部的地面行動的畫面。

以軍表示已擴大在加沙北部行動,並繼續“在拉法東部地區和拉法過境點加沙一側”的軍事活動。

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 天天要聞

這天的衛星圖像則顯示,隨着以軍軍事行動加劇,原本在拉法的一些帳篷和避難所已經被拆除,大量民眾向北部沿海地區轉移。

近期,以軍一直在不斷向拉法居民下達疏散令。

據悉,已有約11萬人被迫重返在戰火中被大面積摧毀的加沙北部地區,還有約30萬人前往以方指定的所謂馬瓦西“人道主義區”。

在拉法避難的安塞爾一家把家當裝入一輛破舊的汽車,希望在以軍對該地區發動地面進攻之前逃離。

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 天天要聞

巴勒斯坦難民 安塞爾:我首先從北方的拜特哈嫩逃離,逃到賈巴利亞難民營,然後又逃到拉法。不幸的是,我們又要開始新的逃亡。

安塞爾表示,由於以色列的轟炸,他們已經搬了3次家。隨着以軍逼近加沙地帶南部邊緣的最後的避難所,他們只能繼續逃亡。

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 天天要聞

巴勒斯坦難民 安塞爾:我們不知道如何離開,我們的經濟能力不允許我們獲得適當的交通工具。

如今,以軍坦克已切斷連接拉法口岸和拉法東部的薩拉赫丁公路。安塞爾表示,她的孩子患有心臟病,亟需藥物治療,但留在這裡根本不可能獲得藥物。但如果逃離,她也不知道能逃到哪去。

如果說“災難日”是一個延續了76年的悲慘故事,那麼故事的開端,還要向前延伸到100多年前。

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 天天要聞

1896年,猶太人還散居在世界各地。

奧匈帝國猶太裔記者赫茨爾出版的一本名由《猶太國》的書,勾勒了建立猶太國家的藍圖。

誰也不會預料到,在英美等西方國家的推波助瀾下,這竟一步步成為了現實。

1917年,佔領巴勒斯坦地區的英國起草《貝爾福宣言》,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家園。

從此,厄運開始降臨在巴勒斯坦人的身上。

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 天天要聞

以色列歷史學家 伊蘭·帕佩:(以色列)領導者持有一種觀點,要把巴勒斯坦變成一個猶太國家,唯一方法就是讓巴勒斯坦人離開。儘管阿拉伯國家反對,《貝爾福宣言》還是在1922年得到英法控制下的國際聯盟的認可。

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 天天要聞

巴勒斯坦歷史學家 塔克里蒂:英國自我標榜為一個做正確事情的帝國,就像拜登今天試圖將美國塑造為所謂不偏不倚的角色一樣。但實際上,它們追求的目標,從結構上導致了巴勒斯坦人民的毀滅。

1948年5月14日,英國對巴勒斯坦所謂“委任統治”期滿,在英國支持下,以色列宣布建國,進而引發第一次阿以戰爭。

聯大第181號決議規定的巴勒斯坦國沒能建立,從1947年到1949年間,以軍摧毀了約530個巴勒斯坦人村莊,約有1.5萬人在一系列大規模暴行中喪生。

對於這一切,93歲的倖存者阿薩德依然歷歷在目。

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 天天要聞

代爾亞辛大屠殺倖存者 達烏德·阿薩德:1948年4月9日,我所在的代爾亞辛村發生了大屠殺。

代爾亞辛村坐落於耶路撒冷以西,曾經是一座約有750名阿拉伯村民的平靜村莊。

該地一度被認為最不可能遭到猶太人襲擊,因為當時村民已跟在耶路撒冷的猶太指揮官達成一項互不侵犯協定。然而,襲擊和屠殺最終還是發生了。

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 天天要聞

代爾亞辛大屠殺倖存者 達烏德·阿薩德:我的叔叔(一家)在大屠殺中失去了27人。

當天,在代爾亞辛共有超過110名村民在大屠殺中遇害。

而在巴勒斯坦歷史學家巴里夫看來,當時,以軍之所以背棄承諾大開殺戒,就是要在巴人心中製造恐慌、以達到驅趕目的。

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 天天要聞

代爾亞辛大屠殺倖存者 達烏德·阿薩德:當時巴勒斯坦有75萬人遷走或逃離他們的家,因為他們害怕類似代爾亞辛村的事情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代爾亞辛事件後,難民數量開始像潮水般激增。據半島電視台報道,當時至少有75萬名巴勒斯坦人被以色列軍隊驅逐出家園。約78%的巴勒斯坦領土被以色列軍隊佔領,剩下的22%現在被劃分為被佔領的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48年5月15日英國撤軍。

從此,5月15日成了巴勒斯坦人的民族“災難日”。

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 天天要聞

巴勒斯坦歷史學家 塔克里蒂:“災難日”見證了巴勒斯坦社會的毀滅。巴勒斯坦城市生活的毀滅,巴勒斯坦失去了海法和雅法這兩個最重要的文化和經濟之都。許多其他城市在大災難期間被摧毀。

從此之後,逃難的巴勒斯坦人再也沒有回到自己的家園,而是看到“災難日”一次又一次重演。

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 天天要聞

每一年,以色列都會拆除數百座巴勒斯坦人的房屋,據統計,僅2009年至2022年間,至少8413座巴勒斯坦人的房屋被以軍拆除,導致超過1.2萬人流離失所。

2023年加沙衝突升級後,失去家園的巴勒斯坦人的人數更是超過了1948年。

80歲的烏姆·穆罕默德,也曾是1948年“災難日”的親歷者。

她表示在自己漫長的一生中,從未見過今天加沙所遭受的災難。

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 天天要聞

烏姆·穆罕默德:沒有比這更糟糕的災難了,我在這裡生活幾十年了,我還沒有見過這樣的災難。我們的家園沒了,我們的孩子沒了,我們的財產沒了,我們的黃金沒了,我們的收入都沒有了。我們還有什麼可哭泣的呢?

據巴勒斯坦加沙地帶衛生部門的數據,自去年10月7日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以軍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已導致超過3.5萬巴勒斯坦人死亡,超7.8萬人受傷。當地媒體甚至將本輪衝突稱為“第二次大災難”。

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 天天要聞

巴勒斯坦歌曲《rajieen | we will return》:被殺死的孩子犯了什麼罪,他只不過想要安穩的未來。而活下來的孩子卻失去了親人,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我們究竟遭遇了什麼。在這片土地,我們絕不放棄抵抗。

對巴勒斯坦難民來說,“災難日”並非遙遠的歷史事件,而是幾代人從未停止過的流離失所的過程。的確,巴以衝突由來已久,其根源複雜而深遠,然而歷史也一再證明,“強硬態度”和“以暴制暴”在短期內或許奏效,但從長遠來看,只會加劇雙方的仇恨和對立。如今,加沙平民死亡人數不斷攀升,以色列政府卻執意推進加沙軍事行動,也使其在國內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孤立之中。

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 天天要聞

隨着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不斷推進,譴責以色列、聲援巴勒斯坦的浪潮在全球蔓延。

5月14日,美國加州芒廷維尤。在谷歌公司的年會會場外,一些人正在對谷歌參與以色列政府的“光輪計劃”表示強烈抗議。

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 天天要聞

抗議活動組織者:我們要求谷歌立即放棄“光輪計劃”的合同,並立即停止與以軍的所有業務往來。我們呼籲科技行業有良知的人從谷歌撤資。

“光輪計劃”是谷歌為以色列國防部所提供的人工智能項目。

此前有前谷歌員工披露,以軍正在使用谷歌的面部識別工具,拘禁和殺害加沙平民。

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 天天要聞

加沙記者 薩塔里:(以色列)一直在使用的最先進的技術。他們使用人工智能來識別誰是戰鬥人員、誰是非戰鬥人員,並感到非常高興和自豪。不幸的是,實際的統計數據令人震驚,(大量)平民被當作目標。

5月15日,智利首都聖地亞哥。

一場支援巴勒斯坦人“災難日”的抗議活動正在進行。人們高舉“反種族滅絕”“解放巴勒斯坦人”等標語。

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 天天要聞

智利大學教授 維護爾:我們在這裡聲援巴勒斯坦人民,並譴責針對平民,尤其是婦女兒童所進行的人權侵犯。

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 天天要聞

聯合國大會主席 丹尼斯·弗朗西斯:表決結果如下:143票贊成,9票反對,25票棄權。

5月10日上午,應多國要求,聯合國大會第十屆緊急特別會議恢復舉行。

會議通過決議,認定巴勒斯坦國應被接納為聯合國會員國,對決議投反對票的除了美國以色列外,只有寥寥數國。

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 天天要聞

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發表聲明稱,聯大決議展現了世界對巴勒斯坦人民的支持。

要知道成為聯合國會員國,是76年來巴勒斯坦實現國家獨立的夙願。

而追根溯源,巴勒斯坦的“災難日”也與此有關聯。

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 天天要聞

194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關於巴以分治的181號決議,提出在巴勒斯坦地區分別建立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國家。這項決議成為以色列的“出生證”,但巴勒斯坦建國始終未能落實。

1974年,聯大通過第3237號決議,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觀察員實體”。

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 天天要聞

就在這次大會上,“巴解組織”領導人阿拉法特說出了那句著名的“我拿着槍和橄欖枝而來”。

然而,在槍與橄欖枝之間,巴勒斯坦人的建國與入聯道路還很漫長。

1993年“以土地換和平”的奧斯陸和平進程開啟,巴民族權力機構暫時擱置“入聯”進程。

而隨着21世紀巴以和平談判中斷,2011年巴勒斯坦向聯合國遞交成為正式“會員國”的申請,但被美國否決,今年4月18日,美國再次行使否決權,擊碎了巴勒斯坦入聯之夢。

因此,5月10日的聯大決議也折射出美國阻擾巴勒斯坦入聯在世界上不得人心。

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 天天要聞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 傅聰:美國在巴以問題上一再行使否決權,無理阻撓國際社會為解決巴勒斯坦長期遭受歷史不公所作出的努力,不符合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 天天要聞

值得一提的是,聯大會場上還出現了驚人的一幕:以色列常駐聯合國代表埃爾丹掏出小型碎紙機,將《聯合國憲章》封面插入其中當眾粉碎。

伊朗外交部隨後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此舉顯示出以色列的“傲慢”。

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 天天要聞

聯合國秘書長副發言人法爾漢則掏出一本新的《憲章》,並表示,自己“在聯合國待了很長時間”,看過太多類似戲碼。

事實上,在巴以問題上,美國和以色列已被逐步孤立:2023年5月15日,聯合國大會舉行高級別會議,紀念巴勒斯坦“災難日”75周年。

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 天天要聞

2024年5月12日,在巴“災難日”前夕,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出警告,全面入侵拉法可能會引發“史上最大規模人道主義災難”。

而在明顯的是與非面前,一些美國的盟友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在社交平台x上發文稱:“將拉法受困平民疏散到不安全地區的命令是不可接受的。我們敦促以色列不要在拉法採取地面行動。”

5月11日,一直支持以色列的德國總理朔爾茨表示,對拉法地面進攻是“不負責任的”,德方對此“提出警告”。

不過,在國際壓力面前,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態度依然強硬。

5月15日“災難日”當天,內塔尼亞胡宣稱,他的政府“一致拒絕”聯大有關巴勒斯坦入聯決議,而包括聯合國大會在內的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能阻止其“行使自衛權”。

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 天天要聞

以色列總理 內塔尼亞胡:軍事勝利是無可替代的,用這樣或那樣的說法來繞過它的企圖是與現實脫節的。勝利只有一個替代品,即失敗。軍事和政治的失敗,國家的失敗,我領導的政府是不會同意的。

幾乎就在同時,美國也作出了新的表態。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5月14日,拜登政府通知國會,推進對以色列提供10億美元武器交易的程序。

儘管華盛頓的圈內人也承認這讓美國在國際上有點難堪,不過利益面前也顧不得那麼多了。

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 天天要聞

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高級成員 亞當·史密斯:很顯然,內塔尼亞胡總理已經將以色列、美國和整個中東置於一個非常困難的境地。我們不想撤回對以色列的支持,至少我不想,總統(拜登)也不想。

事實上,眼見無法阻擋內塔尼亞胡攻佔拉法,拜登政府已在着眼加沙的戰後權力安排布局。

而在這個關鍵問題上,不僅美以間存在矛盾,就連以色列戰時內閣中也矛盾重重。

5月15日,戰時內閣成員、以國防部長加蘭特高調召開新聞發布會,將他與內塔尼亞胡的分歧公開化。

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 天天要聞

以色列國防部長 加蘭特:我呼籲內塔尼亞胡總理作出決定,宣布以色列不會在加沙實行軍事統治並立即在加沙地帶建立一個替代哈馬斯的領導層。

面對公開質疑,同天內塔尼亞胡做出針鋒相對的強硬回應。

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 天天要聞

以色列總理 內塔尼亞胡:除非明確哈馬斯不會在軍事上控制加沙,否則沒有任何一方會因為擔心加沙的安全而願意接管加沙的民事事務。

據稱,加蘭特今年3月訪美期間,提出建立一支有阿拉伯國家參與的多國維和部隊、負責監督加沙地帶的秩序,而這恰是拜登政府心中所想的。

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 天天要聞

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高級成員 亞當·史密斯:內塔尼亞胡總理正在推行的戰略既不符合以色列的最佳利益,也不是和平的最佳選擇。

5月16日,第33屆阿拉伯國家聯盟首腦理事會會議在巴林首都麥納麥閉幕,會後發表《巴林宣言》,呼籲國際社會承擔起推動中東和平進程的責任,在“兩國方案”基礎上實現地區公正、全面的和平。

世界周刊丨巴勒斯坦“災難日” - 天天要聞

“結束暴力和不穩定循環的唯一永久辦法是兩國方案,即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和平、安全地毗鄰共存,以耶路撒冷作為兩國的首都。”

——聯合國秘書長 古特雷斯

從去年10月至今,新一輪巴以衝突已延宕7個多月,而從1948年至今,巴勒斯坦人的苦難已持續了76年之久。如今的加沙地帶殘垣斷壁、滿目瘡痍,傷病者無法得到及時的救治,飢餓者難以獲得基本的補給,逃難者又不知何處可去。

巴以衝突不僅是兩個民族之間的矛盾,更是地區和平與穩定的關鍵問題。國際社會應加大斡旋力度,推動巴勒斯坦問題儘快得到全面持久解決,讓巴勒斯坦“災難日”永遠成為歷史。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四川發布一批幹部任前公示,涉多個省管高校正職 - 天天要聞

四川發布一批幹部任前公示,涉多個省管高校正職

根據《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四川省黨政領導幹部任職管理辦法》等規定,為進一步減少用人失察失誤,把幹部選好選准,現將白潔等同志擬任職情況公示如下:白潔,女,滿族,1977年9月生,在職博士研究生,中共黨員,現任四川旅遊學院黨委常委、
倫敦拒絕效仿華盛頓向以色列扣留武器 - 天天要聞

倫敦拒絕效仿華盛頓向以色列扣留武器

卡梅倫說英國不支持在拉法進行大規模軍事行動英國已明確表示不會跟隨美國拒絕向以色列運送武器,英國外交大臣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談到兩國在這方面存在“非常根本的差異”。卡梅倫周四在新聞發布會上說:“美國是以色列政府武器的巨大
張工會見中國中煤董事長王樹東一行 - 天天要聞

張工會見中國中煤董事長王樹東一行

5月8日下午,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工在迎賓館會見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樹東一行。此次中國中煤在津設立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能源與低碳技術創新中心,是落實京津冀重大國家戰略的具體實踐,也與我市創新發展目標高度契合。
震動金融圈!張紅力,被開除黨籍 - 天天要聞

震動金融圈!張紅力,被開除黨籍

5月9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通報,經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對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原黨委委員、副行長張紅力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調查。
烏克蘭到底在為了什麼而戰鬥? - 天天要聞

烏克蘭到底在為了什麼而戰鬥?

本期我們將探討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烏克蘭到底在為了什麼而戰鬥? 近年來,國際局勢日益緊張,烏克蘭作為歐洲的一個國家,也不斷地面臨著各種挑戰。在這個充滿火藥味的舞台上,烏克蘭人民一直在為自己的信仰和理想而戰鬥。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烏克蘭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