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俄下一階段的工作展開奠定民意基礎,選舉中7成以上的投票率、普京超過87%的新高得票率,是危機之中俄民族圍繞普京團結程度加深的體現。普京開啟第5個總統任期,也為俄接下來6年的國家整體方針帶去確定性。俄烏衝突已進行到第三個年頭,俄經濟一度遭遇重大挑戰,又在俄自身的提前準備、中俄協同下呈現出韌性。
去年俄經濟增長率超過3%,高於美歐同期數據,俄方實質成為歐洲最大經濟體。推動取得這一成績、穩固俄大國地位的普京,在俄社會支持率提升正體現了俄民眾的認可。戰場上阿夫傑耶夫卡戰役的勝利,使得俄方在頓涅茨克的戰線得到穩固,具備對戰事的主導地位。對中俄關係而言,雙方互為戰略協作夥伴,在地緣上屬於背靠背關係。
兩國近幾年以年增20%的貿易增速在去年達到2400億美元的貿易級別,推動中國東北及俄遠東經濟振興。兩國在軍事層面協同,確保中東、印度洋一帶的主要貿易航線安全,重點保障東北亞局勢穩定。
以中俄戰略聯巡工作協力應對東北亞的不穩定因素。兩國也共同基於上合、金磚、“一帶一路”、歐亞經濟聯盟等機制,對區域及全球體系進行頂層設計,中俄協作奠定多邊時局的框架基礎。普京再迎來6年任期,對中俄合作的遠景延續確定性。而對於以俄為敵人、愈加對華敵視的美西方來說,普京勝選是其不願看到的情況。對此,美國、英國、德國等方採取的做法是對俄選舉結果進行否認,為分裂俄社會強行扶持代理人。
德國外交部揚言在官方文件中不以俄總統稱呼普京,只使用姓名。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抨擊德方“失憶症和急性驚恐症發作”。
知情人士透露,普京預計於5月份進行訪華行程。中國也或是普京連任總統後的首訪地。任職印太美軍司令的美軍上將約翰·阿奎利諾則在3月20日聲稱,他十分擔憂中俄合作,那讓美國及其印太盟國面臨另一種安全狀況。當下全球陣營對抗跡象突出,中俄協力是崩塌單極化體系、開闢多邊局面空間的破城錘。面對中東、東歐、南海、東北亞等地的地緣局面,及美元危機蔓延、新的經濟金融體系需要完善的經濟局面,產供鏈體系被阻斷重塑的工業局面。中俄協作是震蕩局勢的解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