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的報道,有三名美國官員聲稱,不久前,美國對一艘名為“貝赫沙德”號的伊朗船隻,進行了網絡攻擊。美方表示,該行動的目的,是抑制伊朗船隻與也門胡塞武裝共享情報的能力。
說實話,自從胡塞武裝控制紅海以來,不少以色列的相關船隻,都遭到了導彈和無人機的打擊。美國方面,始終都認為,是伊朗一直在胡塞武裝的背後,為其提供情報等支持。然而,儘管美國有着高度懷疑,但它卻並沒有採取更加激烈的軍事行動來對抗伊朗。這背後的原因有很多,接下來,我從三個角度,帶大家簡單分析一下。
首先,地緣政治方面,伊朗位於中東地區的核心地帶,擁有重要的戰略位置。其地理位置使得其成為了美國在中東利益的關鍵節點。然而,伊朗一直堅定地支持敘利亞政府、也門胡塞武裝等美國眼中的“不穩定因素”,這使得美國在與伊朗的關係上處於矛盾之中。一方面,美國希望通過強硬手段迫使伊朗改變其政策;另一方面,美國也深知直接軍事衝突可能帶來的巨大風險和不確定性,因此採取了一種“小打小鬧”的策略。
這一回的網絡攻擊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對伊朗無法造成什麼實際傷害,但卻能讓美國撐起一定的顏面。
其次,經濟因素也是美國對伊朗採取謹慎態度的重要原因。美國與伊朗的經貿關係複雜,制裁與反制裁成為了兩國關係的常態。儘管美國對伊朗實施了一系列的制裁措施,但伊朗依然能夠通過各種手段,與美國進行間接的經貿往來。這種經濟上的聯繫,使得美國在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時,不得不考慮到可能帶來的經濟損失。
最後,國際法和國際輿論,同樣制約着美國。在沒有充分證據和國際支持的情況下,美國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很可能會引發國際社會的批評和譴責,甚至可能導致美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孤立。因此,美國在對伊朗採取行動時,必須考慮到國際法和國際輿論的影響,以避免損害其國際形象和利益。
總而言之,儘管美國在某些時候可能會對伊朗採取強硬立場,但真正發動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仍然較低。因此,美國在對伊朗的交往中,時刻高度警惕,既要保持對伊朗的壓力,又要避免引發更大的衝突和損失。
畢竟,一旦美國動作太大,引爆了美伊衝突,那美國就真的要雙足深陷中東泥潭了,到那時,真正被包圍的,就是美國。風險這麼大,想必美國不敢賭這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