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持在世界上的獨霸地位,美國一般使用如下手段。
軍事打擊手段。這些手段針對那些勢單力薄的國家,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有確定的把握,以最小的性價比掃除這些類似於伊拉克,南斯拉夫等孤立無援的國家,避免其地緣戰略的失敗。然而,美國在敘利亞和阿富汗卻遭到了失敗,使得當今美國政府認識到,軍事打擊雖然可以快速達到目標,但面臨著不確定的收支曲線,因此,代理人戰爭模式代替了直接參与衝突。
烏克蘭戰爭是一個典型的代理人戰爭,美國所耗費的不過是金錢。而恰巧的是,以美元為核心的世界金融體系,可以使美國僅僅通過採取合適的金融槓桿就能源源不斷的獲取全球的便宜資源,因此金錢對於美國並不是一個經濟問題,而是一個政治問題。
美元體系既成為謀利手段,也成為制裁手段。在為美國獲利,為代理人戰爭提供源源不斷支持的同時,也不斷削弱了美元的地位。
這是美國所使用的,具有雙刃劍特色的美元體系武器。
這個武器在烏克蘭戰爭中對俄羅斯廣泛的使用,但結果並未達到預期。對俄羅斯的金融制裁,使美元以及美元體系受到了削弱,而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卻是比美元更難替代的存在,或者更有價值的存在。通過金融戰,打垮俄羅斯的企圖並沒有成功,反而壯大了美國主要的對手中國的人民幣國際化步伐。
因此,美國第三個手段,那就是對於對手的制裁,廣度和深度的不斷加碼。
對於朝鮮,敘利亞,伊朗的制裁由於大國的參與,基本並未發揮作用,而對俄國,中國的廣泛而深入的制裁,卻使這些被制裁國家,由比較鬆散地相互支持,到越來越緊密的政治經濟聯盟,而美國要使這些制裁措施發揮效用,就不得不擴張自己的聯盟,因此形成了制裁者聯盟與被制裁者聯盟之間廣泛的對峙,水漲船高,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從鬆散的聯盟到緊密的組織結構僅一步之遙。
美國維持獨霸的手段,造就了不斷擴張的對手陣營。隨着美國制裁手段的深化,那麼被制裁者聯盟的硬度將不斷提升,這是自然的。而美國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將不可能總是有效的,因為圍堵的成本,永遠比衝破圍堵成本為高,特別是在被制裁者的潛在聯盟日益成型的基礎上,這種成本顯然即使強大如美國也無法承受,因為這可能意味着美元體系將衰敗,而僅僅通過美元吸血的時代漸趨終結。製造無法回歸,金融手段失效,軍事手段不再具有威懾力,制裁者聯盟信念將崩潰。
信念的崩潰將是美國以及制裁者聯盟的噩夢,鬥智和斗勇之間,攻心還是上策。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