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一位高級部長最近表示,由於面臨歐盟針對森林砍伐的新限制的壓力,馬來西亞將每年增加對中國的棕櫚油出口50萬噸。
歐盟今年出台了新規則,禁止從森林砍伐的土地上進口貨物,為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破壞投入了力量。
環保人士指責棕櫚油加劇了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雨林的破壞,這兩個國家的雨林產量佔全球產量的 85%。
但歐盟的規定在生產國中引起了很大爭議,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都對此舉表示抗議。
馬來西亞種植園和大宗商品部長法迪拉(Fadillah)說,馬來西亞目前正在增加對大宗商品主要進口國中國的出口。
“2022年中國從馬來西亞進口棕櫚油和棕櫚製品為314萬噸,”他說。
他表示,隨着北京方面“額外攝入50萬噸棕櫚油”,到今年年底或明年初,這一數字將會增長。
他補充說,這“肯定”將幫助馬來西亞應對歐洲的限制。“中國進口商正在購買馬來西亞生產的高附加值下游棕櫚產品,”他說。
Fadillah 表示,預計 2023 年馬來西亞對中國的棕櫚油出口量將達到 320 萬噸。
但該國“無意”拒絕歐盟,目前是馬來西亞棕櫚油的第二大進口國,僅次於印度,僅領先於中國。
他抨擊這些規定是“限制自由和非歧視性市場准入的貿易壁壘”,但他補充說,吉隆坡仍然希望歐盟的立場“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演變”。
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官員正在積極遊說布魯塞爾就這些規定進行遊說,以便讓生產商有時間制定合規性規定,這些規定在 18 個月內不會完全生效。
尤索夫證實,兩國代表將於 12 月在吉隆坡會見歐盟官員,進行新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