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田文雄在2023年9月1日正式就任日本第101任首相後,立即宣布了一系列的安全政策,包括加強與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同盟關係,推動修改和平憲法,擴大自衛隊的海外行動範圍,以及加快發展導彈防禦系統和反艦導彈等先進武器。這些政策表明了岸田內閣對於日本安全戰略的調整方向,即從過去的防禦性轉向更加主動和進攻性的姿態。
岸田內閣的安保政策背後的主要驅動力是對於中俄兩國在亞太地區日益增強的影響力和威脅感。岸田文雄在就職演說中指出,日本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安全環境”,並且“必須與美國和其他盟友一道,維護自由和開放的印太地區秩序”。岸田文雄認為,中俄兩國在東海、南海、台灣海峽等敏感水域頻繁展開軍事活動,對於日本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構成了嚴重挑戰。因此,岸田文雄決心提升日本在亞太地區的存在感和影響力,以及增強日本與美國等同盟國之間的軍事合作和協調能力。
然而,岸田內閣的安保政策並沒有得到中俄兩國的理解和接受,反而引發了他們的強烈反對和警告。中俄兩國認為,日本新政府的安保政策是對於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的破壞和威脅,是對於中俄兩國正當權益和安全利益的侵犯和挑釁。中俄兩國表示,他們將堅決捍衛自己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會容忍任何外部勢力的干涉和干預。中俄兩國還警告說,如果日本繼續沿着錯誤的方向走下去,將會面臨嚴重的後果。
由此可見,岸田內閣的安保政策不僅沒有達到其預期的目標,反而導致了亞太地區局勢的緊張和動蕩。一些媒體評論指出,岸田內閣的安保政策是一種“安保大暴走”,是一種“自尋死路”的行為。他們認為,岸田內閣的安保政策是基於對於中俄兩國的恐懼和敵意,而不是基於對於亞太地區的和平和合作的願望。他們建議,岸田內閣應該放棄其安保政策,轉而尋求與中俄兩國的對話和溝通,以及與亞太地區其他國家的合作和協商,從而實現亞太地區的共同安全和共同發展。
岸田內閣的安保政策是一種危險的賭博,它可能會給日本和亞太地區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岸田內閣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安保政策的錯誤和風險,及時地改變自己的安保政策的方向和內容,以免引火燒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日本受到美國的影響和壓力。美國是日本最重要的同盟國,也是日本安保政策的主要參照對象。美國在亞太地區推行所謂的“印太戰略”,意圖遏制中國和俄羅斯的崛起,同時要求其盟友承擔更多的安全責任和負擔。日本為了維護與美國的同盟關係,順應美國的戰略需求,加強與美國的軍事合作,提升自身的軍事能力和地位。
日本受到中國和俄羅斯的挑戰和威脅。中國和俄羅斯是日本周邊最大的兩個鄰國,也是日本歷史上最大的兩個對手。中國和俄羅斯在亞太地區的經濟、政治、軍事等各方面都有着強大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對於日本的領土主權、海洋權益、資源利用等方面都構成了潛在或現實的挑戰和威脅。日本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家利益和安全,防止自己被邊緣化或孤立化,加強自己的防禦能力和威懾能力。
日本受到內部的動力和訴求。日本有一部分政治家、軍事家、學者、媒體等,一直主張日本擺脫戰後體制的束縛,恢復自己作為一個“正常國家”或“正常軍事大國”的地位和尊嚴。他們認為,日本應該修改或廢除限制自己行使集體自衛權和擁有攻擊性武器等方面的憲法第九條,擴大自衛隊的海外行動範圍和任務,增加軍事開支和裝備,發展自己的核武器等。他們利用輿論宣傳和政治施壓,推動日本安保政策的轉變。
中俄兩國對岸田內閣的安保政策都表示了強烈的反對和警告。他們認為,日本新政府的安保政策是對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的破壞和威脅,是對中俄兩國正當權益和安全利益的侵犯和挑釁。他們表示,他們將堅決捍衛自己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會容忍任何外部勢力的干涉和干預。他們還警告說,如果日本繼續沿着錯誤的方向走下去,將會面臨嚴重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