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推遲訪華,耶倫卻堅持要來北京,時間要由美國兩大部門決定

2023年02月11日18:30:16 國際 2636

中美關係緊張,耶倫堅持要訪華

在近期的中美的“氣球危機”之後,兩國的外交進入到了新的緊張時期。在美國一系列捏造和炒作之下,一場針對中國的全新外交圍堵拉開了序幕。

布林肯推遲訪華,耶倫卻堅持要來北京,時間要由美國兩大部門決定 - 天天要聞

本來計劃在2月5日訪華的布林肯也因此推遲了自己的行程,拜登政府開始大肆宣揚中國“侵犯”美國領空,開始主導中美關係進一步螺旋下降。在共和黨與民主黨之爭、美國社會矛盾對外轉移、美國民粹思潮主導輿論等等複雜事件中,中美關係再度走向了不確定的危險方向。

但就在這個時候,卻有人和拜登唱起了“反調”

這就是現任美國財政部長、曾經的美聯儲掌舵人耶倫。在2月8日的一次採訪中。耶倫對媒體表示,她現在仍然希望能夠訪問中國,與經濟領域的中國同行們面對面交流。雖然她表示現在仍然沒有確定的行程,但希望能在合適的時候抵達北京訪問,至於具體時間,則要由國務院與國防部來決定。

這件事要是出現在布林肯身上,一定會是一件讓人驚掉下巴的大事,但出現在耶倫身上,只能說是情理之中。因為在華府,耶倫是個相當特別的存在,她和拜登之間的一些矛盾,早就已經不是秘密了。

布林肯推遲訪華,耶倫卻堅持要來北京,時間要由美國兩大部門決定 - 天天要聞

耶倫在拜登團隊中是個“另類”

耶倫作為美國歷史上的首位女財長,在拜登這個政治正確性拉滿的團隊中,卻是吃政治正確紅利最少的一個,她是個純學者型政客的角色,即便沒有女性的身份,她也完全足以勝任現在的工作。

在耶倫一長串的學術頭銜中,“女性”這個標籤絕對是最不起眼的一個,耶倫出生於普通家庭,21歲就獲得了常春藤院校布朗大學的經濟學學士學位,後在耶魯大學進修經濟學碩士,畢業後曾執教多所世界頂級大學,丈夫是2001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因為學術上的優異成績,耶倫在進入政壇以後一直以過人的能力與對自身工作的專業性著稱。在她成為美聯儲的首位女掌門人之後,民調好評率高達七成以上。拜登希望她做財長的位置,很難說有派系和權謀因素在,單純只是因為拜登接手時的爛攤子,民主黨里唯有耶倫的資歷與能力能夠收拾。

布林肯推遲訪華,耶倫卻堅持要來北京,時間要由美國兩大部門決定 - 天天要聞

這也是耶倫和拜登不對付的原因之一。拜登是個善於變臉的精英派政客,而耶倫本質上是個學者。在擔任美聯儲主席的時候,耶倫就因為喜歡用學術性的思維來考慮政策利益,而飽受兩黨吐槽。共和黨認為她太偏向於民主黨;而民主黨則認為她在關鍵的時候“不夠聽話”。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耶倫這個讓美國精英政客們又愛又恨的人,都是兩黨斡旋平衡的關鍵點。在接任拜登政府財長之後,這種狀況得到了延續。耶倫不喜歡拜登為了政治利益胡亂干涉經濟;而拜登對耶倫一直以來取消對華關稅的要求很不耐煩。

這導致了兩人的關係非常微妙,耶倫在一些經濟事務上甚至頗有“自立中央”的味道。蘇黎世的耶倫與中方代表會晤,就是美國財政部自行操辦的,後續耶倫訪華的消息也是財政部的記者會自行宣布的,基本繞開了拜登控制的國務院。此次逆拜登政府的輿論風潮,表示自己仍然想要訪華,自然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而拜登現在還需要耶倫幫他解決一系列重要的經濟問題,而且除了她以外拜登手上依舊沒有足夠資歷和能力的人去辦,所以只能對她的動作“視而不見”。

耶倫不是親華,只是美國需要中國

至於在中國問題上,耶倫對中國也並無太大好感,她在過去幾年裡一直強調不能讓中國把持原材料和技術市場,呼籲盟友一同應對中國的成長,現今美國很多頗有爭議的政策都是出自她手。讓歐洲盟友叫苦不迭的《通脹遏製法案》也有她的一份。

從本質上來說,耶倫也只是個從美國利益出發思考的經濟學家,但她比拜登等精英政客更加理性,她的學術素養讓她能夠理解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中美貿易衝突對美國自身的損害,所以她才在強調應對中國成長的同時,傾向於與中國維持較為穩定的關係。

布林肯推遲訪華,耶倫卻堅持要來北京,時間要由美國兩大部門決定 - 天天要聞

另一方面,耶倫面臨的這個爛攤子確實不好收拾,多數經濟學家都認為,在2022年技術性衰退之後,美國在2023年迎來實質性衰退的可能性非常高。美國政府債務達到上限以後,停止發債的緊急措施也只能維持到六月。耶魯必須儘快找到方法遏制美國的通脹,緩解美國的債務危機。

一系列因為拜登需求而進行的大規模發債和瘋狂印鈔現今正在反噬拜登政府,耶倫則是那個幫拜登收拾殘局的人。

所以她才會更加重視中國的作用,希望與中國深化經濟合作,以達成中美競爭中合作的局面。在蘇黎世會晤中,耶倫談的就異常順利,她一直與劉鶴交流到不得不趕飛機才意猶未盡地停止,可見她在推展對華合作上,確實有充分的準備與獨到的看法。

而且她比布林肯要急得多,中國是美債第二持有國,又是全球最大的貿易者,在六月前能和中國談攏一些合作,甚至只是達成部分共識,提振全球對美債的信心,美國的狀態都會大有好轉。

只不過耶倫自己似乎也清楚,在當前的中美關係環境下,她想要訪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接受採訪時,耶倫就提到,她何時訪華將由美國國務院和國防部來決定。言外之意就是兩國的軍事風險太高,現在她已經沒法繞過拜登,去和中國和談了。

布林肯推遲訪華,耶倫卻堅持要來北京,時間要由美國兩大部門決定 - 天天要聞

但不論如何,拜登政府內有能夠正常思考的人,已經足夠難得可貴了,如果耶倫能更有誠意地和中國談合作,中美兩國的經貿狀況必然能夠緩和,但事已至此,耶倫再怎麼想利用中國帶來的經濟增長給美國“加把勁”,也都只能等待拜登和布林肯等官員回頭。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假期調研,杭州市委書記劉非赴嘉興南湖瞻仰紅船 - 天天要聞

假期調研,杭州市委書記劉非赴嘉興南湖瞻仰紅船

編輯丨董鑫據“杭州發布”消息,5月4日,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劉非赴嘉興南湖紅船、湖州安吉余村,開展循跡溯源學習調研。4月25日,浙江日報發布消息,日前,中共中央批准:劉非同志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
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相繼大選,特朗普竟成“神助攻”,局勢超乎想象! - 天天要聞

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相繼大選,特朗普竟成“神助攻”,局勢超乎想象!

最近,國際政壇的兩場大選吸引了全球目光,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選舉結果中,似乎都藏着特朗普的影子,這背後究竟有何深意?先看澳大利亞。當地時間5月3日,澳大利亞現任總理阿爾巴尼斯所在的工黨贏得大選勝利。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他在民調中一直落後於反對派彼得·達頓。達頓可不是一般人物,幾年前,身為澳國防部長的他大放...
莫斯科一住宅樓發生爆炸引發火災,致2死6傷 - 天天要聞

莫斯科一住宅樓發生爆炸引發火災,致2死6傷

新華社莫斯科5月4日電 俄羅斯緊急情況部4日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說,俄首都莫斯科西南部一棟住宅樓4日晚發生爆炸並引發火災,造成2人死亡、6人受傷。塔斯社援引俄緊急情況部的消息報道,該住宅樓一套公寓發生爆炸後,位於8層和9層的兩套公寓發生火災,兩層間天花板坍塌。過火面積達100平方米,樓內明火已被撲滅。莫斯科市長索比...
聯合國機構:加沙人道主義狀況“難以想象” - 天天要聞

聯合國機構:加沙人道主義狀況“難以想象”

當地時間5日,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表示,加沙地帶的人道主義狀況“令人難以想象”。 同一天,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媒體辦公室也警告稱,由於加沙地帶再次被以軍全面封鎖已....
現在的郵政局屬於什麼性質的單位?前程如何? - 天天要聞

現在的郵政局屬於什麼性質的單位?前程如何?

作為群眾曾經熟悉的郵政局,隨着體制和業務的改革,已經分離成兩個單位,一個是街頭常見的郵政局,也叫郵政管理局,屬於行政機關;另一個是央企,也即中國郵政集團。郵政管理局(郵政局)和郵政集團(包括各級分公司)的體制和職能完全不同。一、郵政系統的有
牟林:中國,穩住! - 天天要聞

牟林:中國,穩住!

據鳳凰網消息,5月2日上午,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中美經貿對話磋商情況答記者問時表示,中方注意到美方高層多次表態,表示願與中方就關稅問題進行談判,同時美方近期通過相關方面多次主動向中方傳遞信息,希望與中方談起來,對此,中方正在進行評估。
澳大利亞大選爆冷!工黨逆襲連任,背後真相驚人,中方表示祝賀 - 天天要聞

澳大利亞大選爆冷!工黨逆襲連任,背後真相驚人,中方表示祝賀

5月3日澳大利亞大選落下帷幕,總理阿爾巴尼斯領導的工黨出人意料成功連任,引發國際上的廣泛關注。中國方面迅速作出回應,外交部發言人表示祝賀,並期待與新一屆澳大利亞政府攜手推動中澳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邁向新高度。工黨連任:內部政策與外部壓力的雙重驅動今年年初,工黨在民意支持率上還遠遠落後於在野的保守派聯盟,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