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上午,東莞市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會上,市長呂成蹊作東莞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東莞在地理區位、產業配套、綜合成本等方面的優勢仍然明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一定能夠實現更好發展。
隨着北京冬奧會“冰墩墩”破圈走紅,帶熱了潮玩產品,也展現了潮玩產業巨大的市場需求和發展潛力。市人大代表、石排鎮黨委書記詹志斌領銜提出《關於發展潮玩產業打造“潮流之都”的建議》,為推動東莞市潮玩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升東莞“潮流之都”城市文化品牌。
潮流玩具,簡稱潮玩,指融入藝術、設計、潮流等多元素理念的玩具。隨着北京冬奧會“冰墩墩”破圈走紅,帶熱了潮玩產品,也展現了潮玩產業巨大的市場需求和發展潛力。目前,國內潮玩產業規模約300億,全球潮玩產業已超過1000億,潮玩產業正以高速大規模增長,預測5年後國內潮玩產業規模將突破1000億。目前潮玩產業前5名企業市場規模總量佔比不到20%,尚未湧現巨無霸企業,說明潮玩產業尚未達到飽和狀態,未來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

東莞市第十五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全力推進文化強市建設”“壯大潮流玩具等文化產業”,《東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也提出:“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建設一批重點文化產業集聚區”。2022年全市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緊扣“思想引領+文化供給”核心,提出要發展壯大文化產業,突出打造潮流文化等“七大文化”,打造“潮流之都”等城市文化名片。
因此,推動潮玩產業在東莞集聚發展,培育壯大潮玩文化,符合東莞“十四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內在要求,也是東莞產業與文化實現新突圍新繁榮的可行路徑。
東莞潮玩產業在全國乃至全球具有不可替代的製造優勢、轉型先發優勢和深厚的群眾基礎,為東莞市打造“潮流之都”奠定重要基礎。但由於品牌不足、產業附加值低、人才不足、產業信息聚合不足、產業引導政策缺乏等原因,嚴重製約潮玩產業高質量發展。因此,為推動東莞市潮玩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升東莞“潮流之都”城市文化品牌,提出如下建議:
加強對潮玩產業的政策扶持。石排鎮是目前東莞潮玩產業產值最大、擁有最多潮玩企業及自主品牌的鎮街(石排現有規模以上潮玩企業24家,佔全市近五成;原創品牌企業5家,原創IP約30個),聚集大量潮玩企業和製造端資源,具備潮產業發展優勢。因此,石排鎮提出建設“潮玩名鎮”,並正推動潮玩中心建設工作,為潮玩企業及設計師搭建“設計-生產-銷售”全產業鏈條服務平台。建議市加強對潮玩中心的指導及幫扶,圍繞企業引進、人才引進、鼓勵原創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及安排扶持資金,通過市鎮合力,促進東莞市潮玩產業集聚、人才集聚、創意集聚。
打造潮玩文化特色品牌活動。建議市每年設立專項活動資金,牽頭持續在潮玩中心舉辦國潮設計大賽等活動,並爭取將國家級的潮玩展會、論壇、行業峰會、主題活動等落戶東莞,聚集全國的潮玩企業家、設計人才、消費者,形成東莞特色文化品牌,提升東莞“潮流之都”知名度與影響力。
組建市潮玩產業發展領導工作小組。潮玩產業發展及潮玩中心建設涉及產業招商、項目運營、人才引進、稅收效益、出海業務、知識產權保護、投融資對接等眾多領域,建議由市明確一個市級責任單位,並牽頭成立由宣傳、文廣旅體、發改、工信、商務、金融、投促、人社、稅務、統計、生態環境、市場監管等部門以及相關鎮街參與的市潮玩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加強統籌規劃,推動東莞潮玩產業高質量發展。
加強對石排城市配套及周邊聯動的統籌。潮玩中心項目是一個面向全國乃至全球的產業服務平台,將是人流匯聚點,周邊城軌交通等城市配套亟需提升,同時項目選址位於生態園大道主要交接處,與松山湖(生態園)可有效聯動,希望市加強統籌松山湖(生態園)資源,並將潮玩中心項目向松山湖(生態園)拓展,優化項目周邊城市配套,為項目賦予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記者】丘想明
【作者】 丘想明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