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肥城市新城街道聚焦社區治理主責主業,堅決扛起主城擔當,探索多元賦能社區治理新路徑,打造黨建引領“入網聯心、民呼我為”治理機制,持續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夯實黨建網,全域一體化統籌“共治理”。“我們社區、小區的環境好,生活便捷,我平常活動的圈子不會超過15分鐘,在這15分鐘的路程之內,吃飯、買菜、鍛煉等等樣樣都可以滿足,生活真是越來越幸福了。”肥城市興潤社區景苑小區居民王傑說。
近年來,新城街道始終堅持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舉,以強黨建引領基層改革創新,始終推動各項改革任務圍繞加強基層政權建設、強化黨的領導來推進,切實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領導基層治理的堅強戰鬥堡壘。
按照“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網格(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組織架構,明確各級職責,以一貫到底、全面覆蓋的組織體系帶動各項工作有序運轉,強力推進。堅持固強補弱,重點在社區黨委以下層級發力,消除組織架構“空白點”“斷頭路”,建強“動力主軸”。
充分發揮黨支部對業主委員會、物業、專兼職網格員及各類志願力量的核心引領作用,以黨建為統領,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建立起組織上下貫通、資源左右互聯、治理內外協同的網格治理機制,確保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基層治理全方位、全過程,使基層黨組織建設與城市基層治理有機銜接。目前,共招聘456名城鎮公益崗、73名社區專職工作者,進一步充實壯大了社區工作力量。
做細末梢網,網格實體化推進“精治理”。近年來,一個個無形的“網格”在肥城市全面鋪開,歷經發展、創新、再發展,迸發出蓬勃力量,有效地推進肥城基層社會治理的高質量發展。
“太感謝了,真的多虧了咱們伊家溝社區,要不然我們老兩口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簽委託書的陳大媽說道,原來社區接到居民反映家人近期精神狀況不穩定,可能存在摔東西等暴力傾向,為確保安全,在徵求家屬意願後,立即與相關部門和泰安市精神病醫院取得聯繫並及時安排車輛進行送醫,社區工作人員全程為其辦理住院前檢查及住院手續。
據了解,新城街道按照有利於黨的領導、有利於治理服務、有利於整合資源的原則,組建“1+2+n”工作隊伍,將黨建、政法、治安、消防、衛健等各類網格統一優化整合成“一張網”,重塑後共有基礎網格162個,微網格464個,專屬網格36個。
“社區作為城市裡最基層的組織機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可實現勞動保障、計劃生育、困難救助等多種業務的集中辦理,針對特殊群體,工作人員還會提供上門或代辦服務。近年來,通過網格化治理,各類服務力量下沉至小區樓棟,多樣化的服務內容及專業化的服務方式讓群眾獲得感、滿足感日益提升。”興潤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師發存說。
開發數字網,平台智能化驅動“慧治理”。1月8日,劉麥俠起了個大早,準備到社區辦個居住證明,剛收拾停當,準備出門的時候,突然想起前幾天社區工作人員讓她註冊了一個智慧平台的賬號,好像說很多業務可以在手機上辦理。懷着試試看的心情,劉麥俠打開手機,找到開證明的選項,按照提示,填寫了相關信息,點擊確認提交。不一會,社區工作人員李潔就通知她說證明辦好了,讓她抽時間來取。
“嘖嘖,這個真不錯,辦事方便得很。我得趕緊和鄰居們分享分享,以後辦事不用出門。”感受到便利服務的劉麥俠,只要剛到左鄰右舍,就會把這個好消息到處“宣揚”。據悉,劉麥俠所使用的網上辦理系統,就是新城街道辦事處在喬南社區、禹明宮社區實施的智慧平台試點工程。該平台設置了房屋管理、人員管理、黨建活動、意見建議、隨手拍、辦事指南、四社聯動等服務板塊,轄區居民只要進行簡單的註冊,就可以通過手機端快速實現各類便民服務事項申報、問題反映、居民急難愁盼事項上報等。
近年來,新城街道堅持“現代信息技術+社區服務治理”,充分運用數字技術,建設新城街道社區治理數字平台,把“房、人、網、事、評”納入平台管理,將數字平台打造成為“基礎信息分析中心”“資源入網整合平台”“民生訴求辦理陣地”“社區服務監督窗口”“黨建引領治理抓手”。依託新城社區治理數字平台,及時搜集群眾意見,同時採取信息化手段,定期進行大數據分析,梳理出轄區內高頻問題、重點區域,大幅度提高了社區辦公效率和公共服務質量,搭建起公眾服務的信息化橋樑,極大方便了居民生活。(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曹儒峰 通訊員 紀宗玉 肖明媛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