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從來都是一把“雙刃劍”,更不要說西方的制裁對象,是這個世界上最配得上“地大物博”的國家。
隨着歐盟不斷對俄制裁加碼,歐洲能源危機正在不斷加劇。也正是危機的不斷加劇,一出出鬧劇正在歐洲上演。
本月伊始,俄羅斯以“設備故障”為由,宣布關停北溪1號天然氣管道,恢復時間待定。
雖然歐盟此前已經未雨綢繆,出台“節約天然氣計劃”,要求各成員國減少天然氣使用量,並在冬季前將儲氣罐存儲水平填充至85%以上,但當俄羅斯正式決定“斷氣”後,還是讓歐洲倍感壓力。
畢竟,自二戰結束以來,俄羅斯(蘇聯)一直是歐洲的主要能源供應國,這種能源依賴關係,不是說擺脫就能擺脫得了的。任何進程都需要以時間為基礎。
各歐盟成員國現在都面臨嚴峻的現實:沒有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即將來臨的冬天如何度過。
而對於普通歐洲人來說,缺少天然氣就意味着取暖需求無法得到保證。今年的冬天,很可能是他們中很多人生命中“最冷的冬天”。
在這樣的背景下,煤炭在歐洲也成了搶手貨。
從8月底開始,不少波蘭民眾開着私家車來到煤礦前購買燃料。有年紀較大的買家表示,當前的局勢比蘇聯解體時還要糟糕,數百萬戶波蘭家庭都在面臨冬季“無煤可用”的窘境。
到了本月中旬,由於一連好幾個月買不到煤,一些波蘭民眾只能前往鄰國捷克搶購煤炭。
波蘭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其同時也是歐盟最大的產煤國,年產量超過5000萬噸。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國內煤炭產量巨大,波蘭民眾為什麼還要排隊買煤?
原因還是與對俄制裁有關。
雖然波蘭年產煤炭超過5000萬噸,但這些煤炭很少出售給個人,而是賣給發電廠(80%的電力來自煤炭發電)。
波蘭每年進口大約1200萬噸煤炭用於零售,由於俄羅斯煤炭量大價廉,其中有約800萬噸煤炭是從俄羅斯進口。
但隨着波蘭加入西方對俄制裁陣營,俄羅斯煤炭也被拉入了制裁清單當中,最終導致波蘭民眾有錢也買不到煤炭的窘境。
更加糟糕的是,一些波蘭不法商人甚至還藉機發起了“國難財”。
波蘭當地媒體Polsat新聞日前報道稱,一位西里西亞省扎維爾切縣的居民預定了3噸煤炭,賣家親自開車送貨上門。
起先這位居民還覺得賣家服務態度不錯,可下了幾場雨之後,這些“煤”竟然掉色了,最後發現這些壓根就不是煤炭,而是一顆顆被染了色的石頭。
報道中還提到,最近煤炭詐騙案件在波蘭屢有發生,除了上述“假煤”事件,還有人付了錢之後連貨都沒有收到,賣家收了錢之後便迅速消失。
對於頻發的煤炭詐騙案件,波蘭警方表示,建議民眾從正規渠道購買煤炭,避免上當受騙。
但問題在於,由於不少民眾開車堵在煤礦門口煤礦買煤,波蘭政府已要求國內煤礦禁止向個人銷售煤炭,而正規市場上的煤炭又很難買到,民眾只能從來歷不明的渠道購買煤炭。
事實上,在不少歐盟國家,不光是煤炭,就連樹枝都已經成了搶手貨。也難怪有人調侃,如果能源危機進一步加劇,歐洲人就真得去挪威的森林砍樹了。
如果歐洲最終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那麼往後俄羅斯“能源武器”的威力將會被極大削弱。
但是,歐洲向這個目標踏出的第一步是困難的,且邁向這一目標的每一步都是困難的。
如果僅僅是為了所謂的“政治正確”這麼做,代價的確有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