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對華政策演講剛剛落幕,華盛頓方面便傳來風吹草動。據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5月31日,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宣稱,拜登政府正考慮將更多中企納入制裁名單。
自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便以“國家安全”為由,採用“實體清單”的方式對中國實施經濟制裁,而拜登政府也延續了該政策。雷蒙多表示,美方不會放鬆對華制裁,將在近期對中企發起全面調查,以判斷其是否存在規避美方制裁的“不良行為”。
雷蒙多補充道,據她所知,以蘋果為首的美國公司,正考慮將部分生產線遷出中國。如果條件允許的話,美國將與盟友合作,一同對中國實施貿易限制。
對於美方蠻橫無理的舉動,中方予以堅決回擊。自2020年以來,我商務部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將美國各大軍火巨頭紛紛納入其中,實施對等反制。
我商務部曾回應稱,美國制裁中企的行徑,完全是從貿易保護主義出發,與當前全球化的趨勢相悖。中方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實施對等反制,目的是為了規範兩國市場的正常秩序。兩者具備本質差別。
5月26日,布林肯發表對華政策講話,聲稱在未來十年內,美國將通過“投資、結盟以及競爭”等手段來應對中國。他明確指出,中國有重塑世界秩序的意圖,且在經濟、外交、軍事以及科技方面均具備相應的能力,這將給美國的外交政策,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美國將竭力避免衝突或“新冷戰”的發生。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指出,布林肯的講話乏善可陳,對華政策基調無明顯變化,主要體現在如下三點:其一,將中國視作主要競爭對手;其二,通過對內投資,對外結盟的手段,改變中國周邊戰略環境,對中國實施打壓;其三,對華關係基調相當惡劣,在涉台以及人權問題方面,對中國橫加指責,肆意抹黑。
另有觀點指出,儘管布林肯的演講看似“溫和”,實則包藏禍心。美方深知,如果想要吸引亞太國家加入“反華陣營”,則必須在措辭上更加謹慎,不會有國家甘冒得罪中國的風險,輕率地與美國為伍。為此,美國必須將中國塑造為國際社會的“反面典型”,對中國加以污衊。
對於美方的無稽之談,我外交部發言人先後予以駁斥,點明美方對華政策的實質,乃是散播虛假消息,無端渲染“中國威脅論”,粗暴干涉中國內政,抹黑中國對外政策。與此同時,解放軍東部戰區在台海周邊海空域組織大規模演練,國防部發出嚴正警告,中國人民解放軍枕戈待旦,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挫敗外部勢力干涉和“台獨”分裂圖謀。
日前,王毅外長出席“基辛格與中美關係”研討會並發表致辭。他對當前中美關係感到由衷不解,稱其氛圍“很不正常”,認為美方的極度焦慮完全沒必要。兩國應當妥善管控分歧,跳出競爭邏輯,增進交流合作。
綜上所述,儘管美國口口聲聲強調不尋求衝突,竭力避免“新冷戰”,但其對華政策的實質並無任何改變。換言之,拜登政府片面地認為,“競爭”始終是兩國關係的主基調,其對華思路、戰略以及政策,短期內或難以扭轉,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美國或將延續當下這種“反覆無常”“出爾反爾”的政治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