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陳星 每經編輯:魏官紅
對不少養寵人士而言,寵物是家人,也是情感的寄託。
如果寵物去世,這種情感如何維繫?如今,有一門小眾且昂貴的生意或許可以滿足這種需求——寵物克隆。不過,如果要克隆你的寵物,首先需要準備十幾萬元到二十多萬元資金,還需要長達一年多的等待以及承擔失敗的可能性。
養寵人丁櫻(化名)就是一位購買過克隆服務的寵物“家長”。但她花費超11萬元在北京希諾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希諾谷生物)購買寵物克隆服務後,至今沒有見到自己的克隆小狗。
希諾谷生物是寵物克隆行業中的“明星”企業。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希諾谷生物此前面臨多起合同糾紛。另外,有行業人士坦言,雖然寵物克隆是一項相對成熟的技術,寵物克隆行業仍然存在一些亂象,主要包括“部分機構誇大克隆效果、代孕動物福利標準不統一、行業認證體系缺失”等。
花費超10萬元克隆愛寵 等待三年“錢、寵難尋”
2022年8月,丁櫻的愛犬永遠閉上了眼睛。悲痛中,她偶然得知了一項聽起來像只存在於科幻小說里的服務——寵物克隆。希諾谷生物承諾,只要支付十多萬元,就能讓她的小狗“重生”。
據丁櫻所述,希諾谷生物的工作人員表示,因為她的小狗已經去世,越早提取細胞,克隆的成功率也越高。因此,簡單溝通後,丁櫻迅速簽訂合同且支付了約11萬元全款。
隨後,希諾谷生物派來的技術人員來到丁櫻所在地,為她的小狗提取了細胞。“當時他們告訴我(小狗)細胞活性很高,說會馬上開始克隆,並且承諾(2023年)12月會完成整個克隆流程。”丁櫻當時以為,不久後自己就將接到“重生”的小狗。
然而,時間一天一天過去,她迎來的不是期待中的重逢,更像是一場幻夢。“公司那邊跟我說,2023年上半年,他們幫我做了實驗但失敗了。下半年又做了一次(實驗),這次成功了,但之後沒多久就說小狗夭折了。整個2024年我沒怎麼過問這件事,公司那邊也沒有一個人主動聯繫我,後來我再問,(得知)當時對接我的工作人員已經離職了。”
丁櫻稱自己在與希諾谷生物簽訂合同後的兩年多時間裡,對接人換了四五撥。多次溝通不暢且沒有收到克隆寵物的情況下,丁櫻到社交平台發了帖子,隨後,希諾谷生物方面主動聯繫了她,並表示將繼續推進實驗。
但丁櫻仍未等來好消息。公司提供給丁櫻的一份表格顯示,她的小狗已經累計做了十餘次實驗,但均以失敗告終。“他們這份表格上,我看有些寵物已經做了二十多次實驗。他們當時提取的細胞足夠做這麼多次實驗嗎?除了這份表格,我沒有看到任何佐證(可以)證明希諾谷生物的確提供了克隆相關服務。”
希諾谷生物提供給丁櫻的實驗記錄表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在社交平台發帖後,有多位在希諾谷生物購買過寵物克隆服務的消費者找到了丁櫻。其中,有人稱自己已經向希諾谷生物申請了終止服務和退款。按照合同約定,雙方協商服務終止後,款項將於30個工作日退還至消費者賬戶。然而在30個工作日快到期時,這位消費者的對接人離職了。“寵物交付不出來,退款也拿不到,還聯繫不上人。”丁櫻說。
丁櫻覺得,希諾谷生物如今的態度與簽訂合同前後“判若兩人”。丁櫻稱,剛簽完合同沒多久,公司就主動承擔了自己的費用組織了一次工廠參觀。“當時除了我,其他(參觀者)應該都是有意向但還沒成交的客戶。但(我覺得)那次參觀的體驗並不好,(工廠)在一個很偏僻的地方,四周都是農地和工業區。實驗室里有一些存儲桶和活體貓狗,我讓他們看看我家小狗的細胞儲存在哪裡,當時沒有找到,也沒有記錄。”
公司仍在積極攬客 銷售人員稱退款比例無明文規定
在多位消費者維權的情況下,希諾谷生物仍在積極“攬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意向客戶的身份聯繫上了一位希諾谷生物的銷售人員。他解釋道,所謂寵物克隆,是指在寵物身上提取3毫米左右的組織,再通過供體細胞與成熟卵母細胞去核進行融合、構建胚胎、胚胎移植給代孕母寵,最後孕育出克隆寵物再交付給寵物主人的過程。整個克隆周期大約為12個月至18個月,完成後,希諾谷生物會交付給客戶一隻兩到三月齡的克隆寵物。
交談過程中,該銷售人員給記者發來了一系列希諾谷生物的資質證書、發明專利證書等,並稱公司曾成功完成克隆警犬任務。
圖片來源:希諾谷生物銷售人員提供的資料截圖
當記者詢問如何保證交付的寵物與原寵物系克隆關係時。該銷售人員稱,希諾谷生物交付的克隆寵物會由公安部南昌警犬基地犬DNA(脫氧核糖核酸)實驗室提供DNA鑒定書,鑒定克隆寵物與原寵物存在基因數據達99%的同一性關係。寵物主人也可自行尋找國內外的實驗機構進行檢測。但他同時強調,“就算基因數據99%一致,也不代表兩隻寵物的外表、習性等會完全一致”。
這項有技術、有證書的克隆服務要價不菲。按照希諾谷生物提供的產品手冊,克隆寵物貓(包含所有品種)的周期為18個月,費用為22萬元/只。克隆犬類因品種不同而有價格差異,其中,小型犬為28萬元/只,中大型犬為38萬元/只。
當記者提到自己的寵物還在世,對是否購買克隆服務還是有點猶豫時,這位銷售人員稱,寵物年齡和狀態是決定克隆能否成功的關鍵——在寵物年齡越小時越早提取體細胞,克隆的成功率會越高。如果寵物已經死亡,在寵物未火化、未冷凍的情況下雖然也可以(提取體細胞)進行克隆,但成功率相對活體寵物較低。“如果現在不想馬上克隆,我們公司也提供活體寵物細胞保存服務,等到需要時再隨時克隆。”他推薦到。
進行細胞保存的花銷同樣不低,因保存年限、寵物狀態不同,該項服務的價格也有所不同。其中,活體寵物體細胞保存一年的價格為4000元,非活體寵物的價格則為6000元。若以十年計,活體寵物的保存價格為1.9萬元,非活體寵物的保存價格為2.4萬元。
感受到記者的猶豫後,這位銷售人員馬上表示:“目前價格有優惠。以你諮詢的克隆貓為例,克隆價格是13.2萬元/只。如果只進行細胞保存,五年的保存費為1.5萬元,現在購買可以申請再送五年保存期。”
希諾谷生物方面強調,公司提供的所有服務,消費者都需要在簽訂合同時全款支付。若服務失敗,支付的款項可以退回嗎?上述銷售人員承諾:“如果克隆失敗了,到期後客戶自己可以選擇等待還是解除服務。如果協議退款就扣除已經進行的取樣、建系環節費用後,將剩下的費用退還。”
該人士特別補充說明,“不知道政策會不會有調整。因為實驗成本太高了,以後(如果克隆失敗),可能會扣除一部分實驗費用再退款給客戶”。但對於這一扣款比例是否會提前在合同中進行約定等具體細節,該人士避而不談。
“明星”企業曾高喊“三到五年上市” 行業缺乏全流程監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希諾谷生物在寵物克隆賽道稱得上是“明星”企業。這家成立於2012年的企業稱,公司擁有動物克隆和基因編輯兩大技術平台,是國內首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商業化寵物克隆企業和國際領先的基因編輯犬技術服務企業。
圖片來源:官網截圖
據希諾谷生物披露,自商業化運營以來,公司先後獲得人保啟迪基金、建銀醫療成長基金、順祺基金和希諾恆通等知名投資機構的融資。2022年,公司創始人、董事長米繼東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公司的寵物克隆業務年收入在2000萬元左右,而數年內國內的市場空間或能達到4000萬美元。我們希望公司能在三五年內上市”。
記者注意到,2023年後,希諾谷生物未在官網更新過公司動態。記者在第三方平台查詢到,希諾谷生物此前涉及多個合同糾紛。
公司業務是否還在正常開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將相關問題發送給了米繼東本人,米繼東僅稱:“正常開展,客戶信息您發給我,我核實一下。”之後對記者的問題就再無回應。
在長久等待無果的情況下,丁櫻暫時不願意與希諾谷生物“撕破臉皮”,甚至不願意終止合同討回錢款。因為她的那份對愛犬的執念,早已不能用金錢衡量。
丁櫻說:“當時找到他們(希諾谷生物),也是想給自己留個念想,是在極度傷心的情況下給自己一點希望。如果現在終止合同,另外提取細胞是不可能了,我也不確定能不能轉移當時保存的細胞,另外換一家公司也不知道成功率怎麼樣,所以只能先繼續等待。”
在發稿前,記者再度聯繫上丁櫻,她表示,“希諾谷生物的工作人員已經徹底聯繫不上,對方稱自己已經離職,但他同事又說他還在公司。另外,朋友申請的退款也在超期很久之後遲遲未到賬”。據她了解,有其他維權的客戶直接找到了希諾谷生物的工廠,但只看到了部分飼養動物和飼養人員。“我現在已經接受錢要不回來這件事了,只能等着他們什麼時候啟動克隆。”她說道。
寵物克隆,究竟是高科技服務,還是一門利用情感漏洞賺錢的生意?
對此,中國畜產品流通協會寵物分會副會長、四川省實驗動物學會副理事長鍾碩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國際上犬貓克隆技術已實現商業化應用,技術相對成熟,相關企業在體細胞保存、核移植、胚胎培養等關鍵環節均能建立完整技術體系。需要說明的是,克隆成功率受細胞狀態、代孕母體等多因素影響,行業平均活產率約30%,但優質機構可穩定在40%以上。雖然有失敗的可能,但普遍交付的克隆寵物基本具備與本體一致的遺傳信息,因此,該項技術是相對成熟的。
不過,目前的寵物克隆行業仍然存在一些亂象,主要包括:部分機構誇大克隆效果、代孕動物福利標準不統一、行業認證體系缺失。
同時,在政策監管方面,寵物克隆行業仍存在一定的空白地帶。據鍾碩介紹,我國現有執業獸醫資格許可制度,《生物技術研究開發安全管理辦法》等涉基因編輯與克隆相關法規對克隆技術應用進行了一定的規範,但寵物克隆領域尚未出台專項管理辦法。鍾碩建議加快制定行業准入標準,建立從細胞保存到克隆動物交付的全流程監管體系。另外,建議建立第三方技術評估機制,推動制定《寵物克隆技術操作規範》等團體標準,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克隆技術可以為生命科學研究與人寵情感交流延續開闢新維度。但從業者有必要、有責任在技術創新中堅守倫理底線,並通過行業自律、公眾溝通和法規完善,讓這一技術更好地形成人、動物、大自然相互依存,和諧相處的美好境界。”鍾碩分析稱。
寵物克隆,本可以成為慰藉心靈的科技奇蹟,但當資本介入、監管暫缺時,它可能變為一場昂貴的賭局——賭的是寵物主人的執念,贏的卻未必是承諾中的“重逢”。如今,丁櫻仍在等待,哪怕希望渺茫。而她的故事,或許是這個行業目前最真實的寫照:在科學與倫理的邊界上,我們是否該為“情感復刻”付出如此代價?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