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共享·生態文明」嘉興已成宜居家園!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紅隼現身秀洲

近日,秀洲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團隊在進行野外鳥類調查時,拍攝到了紅隼在城市上空划過的影像,證明珍稀的野生動物其實就生活在我們身邊。

“紅隼,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常見棲息于山地和曠野中,紅隼的適應能力極強,各種環境都有機會看到它們的身影。”現場調查人員介紹,由於城市比郊野更容易找到食物,紅隼會選擇在人類建築物上築巢繁衍,在高樓大廈間定居,與人類和諧共居。

在本次調查中,調查團隊還發現了多種國家“三有”保護動物的蹤跡,如白鷺大白鷺黑水雞黃葦鳽棕背伯勞灰頭麥雞等。據悉,“三有”保護動物是指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應當注重對這些物種的保護。

(白鷺)

(棕背伯勞)

南湖區東南部一處農田裡,一隻身體呈青綠色的蛙,吸引了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工作的調查人員,只見該蛙時而趴在睡蓮等浮水植物葉片上,時而伸展四肢浮於水面,只將雙眼及鼻孔露出水面,其背部中央有一條淺綠色的背中線,身體兩側各有一條粗大隆起的背側褶。

“這是金線側褶蛙,別名金線蛙,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調查人員告訴記者,該物種多棲于海拔50~200米稻田區內的池塘和藕塘,鳴聲似小雞的叫聲,匍匐靜棲時較少鳴叫,急速運動時常伴有鳴叫,且叫聲短促。

連日來,南湖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團隊也在中央公園、嘉興植物園、東南部農田開展兩棲爬行動物多樣性調查,調查按照實施方案完成南湖區7個網格20條兩棲爬行樣線調查,共發現兩棲動物6種,爬行動物1種。

近年來,嘉興一直致力於生態文明建設,在政府和公眾的共同努力下,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為進一步全面摸清生物多樣性“家底”,今年,嘉興啟動全域生物多樣性調查評估工作,旨在更深入地了解、掌握全市的生物多樣性現狀,並向公眾及時地進行科普、宣傳相關知識,鼓勵所有居民一起來保護身邊的生物多樣性。

生態環境好不好,生物多樣性調查來印證。在多年治理下,水質清澈、環境優美,早已成為眾多野生動植物的宜居家園。在此,相關部門呼籲廣大市民,無論城市還是鄉間,各類野生動植物都是人類的好夥伴,應該得到大家共同尊重和守護。(圖片由嘉興市生態環境局提供)

【來源:嘉興在線_城事】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