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去世寵物換種方式陪伴主人,河北小伙4年來堅持做這件事

保定34歲小伙吳海東是一名皮雕匠,也是蓮池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2018年,吳海東開始創作寵物主題皮雕作品,在牛皮上,按照去世寵物的樣子進行雕刻,製成吊牌、皮包等,並將寵物的毛髮、牙齒等“遺物”放進去,讓它們以這樣的形式繼續陪伴主人。

4年來,他用皮雕工藝“復刻”了千隻去世的寵物。

從接觸到喜歡

大學畢業後愛上皮雕工藝

從四五歲起,吳海東便開始接觸美術,在大學的時候選擇了平面設計專業。大學畢業後,吳海東曾嘗試過木雕、玉雕等,直到他接觸到皮雕後,被深深吸引。

“第一眼看到皮雕作品,就覺得很驚艷,想象不出是怎麼做出來的,很想學。”之後,吳海東四處拜師,取眾家之長,鑽研皮雕工藝。

皮雕是一種以皮革為材料的雕刻工藝,一般選用質地堅韌、不易變形的天然皮革進行雕刻、染色。所有的製作過程都在手頭上完成,想要學會,並非易事。

學習之初,吳海東每天練習十五六個小時,手上磨出了厚厚的繭子,也有大大小小的傷口,但他從沒想過放棄。提到堅持的原因,吳海東的答案很簡單:“因為喜歡,所以堅持。”

從偶然到堅持

“復刻”去世寵物治癒主人

傳統的皮雕樣式一般以唐草花紋為主,大方莊重,但中規中矩。一次偶然的機會,吳海東初次嘗試創作寵物主題的皮雕。

當時,一位看過吳海東皮雕作品的網友主動與他聯繫,問他能不能按照自家泰迪犬的樣子,創作一個皮雕作品。因為那隻泰迪犬陪了自己很多年,後來年紀太大去世了,網友想留個紀念。吳海東答應後,按照網友發來他照片,“復刻”出了那隻泰迪犬的皮雕作品,泰迪犬“笑容燦爛”,很是可愛。

收到作品後,網友激動地給吳海東打來電話:“太像了,我的泰迪回來了!”

這次創作,給了吳海東很大觸動:“對於很多人來說,寵物不僅僅是動物,還是自己的家人,他們之間的故事真實而溫暖。寵物離開後,能幫它們用另一種方式繼續陪伴主人,治癒主人,那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

就這樣,吳海東開始在創作寵物主題皮雕上下功夫,貓、狗、兔子……4年間,他堅持創作了近3000件這樣的皮雕作品。

“製作一件作品需要3~5天,前期也要跟顧客反覆溝通,了解顧客和寵物之間的故事,體會他們之間的感情,用心將寵物‘復刻’出來。”吳海東說,這樣創作出來的作品會讓顧客覺得更加親切,自己的寵物並沒有離開。

從成就到感悟

青年非遺傳承人擔子不小

幾乎每天,吳海東都會在網上分享創作皮雕作品的過程和作品背後的感人故事。在忙碌的工作中,吳海東獲得了滿滿的成就感,“我覺得這份工作最大的意義,是幫別人把美好的事物永遠地保留下來。”

如今,吳海東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十幾個人組成團隊,作品供不應求。因為知名度越來越高,他們的作品不僅走到了全國,也走出了國門,獲得不少國外網友的點贊。

記者了解到,相對於其他傳統手工技藝,皮雕偏冷門,感興趣並且能堅持做下來的人不多。

“在網上進行分享,也是想讓更多的人關注這種傳統技藝,至少讓大家知道皮雕工藝的存在。”隨着自身技藝越來越成熟,作為青年非遺傳承人,吳海東有了更多的感悟,覺得自己身上的擔子不小。

“一方面,是要把這項非遺技藝做好傳承和創新,另一方面,要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歡皮雕。這麼好的技藝,真不忍心讓它沒落。”吳海東說。

■文/河北青年報記者王春銳

■供圖/吳海東

■編輯/楊旭妍

版權歸河北河青傳媒有限責任公司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