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諾塔斯森林龍,也稱“雙斑森林龍”,屬鬣蜥科林蜥屬,其拉丁學名為:Hypsilurus binotatus,binotatus意為雙斑,Hypsilurus意為林蜥,所以它也稱“雙斑林蜥”,或者“頸斑森林龍”,由於居住環境在森林中,外形酷似西方傳說中的“龍”,因此也被稱為“森林龍”。
由學者MEYER於1984年發現並命名為Gonyocephalus(Hypsilurus)binotatus,最終於2003年,由BARTS & WILMS共同命名為:Hypsilurus binotatus(比諾塔斯森林龍)
比諾塔斯森林龍
Hypsilurus 林蜥屬:1872 年建立,後併入頭角蜥屬Gonocephalus,1980 重新年分出。
它們具有均勻的背部鱗片和連續的椎嵴,顳顬孔下方有幾塊明顯擴大的鱗片,擁有強壯有力且很長的尾巴,方便它們在樹上攀爬行動。
它們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亞、塞爾威亞塔米河、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地方,生活在熱帶雨林、植被豐富的地區。
由於全球生態環境的破壞,比諾塔斯森林龍數量非常稀少,於2015年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在未來也來公園內,擁有全國唯一一條比諾塔斯森林龍(比諾塔斯森林龍:我孤獨啊,孤獨啊......)它身體為淺灰色,表面有黑色斑點,是國內“孤獨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