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具體資料贅述在文中結尾
5月12日,丹麥外交大臣拉斯穆森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隨行者除了外交團隊,還有一支由丹麥風電、生物醫藥等領域企業高管組成的代表團。
拉斯穆森與我國外長王毅
這位北歐政客此行的公開行程顯示,他將與中國外長王毅、商務部長王文濤探討雙邊合作,但在首場會談中,他卻出人意料地將話題轉向了台海局勢,聲稱 “希望台海維持現狀,避免單方面改變”。
法新社報道
要知道台灣問題一直都是我國的底線,“維持現狀”無疑是在給“台獨”休養生息的機會,丹麥這位政客到底寓意何為?我國又會做出怎樣的回應?
拉斯穆森的 “台海現狀論” 看似突然,實則與一周前的一場政治互動密切相關。
2025年5月5日,台灣地區前領導人蔡英文以 “非官方身份” 抵達哥本哈根,受到丹麥議會部分議員的高調接待。
據丹麥《貝林時報》報道,蔡英文在與丹麥議員的閉門會談中刻意渲染 “大陸軍事威脅”,並感謝丹麥在 “國際空間” 給予台灣的支持。
更引人注目的是,丹麥議會外委會主席彼得・科菲德在陪同參觀時公開宣稱:“台灣與丹麥都是‘小而有韌性的民主政體’,應加強合作。”
丹麥議會
這種違反一中原則的互動,顯然為拉斯穆森訪華埋下伏筆。
中國外交部在蔡英文抵丹當日即發表聲明,強調 “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
但拉斯穆森在與王毅會談時仍以 “國際社會共同利益” 為由,呼籲 “台海局勢降溫”,這種表面 “勸和”、實則為 “台獨” 勢力站台的姿態,也被視為為“北歐式雙重標準”。
王毅外長提及格陵蘭島的回應,精準戳中丹麥的主權痛點。
作為丹麥自治領,格陵蘭島擁有 190 萬平方公里土地,佔全球未開發稀土資源的 38%,其西北海岸的圖勒空軍基地更是美軍在北極的重要戰略支點。
格陵蘭島
2019 年特朗普曾公開提議 “購買格陵蘭島”,雖遭丹麥首相梅特・弗雷澤里克森強硬拒絕,但美國對該島的資源覬覦從未停止。
2024 年美國通用電氣與格陵蘭島政府簽署稀土開採備忘錄,丹麥政府被迫以 “環保審查” 為由暫緩項目,暴露出其在美丹關係中的被動地位。
拉斯穆森訪華的隱秘訴求,正是希望借中國在主權問題上的話語權,對沖美國對格陵蘭島的滲透,據接近丹麥外交部的消息人士透露,丹方此前曾試探性詢問中方對 “北極地區多邊合作” 的立場。
而王毅此次明確表示 “中國尊重丹麥對格陵蘭島的主權權利”,但同時強調 “主權平等是國際關係的基石”,暗含 “丹麥需在台灣問題上克制” 的外交邏輯。
觀察者網2025.05.15《王毅:中方在格陵蘭問題上充分尊重丹麥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這種 “以主權換主權” 的博弈,展現出中國外交的精準拿捏,而除了政治投機,拉斯穆森此行更務實的目標是開拓中國市場。
丹麥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丹麥對美出口額同比下降12%,主要受美國《通脹削減法案》對歐洲農產品加征15%關稅影響。該國最大企業馬士基集團財報顯示,其跨太平洋航線利潤縮水21%,急需尋找替代市場。
此次隨團來訪的諾和諾德等企業,均將中國視為 “救命稻草”, 諾和諾德計劃在華擴建胰島素生產線,丹麥跨國工業巨頭丹佛斯南京新工廠也剛啟用。
但這種經濟訴求與政治立場的矛盾,在會談中暴露無遺。
當商務部長王文濤提及 “中丹自貿協定升級版談判” 時,拉斯穆森竟再次將話題扯向 “人權議題”,試圖用西方慣用的 “價值觀外交” 為貿易談判加碼。
這種 “一邊想賺中國錢、一邊挑戰中國核心利益” 的心態,簡直是 “典型的投機主義”。
丹麥的這次外交試探,折射出西方小國在中美博弈中的典型困境。一方面,它們需要美國的安全承諾和市場准入,另一方面又不願錯失中國發展機遇,於是試圖通過 “選邊不站隊” 的話術維持平衡。
然而中國外交部的強硬回應已經清楚表明,這種 “既要又要” 的投機策略已行不通。
丹麥外長的北京之行,本質上是試圖用 “維持現狀” 的空洞話術,換取中國在主權問題上的模糊立場與經濟合作的實質利益,但中國外交用 “格陵蘭島主權換台灣主權” 的對等邏輯,以及 “市場開放與核心利益捆綁” 的談判策略,清晰傳遞出一個信號:
新時代的國際關係,不是靠巧言令色就能投機取巧,而是需要真正的相互尊重與務實合作。
對於丹麥這樣的小國而言,或許該思考的不是如何在大國博弈中 “走鋼絲”,而是儘早明白在主權問題上耍小聰明,終將在現實面前碰得頭破血流,畢竟中國早已不是百年前的中國,任何忽視中國核心利益的外交表演,都將淪為國際舞台上的“悲劇”。
信息來源:
1.法國新聞社2025.05.19《丹麥要求中國在台灣海峽“保持克制"》
2.中時網2025.05.13《出訪丹麥 蔡英文:台灣「堅持民主、維護安全」不退讓》
3.觀察者網2025.05.19《王毅:中方在格陵蘭問題上充分尊重丹麥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4.金台資訊2025.05.20《王毅同丹麥外交大臣拉斯穆森會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