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是第16個“世界狂犬病日”,今年的主題是“踐行一個健康,消除狂犬病”。“一個健康”理念,即環境、人類、動物三方的和諧與健康。
“讓狂犬病成為歷史”
狂犬病這種疾病有多古老?自古希臘時期開始,狂犬病就已作為一種“不絕症”被文字記錄下來。隨着對狂犬病認識的深入,以及醫療技術的進步、安全且有效的狂犬病疫苗出現,在今天,狂犬病早已是完全可預防的疾病。但問題是,許多人仍然不了解該如何正確預防狂犬病,因此狂犬病仍然是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狂犬病是一種人獸共患急性傳染病,一旦發作,病死率接近100%。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範圍內狂犬病每年仍導致5.9萬人死亡,每9分鐘就有1人死於狂犬病,而其中99%病例是由犬咬傷導致的感染。
提高對狂犬病預防的認識,給犬接種疫苗,從源頭上控制和預防狂犬病,流行區域加強人的狂犬病暴露後處置,是當下最有效的狂犬病預防措施,也是全球預防狂犬病的共識。
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全球狂犬病控制聯盟、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共同制定“至2030年全球範圍內犬傳人狂犬病零死亡”的全球戰略計劃,呼籲世界採取行動,“讓狂犬病成為歷史”。
文明養犬是防控源頭
目前我國約有8千萬至1億隻犬,存在着散養、不登記、不免疫、隨意遺棄現象,尤其是農村地區,極易發生動物間傳播及動物致傷情況。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發布的統計信息顯示,國內95%的狂犬病由病犬引起。抓傷、咬傷,甚至僅僅只是黏膜接觸、舔舐,都有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表明,一個地區達到70%以上的犬只免疫覆蓋率,即可建立起有效的免疫屏障,阻止狂犬病病毒擴散和傳播。
2021年中國民法典頒布及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對此也做了明確規定,飼養犬只應定期給犬接種狂犬病疫苗,向當地申請登記,攜帶犬只出戶時應佩戴犬牌並系犬繩等,防止犬只傷人、疫病傳播,飼養的犬只給他人造成損害的需依法承擔責任。
預防狂犬病須注意5點
公眾對狂犬病及相關預防措施應有充分了解,一旦發生感染高風險事件,應冷靜應對、“見招拆招”。
第一,老人、兒童應受到更多保護。由於老人、兒童的自我保護能力弱、風險防範意識欠缺,因此動物致傷發生率高。
第二,若被寵物犬咬傷、抓傷,可依據已出台的相關法律法規處理糾紛。飼養寵物犬者務必自覺依法文明養犬,避免犬只傷人及傳播狂犬病病毒。
第三,狂犬病可防不可治,若被犬/貓抓傷、咬傷,即使傷口很小,也不可大意,應及時就醫。建議前往具有相關資質的醫療機構就診,根據傷口情況和個人免疫史,做好狂犬病暴露後處置。
第四,遭遇犬/貓抓傷、咬傷後,個人應做好急救:若傷口比較深大,尤其是出血不止的傷口,應先用乾淨布壓迫傷口止血,再趕往醫院;若傷口表淺或出血不多,可以先用流動清水或肥皂水清洗傷口15分鐘,沖洗後用乾淨的紙巾將傷口處殘留液吸盡,再用乾淨布覆蓋傷口後儘快就醫。
第五,遭遇犬/貓抓傷、咬傷後,除了預防狂犬病,還應防範其他傷口感染,例如破傷風感染。破傷風梭狀芽孢桿菌在環境中廣泛存在,可通過人體的皮膚或黏膜的破口侵入,在缺氧環境下繁殖並分泌毒素。破傷風毒素極強,重症患者治療難度大,如無醫療干預,病死率極高。因此,動物致傷後預防狂犬病的同時應注意破傷風的正確預防。
作者: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專家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
創傷救治中心副主任 王傳林
策劃:譚嘉
編輯:王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