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2022年07月04日20:59:25 寵物 1385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文 / 李後強

(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

成都市社科聯主席、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有一個殘酷的事實,不管你是否認同或者是否喜歡,遲早都會發生,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這是根據大熊貓哲學的啟示,從“輕科幻”角度來講的大概率事件,也是從根本上解決人類身體疾病如“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最佳路徑,更是人類順應地球發展大勢的明智選擇。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第一大熊貓是中國的特殊物種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對於地球滄海桑田的變遷,大熊貓遠比人類更有發言權。在800多萬年前大熊貓就已經在地球上生存繁衍了。後來經歷了從小種大熊貓到大熊貓巴氏亞種的演化,再演變成小型大熊貓,就是今天的大熊貓。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被科學家譽為生物“活化石”。大熊貓家族在古代分布範圍很廣,遍及中國長江、珠江和黃河三大流域,還曾到過泰國、緬甸老撾等地。現在,僅在我國的化石出土地點已達數百個之多,是我國遠古時代(更新世中晚期)華南地區“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的典型代表。但隨着地質地殼和氣候環境的變遷,人類的興起,天敵和疾病等因素的影響,大熊貓的棲息地逐漸被縮減、分割和碎化。時至今日,大熊貓僅分布在青藏高原向東過渡的高山峽谷中,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四川、陝西和甘肅的山區,數量很少,是中國特有的珍稀物種。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大熊貓體色為黑白相間,有着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內八字的行走方式。她是中國的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大熊貓屬於食肉目,熊科,遠古時是肉食動物,身體比現在小巧,有尖尖的牙齒、鋒利的爪子。經過嚴酷的生存競爭,大熊貓逐漸放棄了搏殺、放棄了食肉、放棄了吃草,最後吃起了竹子。與她同時代的動物幾乎都已經滅絕,但她至今還存在。大熊貓是特殊物種,給我們太多人生啟迪,比如對環境的適應、對食物的替換、對競爭的妥協、對朋友的善待等。過去她走遍全球,如今她只住四川及周邊。大熊貓生活的地方,也是人類康養的地方。四川盆地是生物的避難所,也是大熊貓最後的歸屬,昭示着人類未來的食物與居所走向。據說人類起源於喜馬拉雅,最後還要落葉歸根,回到自己的原鄉四川盆地周圍。在動物界,作為個體的大熊貓壽命在18歲至38歲之間,相當於人類70到110歲。但作為物種的大熊貓是最古老的動物,比人類早440多萬年。人類要把自己的物種永遠保存下去,必須改變生活方式和食物結構,居住在深山密林,多吃竹筍,可能是最好的選擇。這是大熊貓哲學給我們的重要啟示!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第二大熊貓是中國的文化象徵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大熊貓是一種很溫和的動物,有“團結和平”的內涵,折射着中國的歷史文化,代表着中華民族的品行。傳說,上古時候大熊貓是蚩尤的坐騎。民間對大熊貓有“貔”“貔貅”“貊”“貘”“食鐵獸”以及“白豹”等多種稱號。大熊貓隱居山野林間,用“和而不爭”的德行,固守和諧安寧。熊貓避免滅絕的秘訣,就是由肉食動物逐漸轉向為素食動物!


大熊貓文化包含“道”“易”理念。大熊貓群體的興盛衰落與“道”“易”相通。中國傳統文化主張用運動和變化的觀點看待宇宙萬物。在800萬年的漫長歲月里,大熊貓從龐大的支系變成今天僅有一支,從廣泛的分布逐漸縮小到四川及周邊,從最初的食肉猛獸變成今天的素食主義者,這都說明事物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只有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待大熊貓,才能明白大熊貓生存智慧,才能找到影響大熊貓生存繁衍的關鍵因素,才能成功保護大熊貓。當生存環境發生改變,生物自身必須變化,從而達到“天時、地利、人和”的境界。這就是“道”與“易”的觀點,“適者生存”的道理,人類也不例外。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大熊貓文化包含“中庸平和”的理念。大熊貓展示給世人的外貌和秉性,是“和平使者”,憨態可掬。據歷史文獻記載,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西晉時期,兩軍交戰,一方舉起了“騶虞旗”(大熊貓旗),戰鬥則戛然而止。這是最早有大熊貓作為“和平”象徵的記錄。大熊貓作為“和平”標誌,在外交上成效明顯。唐朝時期,中國把大熊貓作為國禮贈送給日本。從1950年代開始,中國政府開展了“熊貓外交”,以政府和人民的名義先後將20多隻大熊貓作為國禮,贈與蘇聯、朝鮮、英國、法國、德國、日本、西班牙及墨西哥等多個國家。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國政府贈送美國兩隻大熊貓,成功為中美關係破冰,成就了“熊貓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話,其理念和方式一直沿襲至今。隨着贈送大熊貓的外交形式改為開展大熊貓合作研究以來,我國已經與全球10多個國家開展了友好合作關係,展示出了中國“和諧文化”的魅力。大熊貓作為我國的外交使者,傳遞着一個愛好和平不願看到戰爭的中國;一個日益強大,承載着厚重文化的中國;一個不想打也不怕打的中國!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大熊貓文化包含“民族圖騰”理念。在遠古時代,不同民族和地域的人有着不同的圖騰。我們常說是龍的傳人,“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但“龍”在現實世界中並不存在,是多種動物的集合。針對中國人的品質,能否在現實世界中找到一種具有高度認同性和廣泛代表性的具體物象?大熊貓可能是最好的候選者。中國人的品質與大熊貓的品質,具有高度一致性。或者說,大熊貓自身的文化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大熊貓的品質就是中國人的品質——愛好和平,永不稱霸!


我們應該深入挖掘大熊貓文化內涵,充分展示國際魅力。利用大熊貓具有的“和平”特質,作為鮮活的文化元素,將其融入國家外交、奧運會、APEC峰會、“一帶一路”倡議等重大活動之中。充分利用國際熊貓節、大熊貓夏(冬)令營、全球大熊貓網絡直播、大熊貓科研合作交流等活動,讓中華民族的文化理念走出國門,成為不同語種、不同地域、不同國家進行和平交流溝通的媒介,向世界傳遞中國人“厚德載物”的寶貴品質,展示“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霸世界的基因;中國人民不接受‘國強必霸’的邏輯;願意同世界各國人民和睦相處、和諧發展,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的處世方略,從而為中國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氛圍。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第三大熊貓是中國哲學的展現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人類個體的價值追求,就是實現基因的願望——“生存與繁衍”。大熊貓哲學就是研究大熊貓生存與繁衍智慧的專門學科。這是博大精深的學問。


一是大熊貓的“善變智慧”。大熊貓用“善變智慧”,贏得一方天地,留下寶貴物種。“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不能改變環境,就必須改變自己,抱怨世界就是否定自己。大熊貓進行自我變革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在生存環境方面,當第四紀大冰期來臨,生存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大熊貓選擇了“退後一步天地寬”,走到高山峽谷生存繁衍;二是在食物的獲取方面,當肉食的來源已經不足以支撐生存下去的需要時,大熊貓選擇了“立地成佛”,從食肉猛獸改為吃竹子的素食主義者;三是在自身生理構造方面,為了更好地攀爬樹木躲避天敵,同時增強食竹的能力,大熊貓演變出了獨門絕技——“偽拇指”。這三點雖然不能完全概括大熊貓的“善變智慧”,但已經能夠說明為什麼同時期其他物種都幾乎完全滅絕,而大熊貓還能頑強走到今天,那就是找準時機,自我革新,以求生存!這也折射着中國人的品質——“與時俱進、自強不息”!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二是大熊貓的“克己智慧”。“竹林隱士”是人們賦予大熊貓的雅號。對於大熊貓,人們往往是聞其聲,嗅其味,不見其身。只要察覺有陌生物種接近,大熊貓就會很快走開。大熊貓是獨居物種,成年的大熊貓具有強烈的領地意識,只要劃定了領地範圍,就在自己領地里生活,不會侵犯其它大熊貓的領地。大熊貓依然保留着食肉動物消化系統,腸道很短,沒有盲腸,爪子和獠牙依舊鋒利,身體強壯,力氣很大,咬合力很強,奔跑和爬樹速度堪稱一流,成年以後沒有天敵,可以說如果想要獨霸天下,幾乎沒有困難。但大熊貓始終秉承溫厚的性情,良好的品德,在自然界固守自己的生態位,與諸多物種和諧相處,不爭不搶,頗有大家風範。大熊貓是一位智者,並且大智若愚。這與中國人“以和為貴”“和而不爭”的品質是一致的,與中國人的處世哲學是相通的。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三是大熊貓的“生態智慧”。大熊貓隱居森林,用“利萬物”的包容,實現天人合一。大熊貓有自己的朋友圈、食物圈、地理圈,特別是微生物圈。凡是有大熊貓分布的地方都有較為完整的森林生態系統。這樣的生態系統,無論是對於大熊貓的伴生動植物,還是對於人類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從1861年,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將其作為會徽開始,大熊貓已經成為了生物保護上的“旗艦種”和“傘種”。保護大熊貓,就是保護全球的野生動物。保護大熊貓的生存環境,就是保護全球的生態環境。大熊貓吃的竹子,不是稀有植物,更不如蟲草、松茸珍貴,豐富而價廉,並且不影響生態環境。大熊貓自身就是生態產品!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四是大熊貓的“體色智慧”。嚴格地說,世界由黑白構成。黑白,對於中國來說更有特殊意義,意味着陰陽之道。從陰陽太極魚,到黑白點線排列的河圖洛書;從黑白布陣的圍棋,到黑墨白紙營造的中國畫,無不透射着中國人的陰陽哲學。大熊貓的白色象徵陽,黑色象徵陰。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交感互藏,陰陽互生互用。無論是一隻大熊貓蜷卧身體,還是兩隻大熊貓相互擁抱,黑白兩色陰陽相生,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環抱和相互依存的圖畫,與“天下第一圖”的太極圖極為相似,天地萬物對立統一的思想得到生動體現。太極圖的外圈是一個圓形,與大熊貓的圓胖形體相似。它是一個不斷旋轉運動的整體,孕育着事物萬千變化的規律。太極圖的圓內是一條劃分黑白的S曲線,曲線的左邊是白色、陽性,右邊是黑色、陰性。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都不是純陽或純陰的,在看待問題時需要看到陰陽二性。陰陽之理便是精妙的辯證哲學。為人則鬚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有居安思危之想。為禍則須有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福禍相依之念。將對立面的事物相互轉化,因勢導利,才有好結果。大熊貓就是3D太極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五是大熊貓的“美學智慧”。大熊貓黑白體色的分布,充滿了平衡對稱之美。黑色的口鼻對應白色的尾巴,黑色的耳朵對應前後兩邊白色的頭部部分,黑色的眼圈對應白色的雙頰;從視覺上進行比較,大熊貓外形上黑色和白色所佔面積幾乎完全一樣,兩者界線分明,既對立又統一,既矛盾又和諧,沒有一個顏色走向極端,隱含了事物與事物之間相互依存和包含的哲學道理,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庸思想”精髓的完美展示。如果把黑白各點連成大小不同的圓圈,按照同心圓半徑展開,各交點之間距離滿足“斐波拉契級數”規則,呈現黃金分割率!這就是為什麼大熊貓吸引眼球,看起來很美很靚的原因,本質是素數分布的“黎曼猜想”!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六是大熊貓的“方圓智慧”。大熊貓,從表面看很憨厚,平易近人,圓滾滾的身體,走起路來一顛一顛內八字步,沒有任何威脅。但實際上大熊貓的咬合力大約是老虎的兩倍,大熊貓的奔跑速度能超過一般短跑運動員的速度,野生大熊貓幾乎沒有天敵。然而,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與大熊貓同時代的劍齒虎當時何其威風霸氣,但是現在已經絕跡了。活着就是最大的資本。外圓內方,是大熊貓的生存哲學,因此沒有遭到劍齒虎一樣的境遇。大熊貓吃竹子而且會爬樹,至今還保留着吃肉的牙齒與消化系統。如果去追捕其他動物,就意味着有更多的爭奪甚至流血。更可怕的是,會遭到人類的殺戮,許多野生動物就是因為偷食農牧民家的牛羊而被殺。追捕獵物的同時也會消耗大量體力。所以,聰明的大熊貓選擇用大量的時間吃竹子,消化竹子和睡覺,從而避免與其它動物鬥爭,在遇到危險時也是選擇爬樹。成年大熊貓爬樹能力非常強,爬上20多米高不成問題,地下的敵手只能望樹興嘆。大熊貓爬樹,並不意味着懼怕膽怯。相反,這是友好的表現、實力的體現。這也是大熊貓作為國寶和外交使者的深刻隱喻!



第四是世界上的物種正在不斷消失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人類肉食來自大自然,主要來自馴化動物。如果自然界的野生動物減少,那麼可供馴化的動物也相應減少,肉食的範圍和來源也會減少。因此,未來吃動物肉的可能性越來越小。據文獻報道,全世界每天有75個物種滅絕,每一小時就有3個物種被貼上死亡標籤,很多物種還沒來得及被科學家描述和命名就已經從地球上消失了。據世界《紅皮書》統計,20世紀有110個種和亞種的哺乳動物以及139種和亞種的鳥類在地球上消失了。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種鳥、400多種獸、209種兩棲爬行動物和20000多種高等植物瀕於滅絕。隨着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野生動物的種類和數量以驚人的速度減少。據估計,當前野生動物滅絕速度比自然狀態快1000倍,比物種形成速度快100萬倍。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地球上自從35億年前出現生命以來,已有5億種生物生存過,如今絕大多數早已消逝。物種滅絕作為地球上生命進化史的一種自然現象,本是正常事件,如2.5億年前的三葉蟲、6500萬年前的恐龍均已灰飛煙滅。但是,自從人類進入工業社會,目空一切地干預大自然後,使生物滅絕時間表大大地提前了。地質時代(冰期以前的時代),物種滅絕的速度極為緩慢,鳥類平均300年滅絕1種、獸類平均8000年滅絕1種。到1600年至1700年,每10年滅絕1種;1850年至1950年,鳥獸的平均滅絕速度為每年1種了,即有100多種動物滅絕了,而且這種滅絕還在加速度演進。1600年以來,記錄在案的動物滅絕資料已經夠驚人的:120種獸類和250種鳥類已不復存在。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一份報告說:目前世界上每分鐘有1種植物滅絕,每天有1種動物滅絕。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1627年波蘭原牛滅絕,1780年太平洋輝椋鳥滅絕,1876年福島胡狼滅絕、1860年南非斑驢滅絕,1914年北美旅鴿滅絕,1948年澳洲袋狼滅絕,1952年加勒比僧海豹滅絕,1964年亞洲冠麻鴨滅絕……聯合國的一位官員開玩笑說:如果達爾文活到今天,他的工作可能就會集中於物種的訃告,而不是物種的起源了。動物減少甚至滅絕,人類肉食就收縮了,只有吃素食——竹食了!



第五是自然界的微生物正在不斷被發現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人類肉食範圍收縮,只好向更小的微觀世界要食物。微生物是個體難以用肉眼觀察的一切微小生物的統稱。它個體微小,但與人類關係密切,廣泛涉及食品、醫藥、工農業、環保等諸多領域。微生物的總數約在50萬至600萬,其中已記載的約20萬種(1995年),包括原核生物3500種,病毒4000種,真菌9萬種,原生動物和藻類10萬種。此外還有地下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空間微生物等分類。


微生物是人類不可或缺的好朋友。人的腸胃中一般有500多種細菌,多數是有益菌,如雙歧桿菌乳酸桿菌,而且雙歧桿菌能延長人的壽命。我們的身體是一座微生物工廠,每天生產出一千億到一百萬億個細菌。在每平方厘米腸子表面上生活着一百億微生物,而在每平方厘米皮膚表面生活着一千萬個細菌。在人的牙齒、咽喉和消化道里細菌的數量最多,數量超過皮膚表面一千倍。微生物具有許多特點,比如體小面大。微生物體積很小,但表面積卻很大,這個特徵也賦予了微生物代謝快等特性。二是轉化能力強。微生物通常具有非常高效的生物化學轉化能力。據研究,乳糖菌在1個小時之內能夠分解其自身重量1000-10000倍的乳糖。三是生長繁殖快。相比於大型動物,微生物具有極高的生長繁殖速度。大腸桿菌能夠在12.5-20分鐘內繁殖1次。微生物這種指數級增長的特性使其在工業上有廣泛的應用,如發酵工程等。我們對於微生物的認識還很膚淺,還有95%的微生物沒有研究清楚,它們對人類食物結構的調整可能具有巨大價值。微生物對於竹子的消化具有特殊作用。人類食竹,必須有微生物幫助。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大熊貓長着食肉的牙齒和腸胃,卻獨愛吃竹子,這個問題曾被稱為“百萬年之謎”。基因測序表明,大熊貓在進化過程中丟失一個叫T1R1的基因,從此“立地成佛”改吃竹子。野生大熊貓99%的食物都是“低熱量高纖維”的竹子,沒啥營養,可它們仍然長成胖墩墩,圓滾滾的模樣,天天“賣萌”。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魏輔文院士等研究發現,大熊貓的腸道菌群有助於它們“長膘”,“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在發揮重要作用,可以克服竹類這一特殊食物的有關麻煩。丁酸梭菌的代謝產物丁酸可上調負責晝夜節律基因Per2的表達,從而促進脂質合成和儲存。大熊貓的內臟微生物缺乏多樣性,沒有食草動物常見的纖維素降解菌,但梭菌類物種扮演了重要角色。上海交大等高校的研究人員發現,大熊貓的腸道微生物並不擅長分解竹子等食物里的植物纖維,因為大熊貓的腸道微生物更接近於食肉動物,而不是食草動物。大熊貓大約在700萬年前才將竹子加入到其飲食之中,240-200萬年前才開始將竹子作為主食。為了輔助食用植物,特化以竹類為食,大熊貓演化出了強有力的顎和一個“假拇指”,除消化竹子中90%以上的蛋白質和脂肪等營養物質外,還能利用約8%的纖維素和27%的半纖維素。最近,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專家在研究大熊貓第六指即“假拇指”演化時發現,大熊貓專門吃竹子的習性至少在距今700——600萬年前就起源了。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研究員張文平等發現,大熊貓並不能像食草動物一樣消化纖維素獲取能量,但它們能比食肉動物更好地消化澱粉——選取竹子最富含澱粉的部分食用。大熊貓不靠纖維素生活,而靠半纖維素生活。美國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顯示,大熊貓糞便中的細菌或能幫助製造新型生物燃料。他們從大熊貓糞便中分離出40種細菌,這些微生物能高效地把植物纖維材料分解成簡單糖類,然後經由其他細菌發酵而產生可用作替代能源的物質。密西西比州立大學研究人員阿什莉·布朗解釋道,大熊貓體內的細菌能產生高效的酶,以分解難以消化的木質材料。布朗說:“對於可持續新能源的研究,我們在大熊貓身上發現的細菌或許真能成為解決方案。”布朗已向美國化學學會提交這一研究成果。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第六是竹子的文化經濟價值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竹子是禾本科植物中的一個大家族,全世界約有70屬1200餘種,主要產於亞洲熱帶,以東南亞季風區為世界竹子分布中心,該中心佔世界竹林面積的90%,世界竹種總數的80%,非洲次之,拉丁美洲更少,澳大利亞只有兩種鄉土竹,美國僅產1種,而整個歐洲大陸均不產竹子。竹子有的低矮似草,有的高如大樹。一般通過地下匍匐的根莖成片生長,也可以通過開花結籽繁衍,為多年生植物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竹子,亭亭玉立,婆娑有致,不畏霜雪,四季常青,且“未出土時先有節,及凌雲處尚虛心”,有君子之風。中國傳統文化,重視“竹蘭梅菊”四君子。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志士喜歡將自己高潔的品格比作勁竹。竹子象徵著生命的彈力、長壽、幸福和精氣神。竹,秀逸有神韻,纖細柔美,長青不敗,象徵青春永駐。春天竹子瀟洒挺拔、清麗俊逸,有翩翩君子風度。竹子空心,象徵謙虛,品格虛心。竹的特質彎而不折,折而不斷,象徵柔中有剛的做人原則。竹節必露,竹梢拔高,比喻高風亮節。生而有節,視為氣節的象徵。鄭板橋特別喜歡畫蘭、竹、石。因為:蘭花四時不謝,竹子百年常青,石頭萬古不移。竹之寓意:竹者重節,節者為信!所以竹子代表重節、重信!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在日本,竹子則是真實與奉獻的標誌。在南美洲,土著部落用竹子當刀斧,砍削其他物品,也用竹子製造吹奏聖樂的樂器。在非洲,竹子也具有很神聖的象徵地位,有些高大的竹子極受人們崇拜,被奉為生命之樹。


竹原產中國,類型眾多,適應性強,分布極廣。中國是世界上產竹最多的國家之一,種類很多,約有40屬300餘種,分布全國各地,以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最多,主要分布四川,湖南,浙江等地。北起秦嶺、漢水,南至海南島,東起台灣,西至西藏,均有竹林分布。秦嶺以北雨量少、氣溫低,僅有少數矮小竹類生長。世界竹子分布,主要在亞、非、拉的一些國家。歐洲沒有天然分布的竹種,北美原產的竹子也只有幾種。近百年來,英、法、德、意、比、荷等歐洲國家和美國、加拿大等從亞、非、拉的一些產竹國家引種了大量的竹種。世界的竹子地理分布可分為3大竹區,即亞太竹區、美洲竹區和非洲竹區,有些學者還單列“歐洲、北美引種區”。亞太竹區是世界最大的竹區,竹子約50多屬,900多種,其中有經濟價值的約有100多種。主要產竹國家有中國、印度、緬甸、泰國、孟加拉、柬埔寨、越南、日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韓國、斯里蘭卡等。印度有19個屬136種竹子。中國竹子最多,四川竹子最好!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第七是中國竹筍的食葯功能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竹筍,為禾本科竹亞科植物苦竹、淡竹、毛竹、麻竹、羅漢竹等的嫩苗,又稱竹萌、竹芽。根據採取季節分為冬筍、春筍、鞭筍等。四川雷波羅漢竹筍被稱為“蔬中熊掌”“素食之王”。據分析,生竹筍含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糖類、鈣、磷、鐵、胡蘿蔔素和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成分。竹筍是我國傳統佳肴,味香質脆,食用和栽培歷史極為悠久。《詩經》中就有“加豆之實,筍菹魚醢”、“其籟伊何,惟筍及蒲”等詩句,表明食用竹筍有2500年到3000年的歷史。竹筍不但組織細嫩,清脆爽口、滋味鮮美,富含多種營養物質,而且有較高的藥用價值,作為葯膳資源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本草綱目》、《本草經》、《食療本草》、《食經》、《齊民要術》、《唐本草》等古典名著均有記載。如《本草綱目》:筍味甘、無毒、主消渴、利水益氣、可久食。中醫認為,竹筍微苦,性寒,能化痰下氣,清熱除煩,通利二便。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竹筍具有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多纖維素等特點。在每100克的竹筍中,含有蛋白質約2.6克,膳食纖維1.9克,鉀378毫克,錳1.14克,含有多種氨基酸,故味道鮮美。由於其纖維素較多,故食用後可以促進腸道蠕動,促進食物發酵,幫助消化,防止便秘,降低多餘的脂肪,這對於減肥,降低血糖,預防癌症,尤其是預防消化道癌症和乳腺癌的發生是十分有益的。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表1竹筍營養成分:每100克春筍所含營養元素(根據網絡)

營養元素

含量(每100克)

營養元素

含量(每100克)

熱量

20大卡

300毫克

36毫克

胡蘿蔔素

30微克

8毫克

8毫克

6毫克

碳水化合物

5.1克

維生素C

5毫克

維生素A

5微克

膳食纖維

2.8克

蛋白質

2.4克

2.4毫克

0.78毫克

0.66微克

0.43毫克

煙酸

0.4毫克

0.15毫克

脂肪

0.1克

維生素B1

0.05毫克

維生素B2

0.04毫克

硫胺素

0.05毫克

核黃素

0.04毫克

尼克酸

0.40毫克


竹筍一年四季皆有,但惟有春筍、冬筍味道最佳。立春後採挖的筍,以其筍體肥大、潔白如玉、肉質鮮嫩、美味爽口被譽為"菜王"。烹調時無論是涼拌、煎炒還是熬湯,均鮮嫩清香,讓人們喜愛。竹筍種類較多,如毛竹、早竹、石竹、淡竹、刺竹、綠竹、剛竹、麻竹等,可葷可素,做法不同,風味各異。炒、燉、煮、燜、煨等皆成佳肴,全國各地均有很多有名的筍菜如:"春筍燒鰣魚"、"春筍白拌雞","南肉春筍"和"糟燴春筍","問政山筍",滬菜中的"枸杞春筍",陝菜中的"春筍燜肉"等。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竹菌也是食物葯,是指生於竹林中的一種真菌,如竹蓀。有關它的葯膳作用在《食療本草》、《本草拾遺》、《本草綱目》等醫著中均有記載。竹蓀作食用菌已有悠久的歷史,過去只能從野外採集,數量極有限,通常只作帝王貢品,現已進行人工栽培,其產量和質量均有顯著的提高。


大熊貓最喜歡的食物是富含澱粉和半纖維素的竹筍、嫩竹葉和嫩枝幹。當成年大熊貓以竹筍為主要食物時,它們的體重一般每天都會增加,而這時也是在春夏大熊貓的繁殖季節。在只能以竹竿為食的冬季,大熊貓一般每天都會減掉若干體重。大熊貓選擇竹子作為主要食物的原因:首先是,相對於其他食物來說,竹子分布廣泛,容易獲得,與大熊貓進行搶食的競爭者少。其次是相對於其他木本植物,竹子中含有濃度相對較高的澱粉。再是竹子不同部位隨四季的變化其澱粉含量亦隨之變化,大熊貓總是選擇取食竹子中澱粉含量高的部位。竹子中澱粉和半纖維素含量最高的是竹筍,同時竹子的生長很快,每年都有兩季。每當竹筍發生的季節,也是大熊貓發情和生兒育女的季節,此時大熊貓就優先選擇取食竹筍。竹筍中的高含量澱粉和半纖維素可以為大熊貓發情及生兒育女大量補充體力,增加體重。在冬季沒有竹筍和嫩竹葉的情況下,竹竿中的澱粉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則會達到一年中的最高點,這時大熊貓就開始吃竹竿。大熊貓每天消耗的能量非常少,這也是它們能夠只依靠竹子這種低熱量食物生活,同時仍能保持較大體重的原因之一。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結論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全球最高最大的“淡水塔”,給高原東部帶來八條大江大河,形成世界最大的“天然發酵池”——四川盆地。這裡氣候最溫潤、海拔最合理,動植物最豐富、微生物最活躍、大熊貓最宜居。從發展的眼光看,地球上的動物在加速滅絕,微生物在不斷增加。中國竹子世界第一,四川竹子全球最好。“食竹者”高雅,“食肉者”俗氣。竹筍是食物、藥物、詩歌、氣節、人生。要健身、吃竹筍。吃竹筍有助於健康長壽,事業節節高升。要消除身體疾病,必須從改變食物結構開始,食竹是最好的選擇。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大熊貓是“世界語”“國際范”,四川的特殊“生物遺產”,具有四川特點,四川味道,四川風格,四川氣質。四川發展大熊貓竹筍食品產業,就是佔據人類食品的制高點,符合國際慣例、國家導向、四川政策、人民需要,對於推進鄉村振興、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義,必須堅定信心、謀劃精心、突出重心、牢記初心、樹立雄心,儘快建強補齊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價值鏈、空間鏈、企業連,讓大熊貓把大川菜帶向全世界。大熊貓就是太極圖的拓撲變換,擇機而變,強而不霸,幾經大難而不滅,是珍貴的生物“活化石”,充分證明了“適者生存”的簡單道理。大熊貓就是“哲學家”和“人生導師”,有自己的朋友圈 、食物圈、微生物圈和地理學圈(海拔、氣溫、濕度、陽光等)等,大智若愚,大道至簡,大聖不言。我們應該跟着大熊貓學習生存智慧。大熊貓哲學的啟示是:觀大勢、看長遠、不計較、能妥協、交朋友、擇宜居、吃竹食。從“輕科幻”講,未來的竹子也有“蘿蔔竹”“人蔘竹”,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未來的人類都是食竹動物。否者,難以健康長壽和繁衍壯大!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聯主席、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後強2022年6月25日在四川飯掃光食品集團“大熊貓竹文化研究院”籌備會上的發言)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讀城觀察】

(上下滑動 點擊閱讀)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讀城〕大熊貓哲學啟示:竹筍是人類未來的主食 - 天天要聞


相關圖片有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寵物分類資訊推薦

關愛流浪貓:是善舉還是生態難題 - 天天要聞

關愛流浪貓:是善舉還是生態難題

在城市的邊邊角角,當我們與那些孤苦伶仃的小生命不期而遇,內心深處總會不由自主地萌生出溫柔的惻隱之情。流浪貓,宛如城市中的隱匿幽靈,用它們獨特的方式訴說著艱辛的生存篇章。然而,面對它們,我們究竟應不應該伸出援助之手,給予其食物與關懷呢?
你為什麼養狗?一場心靈的對話 - 天天要聞

你為什麼養狗?一場心靈的對話

#你為什麼會養狗#“養狗?那不是自找麻煩嗎?”這可能是很多人的第一反應。的確,養育狗狗意味着投入關懷、時間和精力,乃至金錢。然而,若你詢問我為何選擇與這些四條腿的朋友共度時光,我的回答將是簡單而堅定的:“因為它們所帶來的一切,絕對值得。
當狗狗有這些行為,說明它很孤獨,你就多陪陪它吧 - 天天要聞

當狗狗有這些行為,說明它很孤獨,你就多陪陪它吧

狗狗是富有情感且非常依賴主人陪伴的動物。當狗狗有這些行為,說明它很孤獨,你就多陪陪它吧!過度吠叫如果狗狗在家裡長時間、無緣無故地大聲吠叫,這很可能是它感到孤獨的表現。吠叫是狗狗試圖引起注意或者與外界交流的一種方式。
四川長寧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小靈貓 - 天天要聞

四川長寧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小靈貓

“警察同志,你們快來!我們這裡有兩隻動物幼崽,不曉得是啥子。”近日,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老翁鎮派出所值班民警接到熱心村民的電話求助。相關人員趕到現場,發現兩隻嗷嗷待哺的野生動物幼崽。經專家初步鑒定,這兩隻幼崽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小靈貓。“當時下着小雨,我也不認識是啥動物,就用紙板遮蓋了一下。”6月18日,...
被勒龐力推為法國總理人選的巴爾代拉:“獅子崽”終成“雄獅”? - 天天要聞

被勒龐力推為法國總理人選的巴爾代拉:“獅子崽”終成“雄獅”?

2022年11月5日,法國巴黎,巴爾代拉當選國民聯盟主席後,向觀眾表示感謝。 法國政壇似乎不缺“政治神童”,前有39歲當上總統的馬克龍、34歲出任總理的阿爾塔,現在又有28歲帶領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在歐洲議會選舉中大勝的巴爾代拉。17日,法國國民議會選舉競選活動拉開帷幕。最新民意調查顯示,國民聯盟將在選舉中領先。16...
“素媛案”強姦犯又出獄了 - 天天要聞

“素媛案”強姦犯又出獄了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電影《素媛》原型罪犯趙斗淳此前因違反“夜間外出限制令”被韓國地方法院判處有期徒刑3個月。京畿道安山檀園警察署6月19日消息稱,趙斗淳當天刑滿釋放。趙斗淳資料圖(圖源:環球時報)趙斗淳于當地時間19日上午8時左右從水原拘留所出獄,上午9時左右乘車返回京畿道安山市檀園區的住所。趙斗淳2008年12月...
原來狗狗“輕輕咬你”,不只是玩耍,還有這些含義 - 天天要聞

原來狗狗“輕輕咬你”,不只是玩耍,還有這些含義

養狗的鏟屎官們,是不是都遇到過這樣一個場景:自家的小狗狗突然湊上來,輕輕地咬了你一口,但又不會真的咬疼你。這時候,你可能會有點困惑,這小傢伙到底是想表達什麼呢?別擔心,接下來就告訴你,狗狗輕輕咬你的6個含義!“嗨,我在跟你打招呼呢!
細膩婉約的蘇州園林里,卻埋着一隻兇猛的老虎,其主人大名鼎鼎 - 天天要聞

細膩婉約的蘇州園林里,卻埋着一隻兇猛的老虎,其主人大名鼎鼎

來“百園之城”蘇州,遊覽園林自然是重中之重。蘇州園林從古至今是詩意江南的代表,寄託着着主人對山水家園的品味和情懷,也訴說著出世與入世間的平衡。縱使高牆外車水馬龍、世俗紛爭,高牆之內卻是魚戲蓮葉的悠閑,滿地蕉蔭的恬靜。細膩婉約、風雅動人是園林的基調。網師園,是蘇州園林中型古典山水宅園代表作品。整個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