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博物館,向來是件正經事。那關於動物的博物館你逛過嗎?
在上周六,pandapia熊貓烏托邦七周年特別策劃主題慢直播「神奇動物在這裡」的最後一場——“神獸出沒”的直播中,我們雲逛了成都大熊貓博物館和成都博物館“人與自然貝林捐贈展”。
這次雲看展,讓我們了解了很多新奇的“神獸”,老師們的講解也我們知曉了很多動物神奇的知識。一起來回顧一下吧~
小馨
說到國寶大熊貓,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萌、可愛、想rua。但是在科普老師的眼中是不一樣的。
芝麻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趙昕老師和我們雲逛了成都大熊貓博物館,穿越大熊貓的八百萬年,讓我們認識了大熊貓的古老歷史:
“大熊貓是一種很成功的物種,也是智商很高的動物。”
“竹筍永遠的神!”
“熊貓是一種自帶流量的物種,有着特殊的號召力和吸引力來促進社會對珍稀物種保護和關注。”
左趙昕老師 右周詢老師
大熊貓的演化史
眾所周知,大熊貓喜歡吃竹子,從竹筍、竹葉到竹稈都能吃得津津有味。但是在不同季節,大熊貓所喜好的食竹部位是有所變化的,從而最大限度的從食物中獲取更多營養。
芝士 芝麻 大美 青青 妮娜 成蘭 小馨
春天的竹筍最鮮嫩多汁且富含蛋白質,夏天竹筍和竹葉儲量豐富且易尋找,秋天的竹葉最富含脂肪,冬天的竹稈全是植物纖維,有助於抗餓。
食竹策略
大熊貓不僅愛吃,而且會吃。熊貓用自身飲食習慣告訴我們——吃素也是會長胖的!
翻看適合熊貓吃的竹類科普書
成都大熊貓博物館,不僅有大熊貓的各種神奇的小知識,還記錄了最初大熊貓保護工作的艱辛。
科考人員野外工作照
博物館裡展示了老一輩大熊貓研究保護人員的野外調研工具、筆記記錄等。也存留了很多前人科考的影像資料,讓我們深刻體會到大熊貓保護工作的不易,也讓更多人了解和參與到大熊貓保護工作裡面。
科考人員野外工作記錄 拓本
在城市裡,很難看到各種動物,甚至在野外偶遇動物也是一件幾率很小的事。那想要了解世界各地的珍奇異獸,就來成都博物館“人與自然貝林捐贈展”一飽眼福吧~
成都博物館自然部副主任周詢老師在直播間陪我們一起從本地出發,逛遍了世界各地自然風光。
自帶wifi的毛冠鹿,以園潤和潤九為設計原型的熊貓模型......在“人與自然貝林捐贈展”可以非常明晰的看到大熊貓生活環境周邊和大熊貓的動物朋友們。
生活在高原地區的雪豹的叫聲和它的外表具有非常鮮明的反差萌,威武外表下叫聲其實是喵喵叫,你對雪豹的印象是不是大有改觀?
“大熊貓囡囡”也成為新的計量單位,網友們在看直播的同時也在用囡囡來計算每種動物的重量。周老師說棕熊的體積大約是熊貓的1.5倍左右,立刻就有網友說1.5囡。
北極熊的毛是什麼顏色?很多人會覺得應該是白色的吧,但是在科普老師的講解下我們才知道,北極熊的毛其實是透明的,它的皮膚是黑色的,在光線的作用下顯得其毛色呈白色。奇怪的知識是不是增加了?
從廣袤亞歐大陸到神奇澳洲大陸,從冰原極地到風情非洲再到多樣美洲,“人與自然貝林捐贈展”帶我們看遍世界各地神奇風光,認識了各地“神獸”。
非洲展區
保護動物首先就是要從認識和了解動物開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還需要不懈努力。兩位老師在直播中給我們帶了一堂生動別樣的動物認知課,別開生面的直播形式也讓網友們直呼講解專業、科普認真,打開了看展新方式!
直播最後,也迎來了園潤九歲生日會的回顧,菜花園組合同框出鏡。
周老師介紹道成都博物館“人與自然貝林捐贈展”里的大熊貓模型設計原型之一是園潤。同時園潤也是周老師的心上熊,能在直播間跟園潤一起過九歲生日,她感到很開心。
兩位老師的講解也使得本次直播精彩紛呈,B站直播在線人氣峰值高達11萬。
隨着最後一期直播“神獸出沒”的結束,pandapia熊貓烏托邦七周年特別策劃主題慢直播「神奇動物在這裡」系列慢直播正式落下帷幕。
三場慢直播分別從觀看國寶大熊貓的一天到見證動物園裡動物朋友的生命歷程,最後感受以動物為主題博物館帶來的動物文化的奧妙。
共計引發了20373條彈幕的熱烈討論,累計193.05萬人次在直播間與動物相伴、感受動物文化、發現動物之美。
接下來,我們也將繼續記錄人與自然的情感故事,關注更多動物生命故事,與大家一起和動物“對話”~
獨家直播合作平台
bilibili
特別鳴謝
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管理分局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成都動物園
成都博物館
大熊貓國家公園崇州管護總站
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B站|抖音
今日頭條|西瓜視頻
微信視頻號|小紅書
商務合作:[email protected]
本公眾號的原創內容(包括圖片、文字、視頻、產品形象等),著作權均歸品牌“pandapia熊貓烏托邦”所有,僅供閱讀傳播,未經許可,請勿用於其他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