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飯是垃圾食品之王!”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亂扣帽子可不好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微博中看到,有一篇關於營養前輩林海峰的文章,該標題是“白米飯,垃圾食品之王!” 也並非是空口無憑,並例舉了多個食品,即麵包、饅頭、麵條等主食,通過對比這些食物的糖類以及GI發現白米飯的血糖生成指數確實很高。

也有相關的研究證明,過量食用白米飯可能會增加人們罹患二型糖尿病的發生概率。但把它比喻成垃圾食品之王,可能就有點言過其實了。即便高血糖生成指數的米飯,整體營養價值較低,大多都是碳水化合物、澱粉,可並非一無是處。

高能量食物也有該食物的好處,比如在抵抗飢餓上面是非常得力的幫手。在美國著名農業經濟學家唐·帕爾伯格曾說到:雜交水稻是中國人戰勝飢餓最重要的方式”,水稻之父袁隆平袁老師一生都奉獻在這上面,不能因為詆毀白米飯的話功虧一簣。

大家也可以看看世界衛生組織的看法:

在最早之前流傳的“WHO所公布的全球十大垃圾食品名單”,在民間是廣為流傳,其中涉及到油炸食物、燒烤、方便麵膨化食品、罐頭、冷凍甜點、加工肉類、碳酸飲料、腌制食品、奶油製品、蜜餞類,已經被闢謠以及否認。

此外,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沒有垃圾食品只有“垃圾”吃法。不過,為了大家不冤枉白米飯,在定義上面提到了“高糖”、“高熱量”、“低纖維”、“低礦物質”、低維生素、“低蛋白質”。

而米飯在沒有被精細加工之前,富含維生素B族、膳食纖維、多種維生素、多種礦物質,只不過後來人們為了口感問題,把原先的糙米變成胚芽米,再加工成白米。

所以,白米飯並不是完完全全的垃圾食品,反而是因為大家的吃法。按照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量是,每天每人應進食250~400g谷薯類,針對每個人吃白米飯的量,以一個拳頭大小為宜。

在食用白米飯的同時,大家可以選擇兩種方式,第一種是白米飯可以和五穀粗糧組合,如紅豆、綠豆、芸豆。第二種是和優質蔬菜結合,比如芋頭、馬鈴薯、山藥等,這些蔬菜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當主食再適合不過了。

如果大家覺得豆類不好吃,還可以提前浸泡,口感會好很多哦,美味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