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資2億美元,劇情稀爛,瘋狂元素城鬼才設計竟成最大亮點!

老實說,《瘋狂元素城》是專門拍給設計師看的吧?

時隔7年,皮克斯耗資2億美元打造的新電影《瘋狂元素城》,自6月16日上映以來,口碑褒貶不一,豆瓣開分7.5,與一母同胞的《尋夢環遊記》、《瘋狂動物城》9分以上的輝煌成績相比,就有種尖子生考低分的既視感。

看電影預告的時候:哇.....

看完劇情後:要不咱還是看設計吧。

只能說這個分數它真的不冤。


故事開始於一座巨大的元素城,城中主要居住了風、火、水、土四種自然元素的居民,故事情節圍繞着火元素女孩小焰和水元素男孩阿波展開。

簡單概括就是出生於“火族人”社區的雜貨鋪女孩小焰與公務員男孩阿波意外相遇,打破隔閡追求幸福的故事。

無論是劇情設定、矛盾衝突都給人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不免讓人覺得,2億美元成本的電影就這?

然而撇開愛情線,元素城的設計才是真正叫人眼前一亮,感情錢都花在這上面了。

在電影中火元素小焰追逐水元素阿波進入元素城的情節中,跟隨着她的視角,我們看到了絢麗多彩的元素城都市,一個包羅萬象的烏托邦。

事實證明皮克斯的金牌製作團隊想象力還是十分強悍的,把水、火等不同元素擬人化代表種族,按照元素屬性,城市被劃分出水、火、風、土4個區域。

在這座未來都市裡,有很多天馬行空的建築和基礎設施,比如各種元素們乘坐的地鐵,水元素的快速通道玻璃滑梯等。

下面我們就來扒一扒,元素城裡的那些瘋狂設計!

(附帶幕後概念設計圖~)


水元素區建築設計

元素城場景規模巨大,糅合了中國、西班牙荷蘭墨西哥等元素,但仔細觀察又會發現整座元素城幾乎是翻版的紐約城。

在後續對影片導演彼得·孫的採訪中,也證實了這一點,他表示元素城的設計靈感來源於他在紐約的生活經歷。

概念設計圖

在主角阿波所生活的水元素區,建築多為現代工業風格強烈的摩天大廈,如“香檳塔”,是現代大高樓建築外觀常用的全透明玻璃幕牆和鋼骨架結合,可以極致利用自然光,降低對人工照明的依賴。

概念設計圖

概念設計圖

從海報可以看到,不少建築從外型構造上看,甚至有雙層幕牆系統設計,減少外界高溫對建築內部影響,從而節約能源消耗。

導演彼得·孫在介紹元素城的設計參考了各種港口城市、海濱城市,例如香港阿姆斯特丹上海威尼斯芝加哥,甚至是新奧爾良的水道。

畫面轉移到室內,在邀請小焰到家中做客的片段中,阿波的家竟然是個室內泳池,客廳使用的是很少見的充氣式傢具,流暢的曲線造型,結合屋內軟裝元素,比如藝術感掛畫,圓球形落地燈,同時窗外夢幻的城市景觀融入室內空間,既貼合人物設定又給人一種新奇感。

有點類似法國充氣家居品牌Mojow的傢具,在造型上不僅多變,材料使用的還是具有生態責任性和可生物降解性TPU(熱塑性聚氨酯)。


火元素區建築設計

小焰家雜貨鋪位於元素城的“火族人”社區,這裡的建築走復古工業風設計路線,房子用紅棕色的磚塊建造,造型似堆疊的火爐。

在夜晚燈光的映襯下更像燃燒的爐子,富有新意且浪漫。

概念設計圖

值得一提的是房屋窗戶造型設計,很難不讓人聯想著名設計師安東尼·高迪設計的巴特羅之家米拉之家,太高迪風”了。

鏡頭晃到小焰家雜貨鋪正面,房子造型直接撞臉三次元建築Casa Terracotta粘土屋,相似度更是直接達到70%有沒有!

這棟黏土屋坐落於哥倫比亞Villa de Leyva,在當地被人們稱作“打火石”屋,是哥倫比亞建築師奧克塔維奧·曼多薩用“烘烤”方法建造,他把這棟5400英尺的房子稱作“世界上最大的土陶”。

不僅如此,這棟粘土屋還是一棟以粘土為原材料手工製作的土陶屋,在陽光下烘烤而成型,內部功能區域劃分明確,太陽能熱水器、馬桶等現代化設備一應俱全。

土元素區建築設計

為了宣傳這部電影,官方直接將地點選在上海的天安千樹,一座綠植覆蓋的“土系”建築。

整體為巨型山形,囊括400個露台和1000個種滿綠植的平台,酷似傳說中的“古巴比倫空中花園”。

與影片中“土系”建築空間加植物的組合,令人神往的綠色住宅。

這類的“可持續性建築”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少見,綠色生態住宅建築也一直是為了建築可持續發展的方向,但由於高昂的建造及維護成本,不佳的居住體驗,還存在安全隱患,這樣的“可持續性建築”並未大面積推行。

除此之外,“可持續性建築”設計難點之一在於整個建築的能源供應,非常考驗設計師對設計的考量。

風元素區建築設計

電影中小焰前往觀看空中飛球比賽的時候,展現了颶風體育場的外觀,整體造型酷似龍捲風

導演彼得·孫在訪談中談到,颶風體育場建築概念原型來自美術指導畫的一個小小龍捲風。

概念設計圖

這個以風元素設計的風型建築,造型奇妙有趣又極具未來科幻感,還能讓人一眼就明白它的含義。

這樣類型的建築不免讓人聯想到馬岩松的設計作品,大膽前衛,又極具未來感。

其實早在2015年,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公司Kinslow, Keith & Todd 事務所就曾發表過一個設計構想:在塔爾薩一個停車場上建造一個龍捲風形狀的摩天樓。

概念圖

介紹中表示,這棟塔狀結構建築主要劃分出幾個功能區,一個致力於天氣研究的博物館,一個風暴研究中心,一個旋轉的酒吧和餐廳以及一個綠色屋頂。


概念圖

整棟塔樓高度將在75-90米間,室外預計採用玻璃和穿孔金屬板混合建造。

遺憾的是這個項目當時沒有找到投資者,最後並沒有落成。

這個設計在今天看來,也許天馬行空,但出發點確實大膽。

隨着科技越來越發達,為了增加實用性,事物的外觀被設計得越來越簡潔,可也因此丟失了“煙火氣”。

回顧近些年的各類設計作品,不免讓人有種想象力“蒸發”的感覺。

當代頂尖優秀建築設計師的馬岩松,他曾經說過讓人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話:建築的創造,重要的不是形式,更不是仿照,而是用最有效率的付出實現最大的意義,我們的建築絕不是追求形式上的新奇怪異,而是要創造未來。

元素城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滿足了人們對於未來繁華都市的想象。

它展現的是一個高科技、智能,但人性化、極具人情味的未來綠色智能都市。

總體來說,拋開略顯俗套的愛情線,《瘋狂元素城》對設計人而言,是一道色香味全的絕佳美食。


資料來源:

CR:wuhu動畫人空間、Mojow

http://www.dezeen.com/2015/03/12/kinslow-keith-todd-tornado-shaped-skyscraper-oklahoma-weather-museum-tulsa-people-revolving-restaurant/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工作人員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