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出現這幾個癥狀,要格外重視謹防重症

當前,新增感染者處於快速增長期,新一波疫情高峰來臨,部分人群感染後出現臨床癥狀,包括發熱、肌肉關節酸痛、咽喉腫痛等表現。那麼出現哪些癥狀可能正在轉重症?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孫培培提示,第一,出現氣促,呼吸頻率≥30次/分;第二,靜息狀態下,吸空氣時,指氧飽和指數≤93%;第三,動脈血氧分壓除以吸氧濃度≤300mmHg;第四,臨床癥狀進行性加重,肺部影像學顯示24~48小時內病灶明顯進展大於50%。出現上述任何一種癥狀之一就要考慮可能正在轉為重症,建議要儘快入院。

資料圖

對於胸悶癥狀,孫培培也表示,大部分患者在感染新冠之後,氣道反應比較高,有些人合併咳嗽,咳嗽之後會有氣短或胸悶的癥狀,是比較正常的現象,也可能是因為肺臟、心臟、貧血等基礎疾病造成的,也有可能是炎症進展到了肺部。

“雖然很多重症、危急重症患者都會有胸悶、氣短的表現,但是出現胸悶的癥狀不能和危急重症或正在轉向危、急重症畫等號。”孫培培介紹,輕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都可能會出現。首先,輕型患者,可能是因為心理壓力或者緊張情緒造成的胸悶不適,也可能是因為感染後,出現了上呼吸道的癥狀,比如鼻塞、痰多、氣道反應較高後引發的胸悶、氣短;普通型患者因為炎症發展到了肺部,會出現胸悶、氣短的現象。

此外,如果肺臟有基礎疾病,出現胸悶後就要注意,儘快去醫院進行檢查治療;如果患者本身沒有基礎疾病,但是胸悶、氣短以及伴隨癥狀在持續或者有所加重也要引起注意,但是總體來說在感染初期的3~5天甚至1周內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在早期出現胸悶、氣短的癥狀,可以對症服用一些相關藥物,並且可以採用吸氧、休息的辦法看看是否能有所緩解。

出現哪些癥狀可能正在轉向重症?根據《新冠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重症的診斷標準為,第一,出現氣促,呼吸頻率≥30次/分;第二,靜息狀態下,吸空氣時,指氧飽和指數≤93%;第三,氧合指數≤300mmHg;第四,臨床癥狀進行性加重,肺部影像學顯示24~48小時內病灶明顯進展大於50%;孫培培強調,除第四條外,前三條大家都可以自行檢測,建議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加重配備簡單的監測設備對相關指標進行監測,以幫助患者更好的監測病情,把握好入院時機。

轉自: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來源: 青年觀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