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咔嚓”一個陌生男子,在一處搖搖欲墜的教室牆旁,興奮地按下快門。
對面的女孩猛地一抬頭,看着發光的機器,嚇得瞳孔放大,手裡的筆停了片刻,緊接着又用力地跟着老師念黑板上的字。
這個女孩就是蘇明娟,而這個男人是從北京走進貧困山區的攝影師謝海龍。
眼前的教室讓謝海龍感到震驚,教室的地面牆面凹凸不平,坑窪處還有積水。十幾個孩子和破舊的桌子,擠在角落的一旁。
四處透風也維持着教室需要的光線,可眼前的孩子們精神面貌卻出了奇的好,聲音如此鏗鏘有力,手緊緊地握着鉛筆,在幾頁黑黑的紙上拼寫。
謝海龍發現一個女孩,穿着紅色格子衣服,眼神堅定,決定拍幾張照片作為素材。聲音引來蘇明娟的注意,謝海龍卻意外地捕捉到一張與眾不同的照片。
誰也未曾想過就是這樣的一張照片,徹底改寫了她的命運。
時隔31年,蘇明娟現在怎樣了呢?她又如何憑藉這張照片逆天改命的呢?
這還要從她的身世說起……
01 貧困學生,渴望上學
蘇明娟,出生於安徽金寨縣的一個貧困小山村,她的父母都是普通的農家,一年的土地收成也不夠全家半年的生活。
轉眼間蘇明娟7歲了,天天坐在小院里,望着學校的方向發獃。
但當時的學費,在31年前這個偏僻山區來說,足以把一個家庭掏空。
沒辦法,她父親蘇良友只能起早貪黑去山上砍柴、河裡捕魚只為了在集市上換些錢供蘇明娟上學。
第一學期,蘇明娟如願地來到地來到教室。
教室破舊矮小,四處透風。下雨的時候,教室坑窪里存滿了水;冬日裡寒風侵襲,7歲的她手長滿凍瘡,她摸着帶來的小暖爐,讓僵住的手指暖一下,繼續寫字。
一個拿着照相機的男人,不經意間對着她連拍了好幾張相片。
蘇明娟正專註地拿着手裡半截鉛筆寫字,猛地抬頭,看到奇怪的機器閃着光,她驚恐地愣了幾秒。
而這個男人,正是來自北京的攝影師謝海龍,他近幾年都在拍攝貧困小學的學生,來到蘇明娟的學校也純屬意外。
一次意外拍下的大眼睛女孩,讓他徹夜未眠,惡劣的學習環境,這群孩子竟絲毫不受影響?他反覆看這張照片,似乎看到了女孩想要上學的渴望。
謝海龍在一次採訪中也說:“那個眼神,似乎在直視每一個看這張照片人的心靈,似乎再說,為什麼你的孩子生下來就可以坐飛機,而我只是想上學就這麼難?”
謝海龍把照片寄給多個出版社,希望社會各界都關注到孩子們。社會各界都關注,僅僅用一張照片,談何容易?
出乎意料的是,希望工程採納了“大眼睛女孩”這張照片,片並取名《我要上學》,一時間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的反響。
此時的蘇明娟,還不知道她的命運會因為一張照片,發生怎樣的轉變?
02 一張照片,改寫命運
仔細看看這張照片,盯久了真的會眼角濕潤。
照片中的蘇明娟,腰背前傾,緊握鉛筆。雜亂的頭髮下,乾裂的嘴唇,黝黑的面龐,夾雜着純凈的眼睛,在黑白格調中,眼睛尤其的明亮且堅定。
1991年,這張照片成為希望工程的宣傳照,一時間這張照片家喻戶曉。蘇明娟被選為希望工程的形象大使,慕名而來的捐助也悄然開始。
蘇明娟收到第一批的捐助,不僅是每個學期定時寄過來的學費,還有那一封封手寫的鼓勵信,每次看完蘇明娟都要偷偷抹淚。
蘇明娟把每一封信都收藏好,直到現在也沒人知道信中是怎樣的鼓勵,她把所有的力量都化成了學習的動力。每天抱着得來不易的書本,直至深夜才肯入睡。
初中高中資助還在繼續,讓蘇明娟看到了改變命運的機會,她立志要走出大山,要改變父母的命運,要回饋所有的捐款人。
在天津一名退休老人的幫助下,蘇明娟順利讀到了高中。再後來好心人的捐助,蘇父果斷拒絕了。蘇父對蘇文娟說:“這錢是人家的血汗錢,咱不能再要了,我還有體力,可以供你上學的。”
蘇明娟手裡攥着一個個充滿愛的信封,眼睛裡也充滿了淚水。因為她知道,如果沒有這些捐助,自己可能早就輟學,無緣書本,更無緣大山外的生活。
1997年,蘇明娟受邀到北京共青團大會現場,她作為全場年齡最小的參會代表,迎來了很多掌聲與鮮花。
她的出現,揭開了貧困孩子教育的問題。從那時起,社會各界開始關注貧困山區的孩子,上學難的事。為此,千千萬萬個蘇明娟,都可以在上學的年齡有學上了。
有人說沒有謝海龍就沒有蘇明娟的今天,確實。
如果謝海龍沒有關注到貧困山區的孩子,大多數人肯定也不會想到,自己眼前再稀鬆平常的學校,寬敞的操場,堅固不透風的牆,都是山區孩子想都不敢想的夢。
但也有人產生疑問,蘇明娟現在有了資助,又出了名,會不會變得好逸惡勞?畢竟這種事情並不稀奇。
03 理所當然,理所應當
“這錢我不能要,我現在有能力上完大學,請把這筆錢拿給更需要的同學。”
大學的校領導盯着蘇明娟,對她說她是學校的貧困生,這900塊錢她理所應當收。但蘇明娟眼神堅定地拒絕道。
在蘇明娟的心底,並沒有什麼理所當然?她比誰都明白,這筆錢對需要的人來說,足以改變命運。
她在初二時,曾有一筆捐助人拒絕收回的捐款,她就把錢寄給寧夏的一個上不起學的小女孩,幫助其圓上學夢。
她收到了小女孩的感謝信,上面的淚漬讓她明白小女孩有多喜悅。她更加堅定,這份希望一定要傳遞給更多孩子。
她努力學習,最後以中等的成績考入安徽大學職業技術學院,相比其他同學在大學混日子,她不敢有一絲鬆懈,因為她明白上大學的機會有多麼難得。
學校里,她是為數不多上課沒跟上,還會課下追問的同學,老師看到她厚厚的筆記,也感覺到眼前的女孩足夠的優秀。
到了周末,蘇明娟會找一些兼職,冬天冒着風雪舉牌子,夏天頂着高溫發傳單,給小餐店打零工。胳膊酸,腿累得得抬不起來,她沒有抱怨而是默默把存好的錢,寄給希望工程。
大學畢業後,她進入國企工作,中國工商銀行安徽分支行。在這裡管吃管住,又為蘇明娟省下了一筆固定支出。
這時就有人說,蘇明娟撿了大便宜,因為一張照片,成績平平,卻進入全世界最賺錢的銀行。
確實,這句話足夠刺耳,但好像又沒啥毛病。
蘇明娟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堅持,自己的行動,來傳遞這份幸運。她每月都會拿出1000元作為一筆固定支出。
身邊的親友朋友也曾勸她說:“你以後也會有家庭,有生活,你就是不捐誰也沒人會說啥,又何必還花那個錢。”
她卻說:“這不是理所應當的嗎?沒有希望工程,哪裡有現在的我。”
這年頭,錢能使鬼推磨,也能改變一個人,能遵循內心的人不多。
蘇明娟絕對算一個。
04 成家立業,傳承希望
蘇明娟進入了人生的第三階段,結婚生子。
她和丈夫都有穩定的工作,但孩子出生後,經濟壓力就大了。
蘇明娟每個月固定支出1000元,這讓她丈夫心裡很是不舒服,覺得蘇明娟為了虛假名聲根本不顧小家。
幾次爭吵後,蘇明娟帶着丈夫去山區看四處透風的祠堂,講改變一生的經歷。也清楚地和丈夫說:“這1000元對於我們的是生活的質量和壓力,我們咬咬牙、努努力就可以扛過去的,但對於貧困山區的孩子,是足以改變他們一生的錢。”
最後丈夫妥協了。但隨着時代進步,物價上漲,錢都毛了。
2006年,蘇明娟找到攝影師謝海龍,決定把“大眼睛女孩”的版權賣掉。最後拿到30多萬元,她們一起決定投入建造希望小學。
傳承“希望”成了蘇明娟刻在骨子裡的習慣,她成了下一個謝海龍。在無人問津的時間裡,她依舊有一筆固定支出,成為慈善活動中一個固定身影。
好景不長,當她再次出現在大眾視野的時候,竟被惡意猜測和質疑。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2017年,34歲蘇明娟成為安徽省的共青團副書記,千萬條評論撲面襲來。
有的網友更是扒出蘇明娟是“大眼睛”女孩,造謠她因為這張照片吃了不少紅利,成為副書記,肯定是有黑幕。
但網友不知道的是,蘇明娟做這個共青團副書記只是兼職,沒有工資。她做這個只是因為,可以接觸到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
真的像東野圭吾說的那句:“唯有人心和太陽不能直視。”
05 結語
2018年,央視節目《開學第一課》中,蘇明娟通過鏡頭對做客嘉賓謝海龍眼含淚水說:“謝謝您”。
在鏡頭中,我們能看到蘇明娟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但回想當初,蘇明娟也感慨:“如果沒有那張照片,我一定不會有現在。”
她很感謝謝海龍圓了她的上學夢,更改變了她的命運。她苦過,所以她用行動成為更多孩子的撐傘人。
2018年6月12日,她成立了“蘇明娟愛心助學基金”。並且還成立了6人的團隊,為貧困山區孩子拍照記錄,這次換她做孩子們的一盞明燈。
蘇明娟有一顆堅定的心,不懼風雨,不懼質疑。
時隔31年,蘇明娟用行動來回饋所有幫助過她的人,用愛接力愛。
近日,蘇明娟作為共青團副書記,和區政府副區長一起去鄉鎮小學,查看是否有需要幫助的地方。
迄今為止“蘇明娟助學基金”已經參與3所希望小學的建造,幫助了80多名貧困學子圓了上學夢。
我想說:蘇明娟是幸運的,因為她生在那個網絡並不是特別發達的時候,遇見了一位實地走訪的謝海龍,一張照片改寫了她的命運。
但她並沒有因為幸運然後偷笑,而是努力學習,堅持傳遞這份希望。這要多強大的使命感,才可以把希望傳遞幾十年,這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嗎?
答案,並不是。更何況是網絡發達的今天,明星塌房顛覆三觀,網絡騙子榨乾善良,真真假假的世界這讓大多數人選擇了“寧可信其有,不如信其無”的心態。
為了捐助不被騙,三條建議給到大家:
- 個人賬戶請小心,官方渠道最靠譜
- 感人文章請謹慎,相關證據才真實
- 陌生短信請勿信,沒有反饋錢會沒
這篇文章致敬謝海龍這樣的攝影師,更致敬默默堅持投身於希望工程的好心人。
感謝有你們,一切更美好。
作者:秋水
參考資料:
共青團中央:《30年前,她因為一雙“大眼睛”而震撼全國,現在怎麼樣了?》
央視網:《2018開學第一課:“大眼睛”女孩蘇明娟感恩解海龍 堅守夢想讓愛心延續》
瀟湘晨報:《7月26日上午,團省委副書記蘇明娟一行赴裕安區羅集鄉興隆小學開展實地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