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岐伯、姬水、封神傳說、周人來歷的考證

岐山、岐伯姬水、封神傳說、周人來歷的考證

2022-7-22

1、

可以明確,喬山就是岐山,具體就是黃堆鄉山底村這個有兩個小山頭的山。原來的山尖應該更高聳。西周後期大地震記載“岐山崩”,漢武帝時也發生大地震,東漢時期也發生大地震。

一方面周原遺址就是面對這個位置。一方面,就如“女媧之腸”,周人先祖稷的傳說還有母系社會的影響。這個地形就像是乳房,那麼乳房面對的平地當然是腹部,是寶地了。而且各方面條件也有利,所以選擇這個位置作為周原核心區。

2、

黃帝問岐伯健康養生,應該是岐山後面的山谷,那裡的黃土便於大規模挖窯洞,而且地勢也有利於冬暖夏涼。兩邊是山嶺,容易防守,東西可以兼顧。

箭括嶺是個大風口,岐伯不會跑到那裡。岐伯應該是一個部落首領,這個部落比較有知識,懂得養生和醫學。黃帝在岐山問岐伯的傳說應該有歷史依據。

而且周人都把周原和宮殿安排在這裡,岐伯更不會跑到箭括嶺那個方向。

岐伯當時是有地位的人,岐山應該是以岐伯來命名的。

3、

封神太應該在山底村到岐山之間,是周武王召集諸侯的地點,可能是姜子牙代頒。讓姜子牙頒布,是周武王為了迴避利益糾葛矛盾。

還有,周朝為了思想意識形態,重新建立了新一套的神祗說法,然後讓諸侯赴任後傳播各地。

岐山正南方可能是北城門的方位。應該是北城門到岐山之間進行封神大會。

岐山是封神的地方,岐山有三次大地震,西周一次,漢武帝時一次,東漢一次,這讓人們會產生很糟糕的想法。裝神弄鬼就是古代的假與偽,假與偽看來不好,大地震崩沒了。

而且樹大招風,南北朝時可能當地人就隱瞞岐山,所以更缺少歷史記錄。

現在當地其實有明確無疑的傳說:“斬將封神台遺址在陝西寶雞市扶風縣黃堆鄉山底村附近,因為在山底村往東就是西周的東城門——杜城村(杜城村是傳說的東門,在黃堆村東1.3公里,地處喬山腳下)。據老人們講在文革之前這裡還有好多廟,而且裡面都供奉着封神榜里所涉及的各路神仙”。

4、

所謂的姬水,應該就是今黃堆村東2.2公里的那條河,現在的名稱是“任家溝”。這應該就是所謂的“溪水”,溪水其實就是“姬水”,應該是周人來到這裡後才稱之為姬水。而且為了自抬自高,就說這裡是黃帝故鄉。因為天下黃帝為尊,周朝謊稱黃帝出自姬水,諸侯國源自周朝當然也這樣說。

岐山在黃帝時期就是有名的好地方,所以周人跑來佔領的,也有抬高自己名義的目的。其實是,黃帝在這裡駐過兵,並且在這一帶見到岐伯。周族的先人,應該也是沿着任家溝這個斷裂帶來到岐山的。

王家嘴村遺址應該是個兵營,地形複雜。所以說兵營,因為這個方向的地勢需要扼守。

箭括嶺是附近最高的山,在那裡也能便於和王家嘴兵營互相發送烽火台信號之類聯繫。

5、

后稷在崑崙黃帝時期應該是掌管農業的官職,而且地位很高。“後”是帝之下王的意思,夏朝不敢稱帝而自稱後,就是這個原因。在帝嚳後期,帝嚳嫡系部族的一個人被封為后稷,這個后稷就是周人的祖先。這個家族經歷了堯舜禹,在“太康失國”時期逃往今甘肅慶陽北面。因為商朝祖先也是源自帝嚳,所以周人在商朝也有良好關係。

河南衛視的考古節目《隱秘的細節》指出周人的祖先是給商朝抓奴隸,商朝殺的那些人祭,很多都是周先人送來的。周人進攻的部落應該是一些奴隸部族後裔。周人攻打商朝之前,應該已經把西部和黃帝有聯繫的部落重新聯繫起來。所以,周穆王能到達哈薩克斯坦平原那麼遠的地方。

事實上,周人特別能編造仁義禮之類,是因為商湯就是以仁慈收攏人心,商湯捕鳥網開三面的故事就是這麼流傳的,所以周人想顯得比商湯更有道德感。

周人是在陝甘寧逐步發展起來,岐山是搶來的,並不是所謂避難來的。因為季歷可以佔領程邑到了咸陽一帶,周文王已經成了西伯候。也就是說一開始的實力就已經很強大。周文王時想進可攻退可守,所以要把岐山一帶的根據地經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