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喬幫主 夜讀日思 | 出品 關注必互粉
夜讀日思:杜姓是我國非常古老、人才輩出、注重教育、傳播甚廣的姓氏,幾千年歷史上湧現出許多傑出的人才,杜康是釀酒鼻祖,杜甫、杜牧是唐朝超級著名的詩人,他們在我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記!當真是,文武雙全美酒千載釀,詩書傳家氏族萬代興!
郡望堂號
杜姓望出京兆郡、漢陽郡、南陽郡、襄陽郡、濮陽郡、河南郡。
杜姓有京兆堂、漢陽堂、南陽堂、少陵堂、少聖堂、詩聖堂、永言堂、寶田堂、懷德堂、振德堂、杜德堂、義德堂、敦義堂、敦本堂、報本堂、雙桂堂、九霞堂、仰天堂、卜築堂、金填堂、忠諫堂、尚古堂、敬思堂、思成堂、瑞慶堂、餘慶堂、武庫堂、同心堂、凝心堂、世賢堂、家興堂、安寧堂、萬宗堂、澤裕堂、清介堂、浣花堂、花溪草堂等堂號。其中京兆堂、漢陽堂、南陽堂乃以郡望為堂號。唐代詩人杜甫,自稱“少陵野老”,後人推為“詩聖”,子孫因以“少陵”、“少聖”、“詩聖”為堂號。
追根溯源
據統計,杜姓為中國第43大姓。2010年統計,人口約有619萬,約佔全國人口的0.47%。約38.5%分布於河南、山東、四川、湖北4省。杜姓來源如下:
一、出自唐杜氏,為帝堯裔孫之後,以國為氏,始祖杜伯。
黃帝姓姬,其後,他的25個兒子又形成14個姓氏。堯除承繼祖輩姬姓外,又因其母汪龍(居於今河南淮陽市的有鋒氏族部落之女)在祁地伊長孺家生下他,故又以地名“唐杜”為姓。中國古史傳說時代的“帝”都有稱號,如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等。堯的氏族部落善於農耕和燒制陶器,又曾以唐(今河北唐縣)、陶(今山東定陶縣)地為部落居住地,遂被人們尊稱為陶唐氏,故有帝堯陶唐氏之稱號,亦單稱為“唐堯”。
唐代史學家顏師古注釋說:“唐、杜,二國也。殷末,豕韋氏徙於唐。周成王滅唐,遷至於杜,為杜伯。”周宣王一行巡視杜國時,就住在杜伯家,還令工匠鑄銅禮器相贈送,關係相當密切。
周宣王時,唐杜國君在朝任大夫,人稱杜伯。周宣王有個寵妃叫女鳩,她看上了英俊的杜伯,就想方設法去引誘他。杜伯是個正直的人,拒絕了女鳩的勾引,女鳩惱羞成怒,在宣王面前誣告杜伯欺負她。周宣王輕信了女鳩的話,就把杜伯抓起來處死。杜伯被屈殺死,他的子孫大都逃往中原,留在杜城的裔族便以國為氏,稱杜氏。
二、起源於相傳黃帝時釀酒的發明者杜康。
杜是始於釀酒鼻祖的姓。據說杜康是黃帝的宰人,掌管膳食的官。先秦時期杜姓已播遷在現在山西、山東、湖北、四川等省。漢代到南北朝時期,杜姓在現在河南境分布較普遍,陝西西安杜姓比較興旺。杜姓在宋、元時期有族人徙居福建、廣東,清代有遷到台灣者,有的又進而遠徙海外。
三、古代少數民族改杜姓。
①古代板楯蠻(賨人)姓。出自板楯蠻七姓(朴、督、鄂、度、夕、龔)之度氏。三國時有巴夷(賨人)首領杜濩,率部眾附魏,後遷關中。
②鮮卑族獨孤渾氏(吐斤氏),後改杜氏。杜洛周,一作吐斤洛周,北魏末上谷地區起義領袖,鮮卑族。
③北周赫連達,其祖庫多汗避難改姓杜。到了赫連達這一代,才恢複姓赫連氏。
④洵州蠻有杜姓:北周有洵州蠻帥杜清和,洵州(今陝西安康)人。
⑤南北朝隋唐時俚族姓。俚族是先秦時期南越先民中的駱越人、西甌人及漢代的烏滸人、南越人等融合形成的民族,漢末至唐初活躍於嶺南地區(今廣東西部、西南部,廣西東部、南部)。後融入漢族、壯族等民族,是為象州杜氏。
⑥唐時國有杜姓。見南詔贊普鍾十四年(765)大理《南詔德化碑》銘。
⑦吐谷(yû)渾族姓:五代後唐明宗時有吐谷渾人杜每兒。
⑧金代女真族徒單氏,漢姓為杜。
⑨清代越族(即今京族)有杜姓:杜光輝,廣西防城縣福安村(今東興市江平鎮)里長,1883-1885年中法戰爭抗法英雄。
⑩清代回族姓:杜文秀(1823-1872),清末以回族為主體的雲南各族人民聯合反清起義領袖,雲南永昌(今保山)人。
四、現代少數民族改杜姓。
①蒙古族杜姓,本姓生都、都如沁、杜格慶、達高騰、都兀如德、杜爾伯特、達高達奇、杜爾古惕、杜爾根基特氏。
②回族杜姓,部分出自楊姓。
③藏族有杜姓。四川阿壩藏族杜姓,本屬初貼多、初白大房族;四川石棉藏族杜姓,本姓吳木。
④彝族杜姓,本屬補典、阿都、尼杜、阿厄家支。
⑤朝鮮族杜姓,近代自朝鮮半島遷來中國。有杜陵杜氏(萬頃杜氏)、全州杜氏2望(朝鮮語·韓語稱“本貫”)。一支出北宋太祖時兵部尚書杜慶寧之後。宋真宗繼位後,他貶為蘇州刺。由海路赴蘇州途中因遇風浪,連同其子杜之建、杜之逄一起漂流至高麗宮池縣(今金堤郡萬頃)定居,後被封為杜陵君;一支出朝鮮壬辰戰爭時援朝之南直華亭人(今上海市松江區)杜師忠之後。
⑥滿族杜姓,本姓都佳、都勒、都善(杜善)、生都、都塔、都魯(都嚕)、多興、圖克坦、杜魯穆(都魯穆)、杜拉拉(都拉喇)、都拉爾、都雅爾、都爾勒、額蘇哩、都克塔理氏,以及融入滿族之蒙古杜爾根基特氏,達斡爾族德敦、達呼哩、德都勒氏,鄂倫春族杜能肯氏,八旗漢軍杜氏,以及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雅克薩之戰中被俘後編入鑲黃旗定居北京的俄羅斯人(羅剎人)之後。
⑦白族杜姓,唐時南詔國白氏之後。
⑧傈僳族漢姓。出怒然扒氏族,即盤氏族。
⑨土族杜姓,本姓什杜加(土語稱什東加·孔,意為有羊圈之人)。
⑩達斡爾族漢姓。本姓德貢、都松、多拉爾、鄂斯爾、塔合日、德都勒、杜如塔勒、刻衣吉日、達力德爾、 杜拉日淺 “莫昆”。
⑪錫伯族杜姓,本姓杜佳、杜善、杜魯、郭爾佳氏。
⑫鄂溫克族杜姓,本姓杜拉爾(俄格都杜拉爾、謝盼都杜拉爾、尼蘇崑杜拉爾、古然杜拉爾)、音哈完、洪訥林哈完(洪納林哈完)、雅勒哈完(雅魯哈完)、祥嘎林哈完、杜拉嘎特、淺塔俄日氏。
⑬裕固族杜姓,本屬杜曼戶族。
⑭鄂倫春族漢姓。本姓杜寧肯(杜能肯)氏。
⑮苗族、壯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高山族、布朗族、仡佬族、俄羅斯族、京族、水族、基諾族等民族也有杜姓。我的美女同學就是土家族杜姓!
杜姓古今名人
杜康:相傳為我國歷史上最早釀酒的人,創造了用黏性高粱為原料製成清酒的方法,被後人尊崇為酒聖。
杜伯:為西周初杜地(今陝西西安)的領主,為杜姓始祖之一。
杜宇:傳說中的古蜀國國王。周代末年,七國稱王,杜宇始稱帝於蜀,號曰望帝。杜宇同學,看到了吧?
杜倉:中國戰國時期秦國的相國。
杜度: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人。即杜操,魏晉人因避魏武帝曹操名諱,改稱杜度。東漢著名書法家,杜度以善章草著名。崔瑗、崔寔父子學杜度書,後人並稱為“崔、杜”,是草聖張芝的老師。
杜詩:河內汲縣(今河南衛輝)人。東漢官員及發明家。曾創造水排(水力鼓風機),以水為動力鑄造農具,比歐洲同類產品早了1100年,又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因此被當地尊稱為“杜母”。
杜林: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人。東漢大臣、學者。杜林在漢光武帝時曾官侍御史,仕至大司空,稱為任職相。在學術方面因博洽多聞,被譽為通儒,後世之人稱其為“小學之宗”。
杜喬:河內林慮(今河南林州)人。東漢時期名臣,太子太傅 光祿勛官至太尉。杜喬忠以直言,德以輔政,為當世良臣,與李固齊名。
杜密:潁川陽城(今河南登封)人。東漢大臣。在任太山太守、北海相時,以懲治為惡的宦官子弟而聞名,後官至太僕,被太學生稱為“天下良輔”。
杜預: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人。杜恕之子,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是三國時期滅吳統一戰爭的統帥之一。
杜育:襄城鄧陵(今河南襄城)人,杜襲之孫。杜育是中國茶史上最早的茶學專家,他同時也是西晉二十四人文學集團中的一員。
杜順: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朝高僧,為華嚴宗初祖。十八歲出家,法號法順,受習定業,後住於終南山,宣揚華嚴教綱。後人尊為華嚴宗第一祖,世稱文殊化身、帝心尊者、燉煌菩薩。
杜如晦: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人。唐朝宰相、著名政治家,唐太宗時期與房玄齡共掌朝政,曾訂定各種典意制度,時人合稱“房杜”。
杜審言: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祖父。
南嶽懷讓:金州(今陝西安康)人。唐代高僧,俗姓杜,禪宗六祖惠能弟子,後弘法於南嶽福嚴寺,六祖下弘傳最盛的兩大法嗣之一,其後出臨濟、溈仰二大宗支。
杜甫: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佑: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朝宰相、政治家、史學家。贈太傅,謚號安簡。他曾以三十六年的功力博覽古今典籍和歷代名賢論議,考溯各種典章制度的源流,撰成二百卷的巨著《通典》,為典章制度專史的先河。
杜環: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旅行家。唐天寶十年(751),隨高仙芝在怛邏斯城(今哈薩克斯坦江布爾)與大食(阿拉伯帝國)軍作戰被俘,其後曾遊歷西亞、北非,成為第一個到過非洲並有著作的中國人。寶應初年(762)乘商船回國,寫了《經行記》一書。
杜秋娘:金陵(今江蘇南京)人。唐代著名女詩人。杜秋娘喜詞曲,善歌舞,為唐朝一代才女,代表作品有《金縷衣》。
杜牧: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傑出詩人、散文家,唐宰相杜佑之孫,人稱“小杜”,並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杜光庭:處州縉雲(今浙江縉雲)人。道教天師。唐末五代著名道教學者,一生著作頗多,古代著名傳奇小說《虯髯客傳》就傳說是他寫的。
杜默:濮州(今山東鄄城)人。北宋著名歌豪,石介曾作《三豪詩》贈別杜默,詩稱“曼卿(石延年)豪於詩,永叔(歐陽修)豪於詞,師雄(杜默)歌亦豪,三人宜同稱”,故有“三豪”之稱。
杜心五:湖南慈利人。清末民初著名武術家。
杜月笙:上海川沙人。是近代上海青幫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被稱為“中國黑幫老大”和“中國第一幫主”,一生叱吒風雲,出入黑白兩道,游刃於商界、軍界與政界。
杜聿明:陝西米脂人。著名抗日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黃埔系骨幹。曾參加北伐戰爭、長城抗戰、淞滬抗戰。
杜憲:中央電視台著名的節目主持人,是著名影星陳道明的夫人。
杜淳:1981年生於河北保定。中國內地著名男演員。
杜姓,是百家姓中璀璨的明珠,酒聖、詩聖深刻影響了中國的文化史,很多杜姓丞相為二十四史的輝煌貢獻了卓著的聰明才智,許多有骨氣的武將為華夏安寧奉獻了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夜讀日思祝福天下杜姓宗親:文可安邦,詩書傳家多俊彥,武可定國,赤膽忠誠放光華!
歡迎所有杜姓粉絲關注夜讀日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