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豈有七十年之太子乎?”這一句調侃,在2023年徹底成為了歷史,5月6日,已經75歲高齡的查爾斯三世終於加冕,正式成為了英國國王。
而查爾斯也成為了英國歷史上,第二位享受電視轉播待遇的英國君主,畢竟伊麗莎白二世在1953年加冕時,電視才剛剛開始普及。不過有不少人疑惑,伊麗莎白二世不是已經去世很久了嗎,為什麼查爾斯到現在才正式加冕?
新王加冕花費不小
實際上,新王加冕作為一個需要舉國共慶的活動,它單是一個準備流程就消耗了不少時間。此前未加冕的查爾斯就曾透露過,考慮到如今的國家現狀,他決定將加冕禮進行大幅度簡化,不過儀式經過了刪減,整體也依舊持續了一個多小時。
在室內環節中,新王會接受大主教的膏油塗抹,並且宣誓遵守法律與教令,隨後正式戴上冠冕。在室內的儀式結束後,新王需要坐上金燦燦的馬車,遊覽首都的各處地標,並且接受民眾的瞻仰,期間還伴隨着空軍表演。
這樣的加冕儀式的確熱鬧非凡,但它的消耗也確實恐怖,為了保證整個環節的安全,當地警方布置了2.9萬名身強力壯的安保人員,有人經過計算稱,這一場加冕儀式下來,其中六成的資金都投在了安保身上。
實際上除了安保之外,整個環節中處處都是燒錢大戶。根據英國媒體報道,雖然這次只出席了15位王室成員,但這一天的花費,卻高達1億英鎊,摺合人民幣將近8億元。除此之外,樂團伴奏和出巡所需要的資金,甚至還要比加冕儀式還要再高一籌。
這樣恐怖的消耗,英國王室會支付一小部分,其中的大頭將會由當局負擔,而這也意味着,絕大部分壓力都被轉嫁到了所有納稅人的身上。不過這徹底激起了民眾的怒火,因為此前有人估算過,查爾斯的個人財產起碼有18億英鎊,而英國當局卻窮得連公務員工資都發不起。
雖然民眾的議論無法掩蓋,但加冕儀式依舊成功地辦了下來,而且還邀請到了2300位賓客,其中不乏全球各國的高層領導人或是發言人。不過如此奢華的加冕儀式上 ,卻仍有7個叫得上號的國家沒有到場。
加冕儀式七國缺席
查爾斯加冕儀式上可謂是眾星雲集,從日本皇室文仁夫婦,到泰國君主哇集拉隆功,再到西班牙國王菲利珀六世夫婦,全球和英國親近的幾家王室幾乎都出現在了現場,畢竟在這個時代,能夠留存在現在的王室確實不多了。
此外不少國家也都派出了代表,美國領導人拜登雖然沒有出現,但他的妻子吉爾卻出現在了現場,此外正在備戰的烏克蘭,也派出了澤連斯基的妻子奧琳娜,而中方則是一位副國級領導人出席了儀式。
即便是英國不待見的北韓,在加冕時也依舊對駐英大使發出了邀請,唯有俄羅斯、白俄羅斯、委內瑞拉、敘利亞、伊朗、阿富汗以及緬甸沒有受到邀請,可謂是妥妥的“英式霸凌”。
有不少人猜測,沒有邀請俄羅斯和白俄羅斯是因為立場問題,因為烏克蘭第一夫人還在現場,而伊朗則是由於關係逐漸緊張,畢竟當年在女王的葬禮上,伊朗外交官還能得到一個位置。
其次是緬甸,作為英國曾經的殖民地,緬甸對英國的怨氣可着實不小,而英國對於緬甸軍人治國的局面也不太喜歡,大概就是因此沒有邀請。而剩下的三個國家,則是單純因為沒有建立外交關係,因此也就不了了之。
在這一場奢華的典禮上,上百位各國政要和王室宗親鱗次櫛比,好一副大國盛世的熱鬧景象,但英王的王位真的如同表面這樣烈火烹油嗎?或許真相恰恰相反。
在王子之位上端坐幾十年的查爾斯,其實聲望遠遠不如自己的女王母親,此前他就因為與戴安娜王妃的婚姻而讓不少人失望,此後又因為多次說出過驚人之語,而讓自己的形象一跌再跌。
因此在他的加冕儀式上,有不少名人都用各種理由拒絕出席,而更棘手的是,在民間的思潮之中,整個王室存在的根基也逐漸崩塌。
君主制岌岌可危
根據相關機構的調查報告顯示,英國受訪民眾中認可君主的比例為58%,看起來君主制存在的根基尚且穩固,但實際上支持君主存在的人群幾乎都在65歲以上,在18到24歲的受訪者中,這個比例只有32%,而這批人才是英國未來的支柱。
對於這場熱鬧的登基儀式,受訪者中有7成的年輕人完全不感興趣,更有無數人因為王室揮霍納稅人的財產而積蓄了一肚子不滿。
而在國家層面上,作為英國國王,但同樣也是英聯邦王國領導者的查爾斯三世,並沒有得到所有成員國認可,而作為其中佼佼者的澳大利亞,甚至在女王剛去世不久就傳出了要退出聯邦的消息。除此之外,作為英國組成部分之一的蘇格蘭,也頻繁傳出準備退出英國的聲音。
因此有不少人評價說,伊麗莎白女王就是一個大家庭的長輩,女王尚在,作為後輩的成員國們至少要保持明面上的團結。但女王去世後,各成員國也不必再維持其樂融融的假象,因此鬧分家的聲音層出不窮,而查爾斯顯然是沒有這份能夠威壓全場的能力。
結語
雖然查爾斯三世已經戴上了王冠,但等待他的並不是一片坦途,而是一條前路難測的荊棘之路,一時不察或許連吉祥物的身份都難以保全,因為每年王室所消耗的資金,對於英國財政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而這樣的形勢對於查爾斯三世來說也是極大的挑戰,畢竟只要自己一個不小心,那英國延續了千年的君主制,或許就要先人一步,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