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國台灣對退伍人員又動了心思,加快了整編後備旅的步伐,不過,五步一炮的編製讓人有點詫異。
台軍其實在2022年就屢次提到動員退伍人員編練後備部隊的想法,靈感自然是俄烏衝突。
而美國的軍事智庫幾年前也說過,希望親美勢力多整編一些填線部隊。
據公開資料,我國台灣省其實有70萬退伍人員,當然這是全年齡段的數據,台軍目前主要徵召退伍不久的人員,稱之為“教召”人員,據稱截至到2023年1月已經把原有的7個後備旅增加到12個,至少組建後備旅的速度還是快的。
徵召人員
當然,後備旅其實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義務兵組成的旅,第二種才是退伍人員組成的旅。
原本的7個後備旅就是新兵組成的旅,其中6個是陸軍旅,1個是海軍陸戰隊旅。兵員全部由義務兵組成,也就是我國台灣省所說的役男。現在是4個月服役期,不過從2024年開始,延長至一年。
5個新增的後備旅才是退伍人員組成的。
中高級軍官方面,按照世界慣例,當然使用現役軍人。
台軍目前的措施是鼓勵軍官延長服役,軍銜從“上尉”到“中校”,並開出了增加退休金(終生俸)的條件,允許到這些軍官到居住地或者鄰近縣市的後備旅部隊任職。
除了退伍男性士兵之外,台軍今年起還下令試辦“女性教召”,也就是召集女性後備軍人,預計今年5月開始,預計第2、3季度共招收220人。
女性教召
烏克蘭軍隊本來也有不少女性在服役,現在徵召的國土防禦部隊裡面,女兵的人數也是越來越多。
而台軍實際的女兵本來就不少,陸軍中除了通信兵、醫護兵之外,還有裝甲兵、裝甲騎兵(裝甲偵察)和炮兵。
武器方面,從公開報道來看,這些後備旅使用的是45手槍、65步槍、65K2步槍、T75班用機槍、81迫擊炮。
45手槍,就是我國台灣仿製的美國柯爾特M1911型手槍,仿製後的型號其實是T-51,但是因為口徑是0.45英寸(11.43毫米),所以俗稱45手槍。
65步槍是我國台灣生產的T-65突擊步槍,主要參考美國M-16步槍,借鑒了AR-18和德國HK33,20世紀70年代中期定型,取代仿製自美國M-14步槍的T-57步槍。
65K2步槍就是T-65K2,解決了T-65的一些缺陷,增加了三連發點射功能,在某些方面上參考了美國M-16A2步槍的設計。
T75班用機槍為我國台灣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仿製的比利時FN米尼米輕機槍,針對亞洲人的體型進行了一些修改。
也就是說,基本是舊式武器,台軍現役的T-91系列步槍壓根沒有,T-74排用機槍也沒有。
公開信息提到,這些後備旅採取五步一炮的編製,也就是說編有5個步兵營,1個炮兵營作為作戰兵力。
但是,這種後備旅的炮兵訓練內容僅包括迫擊炮的射擊科目。
也就是說,這種後備旅的炮兵力量很可能目前只有81毫米迫擊炮。
後備旅的迫擊炮組
這年頭只有81毫米迫擊炮能幹什麼?
所以這五步一炮的意思是一炮只是迫擊炮?
這種編製,只怕是《常凱申模擬器4》的玩家都不想用吧,更別提現在不是二戰時期了。
說到炮兵,其實烏克蘭軍隊與俄羅斯軍隊的差距還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麼大。
據英國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在論文《2022年2月-7月烏克蘭常規戰爭的初步教訓》中的測算。
烏克蘭軍隊在衝突爆發前的炮兵武器為:
1176門身管火炮,1680門火箭炮。
而俄軍投入的是:
2433門身管火炮,3547門火箭炮。
雙方的炮兵離了大致是烏:俄=1:2的樣子。
而台軍炮兵的現狀是什麼呢?
T-63式105毫米牽引式榴彈炮650門,
M114式155毫米牽引榴彈炮250門,
M110A2式203毫米自行榴彈炮75輛,
M109A2 式155式毫米自行榴彈炮196輛,
M109A5 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28輛,
工蜂火箭炮72輛,
雷霆-2000火箭炮43輛。
10公里戰術行軍訓練
其中,M109A5 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和雷霆-2000火箭炮是略好一些的武器。
而M114式155毫米牽引榴彈炮是二戰老古董的改進型,
T-63式105毫米牽引式榴彈炮就是仿製自二戰美軍的M101式105 毫米榴彈炮,
其它都是冷戰時代水平的武器。
更不用說永備工事里還有30門M1式240毫米榴彈炮這種二戰股東。
就台軍一線部隊還在用着250門M114這種級別的牽引榴彈炮的樣子,給後備旅能配備什麼火炮呢?
難道把那些二戰水平的牽引式榴彈炮丟給後備旅?
畫面太美,不敢想象。
這樣算起來,後備旅手裡的輕武器的先進程度反而比炮兵要好不少。
反觀俄烏這兩個絕妙的對手。
雙方炮兵的大部分火炮都是繼承自冷戰時代蘇軍的武器,而且,由於俄軍對新型迫榴炮的換裝速度的過分樂觀,戰前居然先把2S1式122毫米自行榴彈炮給退役了,開戰用卡車拖着D-30式122毫米牽引榴彈炮就上了戰場。
這樣算來,烏克蘭炮兵還稀里糊塗地佔了一點優勢。
除此之外,烏克蘭軍隊好歹還從蘇聯時代繼承了大量主戰坦克,就算出口了那麼多,還剩大約1000多輛共自己軍隊使用。
這種實際情況,和美國鼓吹的所謂烏克蘭國土防衛部隊拿着突擊步槍、便攜式防空導彈和便攜式反坦克武器就有效遲滯了俄軍的經驗,是不太符合的。
更何況,就算按照美國對外宣傳的烏克蘭作戰經驗,台軍的後備旅編製內目前也沒有大量裝備便攜式防空導彈和便攜式反坦克武器啊?
這經驗豈不是縮水了?
更不用說,烏軍手裡還裝備了不少土耳其和西方的無人機、藉助了西方的通信設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信息化。
還有一點是很重要的,那就是:
很多人在網上為了俄烏衝突爭得面紅耳赤,但是別忘了,烏克蘭的面積在歐洲是排第二的,相對廣闊的縱深,為烏克蘭軍隊提供了較高的容錯空間。
就算是俄軍在衝突初期那種令人迷惑的長驅直入式打法,也打下了大約11.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相當於大約3個我國台灣省的面積。
後備旅行軍訓練
所以,這種所謂的烏克蘭戰爭經驗生搬硬套到別的地區搞什麼後備旅,鄉土師團什麼的,同樣是令人迷惑的操作。
關注 T34與虎式評論 (原網名 近衛步兵師),關注 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