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告急
如果你是一家分公司的總經理,正在集中資源搞一個大項目,一個分神,項目就得死;這時總公司鬧危機,你的頂頭上司要抽調你的資源去支援,如果沒有你的支援,總部極有可能遭受危機風暴。
這時你該怎麼辦?
具體怎麼辦,作為小職員的我,也不知道。但如果你讀讀曾國藩這個故事,或許你能體會到這位晚清名臣的職場智慧,從中得到一二啟發了。
C位是曾國藩
1856年,清帝國派廣東官吏在自己的港口,搜查自己的船隻“亞羅號”,抓捕幾名海盜,這事純屬清朝內政。但英國軍隊不這麼認為,捏造這幾名海盜是清白的,要求歸還並道歉。
這事既然這麼開始了,就不會那麼輕易結束。
1856年,英軍操傢伙,燒了廣州港;1858,派軍艦侵犯天津;1860年,英軍聯合法軍進逼北京。
咸豐帝及皇親貴戚慌得一批。第一時間召集一萬七千名蒙古鐵騎防守,一邊買好去熱河的車票,隨時準備“視察民情”,皇帝逃跑可不能直呼逃跑。
陷入尷尬的曾國藩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咸豐帝望向南邊,他記掛着曾國藩的那支“湘軍”,要是它能過來保駕護航,那我的安全感又多了不少哦。可惜“湘軍”遠了點,遠了五千里。
英法聯軍的妖氣又逼近北京城幾步了。萬分緊急之下,管你是五千里還是一萬里呢,寫了一封信,快馬加鞭趕往河南。
按照清朝郵政速度,信是8月11日寫的,半個月後的8月26日,信終於到了曾國藩手裡。
信里寫了啥?
首先,信中問候曾國藩吃飽穿暖否。
接著說清來信目的。英法聯軍快來北京了,我們需要你們一起夾擊洋鬼子。
然後分析問題,試圖解決問題。信中分析鬼子擅長使用炮火,射程遠。所以你們最好能靠近他們,然後用上什麼降龍十八掌、九陰白骨爪等等,毀滅炮火。嘿嘿,南方的人難道個個都是練武奇才?
最後就是表達一種樂觀的態度,只要我們努力,還是有希望掃遍鬼子無敵手的。
老曾看了信,估計也哭笑不得吧。
漫畫版曾國藩
但此時老曾的處境也是十分尷尬。
他帶領的湘軍,主要任務是剿滅太平天國。剛好在收到信的那天,太平軍也送了老曾一份驚喜——佔領了徽州。
老曾左右為難,白頭搔更短。自己這邊業務進展十分不順,總部那邊有需要資源,若是把人力物力調上去,這邊項目肯定完蛋。這事不只是在考他的忠誠度,也在考他的職場智慧。
踢皮球
怎麼辦?老曾寫了一封回信給咸豐帝。
信上主要內容如下:
首先是向咸豐問好,十分想念和擔憂皇帝。
然後表明自己得知此事十分悲痛的心情。老曾說聽到洋鬼子逼近北京,我真是“神魂震越,痛憤天地”,就是說我的魂魄都震驚到飛了出來,我悲痛憤怒的情緒連天地都知道了,而且泣涕如雨,我的眼淚鼻涕就像雨水一樣,嘩嘩直流。
這事不管要不要去支援,向老闆表明你的態度和立場是非常必要的。
緊接着就來說正事了。老曾說“東望吳越,自恨君威不振。”這吳越就是太平軍的主要地盤,我這局勢越發嚴重,坦白自己的難處;又說“驚聞君父非常之變”,我恨不得我會分身術,一個北上救駕,一個留在南方叛亂。
同時還提出了一個方案,讓副總經理——鮑超帶兵救駕。不過這路途有點遠,鬼子離北京城不過幾十里,可湘軍離北京有五千公里,往死里趕也要三個月,估計去到那也就是去打掃一下現場了。
這封信的意思就是:老大,您好自為之,小曾我是沒得辦法了。
曾:老大,我也沒得辦法
學會說“不”
網上流傳着一句職場金句:要敢於對別人說不,學會拒絕比妥協更重要。
而職場中更高境界的人是用肯定語氣表達拒絕。
來源:網絡
老曾寫的這封信,沒有對北上支援說不,而是表明分公司任務的艱巨和重要性。同時分析北上支援的利弊,把拒絕的意思表達明了,洋鬼子要的是大清的金子,而太平天國要的是大清的命。
孰輕孰重,咸豐帝是知道的。
就這樣,曾國藩把這皮球踢回了北京城。
1860年9月20日,曾國藩又收到了咸豐帝的第二封信,信上安慰老曾:“你還是別北上了,掃清太平軍,才是最緊要的。”這說明了咸豐帝在冷靜思考之後,知道利弊輕重,與曾國藩想法一致。
有意思的是,按照大清郵政的速度,這封信應該是9月5日從北京發出的。而此時曾國藩的那封回信卻還在路上。
說明了並不是因為曾國藩的信才回的,而是大清王朝此時最在乎的是它的命,也就是大清王朝最在乎的是內部階級矛盾,而不是外部的民族矛盾。
於是,咸豐擔心曾國藩不好表態,乾脆又發一封信,主動讓他別北上,叮囑他放心。
曾國藩的職場智慧體現如下:
首先是向老闆表明自己為公司好的態度和立場;緊接着站在公司整體的角度分析利弊得失,解決問題,聰明的老闆一看就懂;再者就是面對不合理命令,要學會拒絕。
記得在某本書上是這樣評價曾國藩的:內清而外濁,內方而外圓的非典型清官。
曾國藩在風雨飄搖的晚清時代,依然能在腐敗的朝廷中混得風生水起,這不能不說老曾有着一套圓滑的職場法則。但同時,曾國藩還能名垂青史,是因為他的圓滑是實現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路。
圖片|來源網絡
編輯|五柳女士
感謝你閱讀到這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