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醫學迎來“新風口”再生醫學前景如何?

中商情報網訊:再生醫學是一種涉及多個學科,能夠促進機體自我修復與再生,或構建新的組織與器官的醫學技術。目前,再生醫學的幹細胞、生物再生材料、器官再生等細分場景都已經是醫療領域潛力賽道,眾多企業早已開始攻城略地,研究進展迅速。

一、再生醫學行業發展現狀

1.市場規模

組織再生和創傷修復等植入性醫療器械可有效減輕病人疼痛,並實現組織再生,產品正逐步得到廣大醫療機構和患者的認可,再生醫學市場規模不斷推進。中國再生醫學行業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82.17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285.11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36.48%,保持了較快增速,預計2022年將進一步增長至331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市場結構

目前,全球再生醫療產品主要覆蓋了肌肉骨骼、傷口/非缺血性心臟病、皮膚/軟組織、眼科、心臟、癌症、糖尿病等領域。肌肉骨骼領域和傷口/非缺血性心臟病領域佔比總和超過50%,肌肉骨骼領域佔比達38%,傷口/非缺血性心臟病領域佔比達26%。其次分別為皮膚/軟組織、眼科、心臟、癌症、糖尿病,佔比分別為15%、11%、4%、3%、3%。

3.細分市場

(1)肌肉骨骼

受到老年人口不斷增長的影響,骨科疾病發病率上升,肌肉骨骼佔據再生醫學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2021年,再生醫學肌肉骨骼疾病應用市場規模已經達到80.49億元,同比增長29.09%,預計2022年將增長至95億元。

(2)腫瘤治療

再生醫學是指利用生物學及工程學的理論方法創造丟失或功能損害的組織和器官,促進機體自我修復和再生,使其具備正常組織和器官的結構和功能,有望徹底治癒腫瘤等疾病。近年來,中國再生醫學腫瘤治療市場一直保持增長趨勢,2021年我國再生醫學腫瘤治療細分市場規模已經達到71.73億元,同比增長26.75%,預計2022年將達85億元。

4.企業布局

再生醫學分為生物再生材料、幹細胞修復、器官再生三大板塊。其中生物再生材料是再生醫學領域起步較早、發展較迅速的細分賽道,已有多款產品上市進口替代效應顯現。幹細胞修復是近年再生醫學研究的核心,目前,國內企業在幹細胞修復與再生賽道上的布局已經較為廣泛。再生器官布局企業少,產業化遙遠。具體如圖所示: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5.投融資情況

中國再生醫學領域融資情況較為可觀,呈現整體上升的趨勢,吸引了不少醫療領域的頂級投資機構。具體如圖所示:

資料來源:動脈橙、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再生醫學行業發展前景

1.政策利好行業發展

近年來,中國再生醫學行業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國家產業政策的重點支持。國家陸續出台了多項政策,鼓勵再生醫學行業發展與創新,《“十四五”衛生健康人才發展規劃》《“十四五”國家臨床專科能力建設規劃》《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2021-2025年)》等產業政策為再生醫學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明確、廣闊的市場前景,為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其中《“十四五”衛生健康人才發展規劃》提出,在組學技術、幹細胞與再生醫學、新型疫苗、生物治療、傳染病防控等醫學前沿領域,培養和發現一批具有深厚科學素養、視野開闊、前瞻性判斷力強的戰略科學家。

2.老齡化帶動行業發展

我國老年人口規模龐大,自2000年邁入老齡化社會之後,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2021年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26736萬人,比上年增加992萬人,佔全國人口的18.9%,比上年提高了0.7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突破2億人達到20056萬人,比上年增加334萬人,佔全國人口的14.2%,比上年提高了0.2個百分點。全球老齡化持續加劇,傳統的治療模式難以解決組織和器官缺損修復、再生等諸多問題,再生醫學通過創造具有功能的活體細胞、組織或器官實現對衰老、疾病、損傷等因素造成的組織、器官或功能進行修復、替代,促使再生醫學加速發展。

3.科技變革推動行業發展

新一輪經濟科技背景下,再生醫學療法為疾病治療開闢了全新道路。在世界醫療發展進程中,西醫療法、中醫療法、營養將康療法等一直處於主流地位,隨着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加速演進,再生醫學成為繼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之後的第三種疾病治療途徑,推動生物和生命健康領域跨越發展,發展前景廣闊。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再生醫學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情報、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十四五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