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三年,朋友圈一度很流行曬運動步數,不少人更是將“日行一萬步,有益身心健康”的說法深深刻在了腦子裡並且踐行。
65歲的袁大爺便是其中一員,每天下午4點雷打不動到公園走路,目標是一萬步,有時候覺得比較有精神,還會再多走幾分鐘,覺得這樣可以讓身體機能保持活躍,不會那麼快衰老。
可最近,袁大爺卻走不動了,膝蓋直犯疼,到醫院一檢查,結果被診斷為關節滑膜炎,醫生分析是由長期過度行走和不正確的走路姿勢導致
“日行一萬步”沒有收穫健康,反倒讓自己得了關節炎,袁大爺覺得自己得不償失,並且很疑惑,難道走路還有講究?
一、“日行一萬步”其實是養生誤區?
“日行一萬步”的說法其實來源於日本,大約在1960年~1969年左右,日本成立了漫步(萬步)俱樂部,而2000年後,日本政府厚生勞動省在“打造健康身體的運動標準”計劃中又一次倡導群眾每天要鍛煉,呼籲日本民眾日行一萬步。此後,該說法便逐漸流傳開來,
但是佛山市中醫院院長劉效仿解釋:精確到一萬步其實只是為了方便群眾記憶,提醒大家注重鍛煉,並非一定要求大家日行一萬步。即便是走路,也需要注重強度和時間,加上每個人身體素質不一樣,所以鍛煉方案要因人而異,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如果過度運動,反而會給健康帶來多種傷害。
北京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的朱敬先醫生表示:中老年人群,肌肉力量本身就會比較薄弱,此時如果勉強日行萬步,或加大下肢負擔,進一步損傷關節,長年累月下來,很容易引發滑膜炎症、軟骨損傷等情況,嚴重的可能還需要進行關節置換。
所以,想要通過健步鍛煉達到養生防病的目的,一定要注意掌握合適的方法,不要盲目跟隨大眾。
二、每天走7000步,死亡風險降七成
全球知名雜誌JAMA子刊JAMA Network Open上刊登了一項研究,該研究納入了2110名(女性佔57.1%,黑人佔42.1%)年齡為38-50歲的志願者,平均隨訪時間為10.8年,意在觀察中年人運動步數和強度與死亡風險的潛在關係。
在調整了年齡、性別、種族、研究中心、教育程度、BMI、吸煙、飲酒、加速度計穿戴時間、血壓、降壓藥服用、糖尿病、高血脂、心血管疾病史和自評健康等混雜因素後,研究人員分析數據,最終發現:與日行少於7000步的人群來說,每天行走7000步以上(<10000步/天)的人群死亡風險可以得到明顯降低,大約在50%-70%;而超過10000步,並不能進一步降低死亡風險,且步行強度和死亡風險之間沒什麼聯繫。
可見,步行對保持身體健康,降低死亡風險有積極作用,但一定要注意控制強度,走太多並不能收穫好處,甚至可能超過身體承受能力,對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三、不同人群不同的健步方式
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不一樣,所以適合的健步方式也是不一樣的,比如以下這3類人群。
1、肥胖人群
這類人群在健走時一定要注意控制好強度,以中低強度最為合適,健走的過程中要注意適當增加擺臂幅度和頻率,採用“中軸扭轉”,可加大對腰腹脂肪的消耗。
注意:進行鍛煉後食慾也會明顯上升,所以要控制好自己的嘴,以免鍛煉白費。
2、高血壓人群
高血壓患者在健走過程中要講究循序漸進,一點一點的加大健走強度和運動量,從而達到最理想的降壓效果。開始健走前,要注意做好熱身準備,如伸展、下蹲運動;過程中如有心悸、胸悶、呼吸困難等不適,要立即停止運動,如有必要緊急就醫;結束後不要直接坐下,最好再慢慢走幾分鐘進行緩和。
3、糖尿病人群
糖尿病患者進行健走等鍛煉,要格外注意時間,清晨空腹時不宜鍛煉,以免發生低血糖;一般在飯後20-40分鐘進行鍛煉是最為合適的,有助於控制血糖。健走後,如果發現足部有紅腫、血皰、水皰等異常,及時就醫診治。
另外,四川省人民醫院骨科主治醫師伍曉靖提醒,健步走要牢記“5個避免”:
①避免鍛煉場合不對,如鵝卵石路、碎石路等,以免損傷關節、摔倒;
②避免運動量不對,導致肌肉、關節損傷;
③避免步數不對,太慢達不到效果,太快又容易導致關節損傷,健走一般控制在5.6~6.5公里/時;
④避免姿勢不對,走路上要抬頭挺胸目視前方,不要彎腰低頭;
⑤避免穿着不對,緊身衣褲或過於寬鬆的衣褲可增加運動阻力,也容易摔倒。
四、走路時的3個異常,警惕是疾病信號
在進行健走時,部分人群可能出現一些異常,此時不可大意,要小心是疾病發出的預警。
1、走路剪刀步
若步態呈現“剪刀步”,要當心腦梗塞。人體多個神經、血管都分布在我們的雙腿上,而當腦部血液供應出問題時,偏側肢體也會受到影響,肌肉力量下降、肌肉萎縮,導致在走路的時候出現剪刀步。患者常伴有突然眩暈、單側短暫性的視物模糊、四肢麻木等情況。
2、走路沒勁兒
走路的時候,如果莫名感覺疲勞無力,甚至疼,一瘸一拐的,要當心下肢動脈狹窄或閉塞。走路時又需要足夠的血液供應,而當出現這種情況時,可影響到肌肉的血液供應,使其缺血缺氧,進而出現走路無力、疼痛感。
3、走路突然“凍結”
在走路過程中,突然抬不起腳,無法起步或邁步困難,持續數秒甚至幾分鐘,多是帕金森,需要及時就醫,不然這種情況是很危險的,如在過馬路過程中出現,很容易出現意外。
總結:健走本質上是一項有益身心的鍛煉方式,但是如果方式錯了,便會起到反作用,所以大家在開始鍛煉前一定要了解清楚,以免“好心辦壞事”。#謠零零計劃##養老知識大賽#
參考資料:
[1]《JAMA子刊:每天7000步,性價比之選!10年隨訪研究發現,每天步行7000步以上與死亡風險降低70%有關》.奇點網.2021-10-01
[2]《“日行一萬步”真的好嗎?專家:切不可盲從!》.廣州日報.2018-05-18
[3]《每天1萬步,健身還是傷身?》.中國青年報.2019-07-12
[4]《走路剪刀步、突然眩暈…出現這些癥狀當心腦梗塞》.健康時報.2019-09-24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