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媒體炒作大陸對台讓步,結果求錘得錘,對台禁航令時間翻13倍

島內媒體中時報4月13日報道,近日大陸民航部門通知台方,因“從事民航活動”,16日至18日上午9時至下午2時將連續3天在台灣北部海域85海里處劃設禁航區。台“交通部長”王國材表示稱,在台當局的抗議下,禁航時間從3天縮短為27分鐘。對此,島內媒體炒作稱,這次是大陸“讓步”了。

而島內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則表示,解放軍發布的此次禁航令明顯是一次“抵近台灣進行火力射擊”,而且提前3天進行了公告,完全符合規定。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 4月13日,福建海事局發布航行警告:16日9時-15時,在東海以下四點連線水域範圍內可能有火箭殘骸墜落,禁止駛入。A:26°05.58′N/123°20.52′E;B:25°42.30′N/122°55.50′E;C:26°32.94′N/121°57.06′E;D:26°56.40′N/122°22.08′E。

顯而易見,此次禁航時間並非是台“交通部長”王國材所稱的27分鐘,而是6個小時,是台當局所說的時間的13倍。不僅如此,此次禁航令也並非是因為什麼軍事上的“抵近偵察”,而是因為我們要在4月16日當天發射“風雲三號G星”氣象衛星,為防止火箭殘骸墜落引起事故或不必要的麻煩,我們提前發布了聲明並通知了台方。

而台方的態度也反映了兩個事實,首先來說。本月8日到10日解放軍東部戰區舉行了為期三天的環台島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軍事演習。而此次演習期間,台軍的活動範圍被受到了完全壓制,解放軍還出動了轟-6K和山東號航空母艦這樣的戰略級武器。很顯然,台軍的實力與解放軍有着極為巨大的差距,面對解放軍軍演,台軍自然是倍感壓力了。正因如此,島內媒體才炒作稱這次是大陸“讓步”了,頗有些魯迅先生筆下阿Q的“精神勝利法”的感覺。

而另一方面,這也反映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經過三天的“聯合利劍”軍事演習後,島內已經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我們一次正常的火箭發射行為,也被台軍退將解讀成是“很明顯”的“抵近台灣進行火力射擊”,不得不說島內還是太自信了,自從去年8月份的圍台軍演以來,解放軍巡台已經呈常態化,連島內相關部門都承認,台軍的活動範圍都受到了很大的壓縮,我們的正常軍事行為,其實完全沒有必要通知台方,而這次提前三天通知,主要就是害怕火箭殘骸墜落後傷及無辜的台灣同胞而已。

而此次發射的風雲三號G星是我國的首個低傾角軌道降水測量衛星,它的發射成功標誌着中國氣象衛星技術又向前邁進了一步。作為低傾角軌道降水測量衛星,風雲三號G星具有高精度、高靈敏度、高時空分辨率等優勢,能夠實現對全球中低緯度地區的降水監測和預報,為災害性天氣的預警和防範提供重要支持。該衛星發射後,中國將成為全球唯一同時擁有晨昏、上午、下午、傾斜四條近地軌道民用氣象衛星的國家。它的成功發射必將為中國氣象事業的發展和全球氣象監測體系的建設帶來更多的機遇。

所以說,此次禁航只是我們一次普通的衛星發射任務而已,我們並未做出所謂的“讓步”,禁航也並非是為了執行什麼軍事任務,奉勸台當局還是不要持續炒作相關話題,散布錯誤的信息。說句題外話,隨着近幾年美國的SpaceX發射了大量的“星鏈”衛星,搶佔近地軌道,我們也應該及時部署,不能夠讓美國阻礙我們的空間探索和太空事業的發展。所以未來我們的火箭發射任務還會越來越多,相信台當局會習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