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前線充斥着不起眼的民用卡車殘骸,俄軍最大困境暴露無遺

正在進行的俄烏戰爭,很多人把眼光放到了雙方的坦克、導彈、戰鬥機和軍人的表現上,但是真正決定戰爭勝負的可能是後勤。二戰美軍上將布萊德雷曾說過:“業餘者講戰略,專家談後勤。”最近,俄烏戰場上損壞的俄羅斯卡車照片不斷曝光,要注意這些卡車不是專業的軍用卡車,而是一些民用卡車,說明俄軍的後勤運輸可能出了大問題。

卡車殘骸暴露俄軍於後勤上的缺陷和疲軟,包括軍用卡車維護狀況不佳,數量不夠,損失嚴重等,俄軍無法控制後勤補給線的安全也是主要原因,如果後勤補給問題不解決,俄軍想在第二階段作戰中打出一場大勝就很難,會出現後勁不足的情況。

五角大樓官員、軍事評論家特倫科表示,從在網上流傳的戰地影像來看,就算是昂貴的“鎧甲S1”野戰防空系統,其卡車輪胎也在缺乏良好維護的情況下,開戰僅數周便出現損壞。俄軍車輛維護單位經常以訓練不足的義務役士兵填補空缺,這些士兵服役期不足一年,導致其後勤載具狀況不佳。

那麼問題是,如果軍用卡車不夠用,把民用車用到戰場上能解決後勤保障的問題嗎?其實是可以的,但是問題也很大。

蘇格蘭聖安德魯大學戰略研究教授歐布萊恩表示,民用載具既無法適應嚴酷的戰場環境,零件也可能與軍用品不共通,反而將導致進一步的維護問題。軍用卡車一般來說戰場通過性更好,也更抗打,故障率也要更低。

西方專家的評價是:俄軍多年來依靠龐大人力進行後勤作業,導致其物流效率較主要西方軍隊低30%左右,代表俄軍執行後勤任務的成本更高、耗費更多人力,並因作業時間過長,使其更容易在前線遭遇烏克蘭攻擊。

千萬不要小看卡車在戰爭中的作用。一場大規模戰爭如果持續一個月以上。那麼最初參戰的所有軍用卡車,將至少損失40%,其中包括直接戰損和各種路途損耗。現在俄羅斯軍隊的卡車可能損失遠遠超過個這個比例。如果2個月後損失的重卡包括專職司機得不到補充,將有70%的後勤運輸力量完全消失。俄羅斯現在用民用卡車負責補給,說明戰前就沒有做好準備。正常情況下,一支軍隊保有的卡車和配套的司機是3:1,也就是要給一位司機配3輛軍用卡車。

西方專家估計,俄羅斯軍隊現在要把損失的軍用卡車全部補上,至少需要花半年時間。如果俄羅斯繼續補充民用卡車,會導致補給車隊更容易遭受重大損失,後果就是機械化作戰部隊的後勤保障跟不上。這也可能理解為,一旦俄軍後勤保障無法連續,要打一場漂亮的殲滅戰就不太可能了。

當然,俄軍面臨的後勤保障難題可能還不僅僅是卡車不足的問題,後勤保障通道往往要受到烏克蘭軍隊小股軍隊的襲擊,這些車輛往往沒有什麼反擊手段,一旦被伏擊就是成片的損失。

俄軍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恐怕還要做很多工作。比如,要在多個方向建立防禦陣地,對烏克蘭軍隊實施圍困,避免小規模襲擊成為烏軍的日常反擊手段;還可以為後勤運輸車隊配備裝甲火力提供掩護,出動直升機對補給線路進行掃蕩等等。

總之,俄羅斯軍隊能否打得好第二階段的攻堅戰,最關鍵不是俄軍火力優勢有多大,還要看能不能為作戰部隊提供順暢的後勤保障。俄軍最後會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值得我們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