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需求疲軟,春節前集裝箱海運運價繼續下跌。隨着新船交付大增,供給過剩將成為今年集裝箱航運市場的常態。
根據上海航交所1月20日發布的最新數據,上周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下跌1.67點至1029.75點,跌幅從之前一周的2.8%繼續收斂至0.16%,主要長程航線中只有美西線運價逆勢上漲,其他航線運價續跌。
上周,遠東到歐洲線每TEU運價下跌6美元至1014美元,跌幅0.59%,但力守1000美元關卡。遠東到地中海線每TEU運價下跌20美元至1816美元,跌幅1.09%。遠東到美西線每FEU運價上漲25美元至1403美元,漲幅1.81%。遠東到美東線每FEU運價周跌42美元至2738美元,跌幅1.49%。
在其他航線方面,遠東到南美桑托斯航點每TEU運價下跌52美元至1065美元,周跌4.66%;到東南亞新加坡航點TEU運價154美元,與之前一周持平。
據了解,SCFI指數在2018-2019年間大致在800-1100點波動,2020年起受到疫情影響,缺工、塞港造成全球供應鏈混亂,SCFI指數一路上揚,在2022年一季度曾達到歷史高點的5109點。然而,2022年下半年以來運價長達6個月走跌,僅在去年12月底一度翻紅,曇花一現後新年又連續走跌,業界對後市謹慎看待。
業界表示,歐美需求萎縮加上中國春節陸續停產,運價將持續波動,集運公司只能通過調控艙位止穩,春節後很可能看到集運公司進一步減班。預計市場貨量增加要等到元宵節過後,2月中旬中國工廠陸續復工,出貨慢慢增加,比較明顯感受到貨量變多估計要等到3月。
迪拜環球港務集團(DP World)副首席執行官兼首席財務官Yuvraj Narayan近日預測,今年運價將進一步下跌15%-20%,而且由於需求持續放緩,更糟糕的情況還未到來。美國國家零售聯合會(NRF)也估計今年一季度集裝箱進口量將大幅下跌,預計1月份進口量同比下降11.5%至191萬TEU,2月份同比下降23%至163萬TEU,3月份年減25.5%至175萬TEU。
不過,也有業界人士持相對樂觀的態度,認為市場壓抑久了訂單隨時可能爆發,應該3月底或4月就可以看出端倪。儘管如此,考慮到今年過高的船隊供給增幅,需求的回升不見得能夠使市場同步好轉,最多只能讓運價不再續跌。
經歷了過去兩年創紀錄的訂單潮之後,截至目前集裝箱船手持訂單占現有船隊比例高達28.34%。以現有手持訂單來看,今明兩年集裝箱船新船交付量暴增,2023年新增運力240萬TEU,2024年更達到280萬TEU,供給過剩將是常態。
有專家指出,今年除非集運公司迅速自發性控艙減少艙位供給,以及俄烏戰爭儘快結束,迅速開展重建物資運輸,推升市場對船舶運力的需求,進而縮小供需差距。